2019年高考历史文化史考点精练专题01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2019年高考历史文化史考点精练专题01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文化史考点精练专题01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1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 “节用而爱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2.“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
2、)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历年真题】1 (2018北京高考1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2孟子认为,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 A 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
3、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 C 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 D 项错误。 7 (2016上海单科7)韩非 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8 (2015山东文综13)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 A 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 B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
4、于水监(照镜子) ,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 C 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 D 项错误。9 (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 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3【解析】据“史记 、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 “太子”首先向“新贵” “文士”致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文化史 考点 精练 专题 01 先秦 儒家思想 形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