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江苏省 10 市 2018 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淮安(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18 分)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 直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 16 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 ,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 11.6 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
2、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 50 后、60 后到
3、00 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 “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
4、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2017 中国杂文年选 ,有删改)12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每点不得超
5、过 10 个字) (4 分)213.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4 分)14.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 【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分)65 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15.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6 分)【答案】12. 示例:是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的执着追求,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13. 指高达 11.6 亿的收视人次。 14. 放在文中【B】处处更恰当。因为第段主要写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
6、伴,第段写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题中的这则材料,中心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段中心贴近。 15. 作为全文总结;点题(呼应题目) ;【解析】1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 8 段的“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作为答案。1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即 1 段的“高达 11.6 亿的
7、收视人次” 。14. 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所给材料的内容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这正好和第 4 段论述的中心“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相符。所以要放在文中【B】处。15. 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就有收束全文,呼应标题,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3连云港(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 (II 分)用文化滋葬时代的心灵李洪兴
8、2018 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官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侍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
9、” ,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
10、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6 日,有删改)17请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述层次。 (4 分)18.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19.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4 分)(四) (11 分)17 (4 分)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个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干世界” ) ,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18 (3 分)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19.(4 分)(1)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
11、;(2)实现价值增值;(3)涵养文化自信;(4)形成文化观念、审美趣味;(5)发展更全面,生活更美好。 (答出四点即可)南京宿迁泰州4(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1517 题。(10 分)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任尔东西南北风” “乱云飞渡仍从容” “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 ;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 “粗粝自如” 。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如今,生活的鼓
12、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所谓“常度” ,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 ,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 “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 20 年“备份”也不后悔。守
13、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选自人民日报 ,有测改,作者:魏寅)15.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16.第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4 分)17.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 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4 分)15、示例:守护“自如”的心境16、 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 ;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 。这一官一民与第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
14、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 ”;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17、航天员邓清明当了 20 年“备份”也不后悔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 守住“自如”的心境)无锡(三)(9 分)5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
15、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
16、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
17、”字。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13.文章第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3 分)答: 14.请概述第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 分)答: 15.谈谈你对第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3 分)答: 【答案】13. 引用“二王”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14. 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6来论证缺乏
18、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 15. 鲁迅认为两类人是可敬的,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对前一类人持认同态度的人,他把这两类人比喻成“中国将来的脊梁” ,强调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析】13. 此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其作用有: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以故事开头的还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文章开头引用“二王”勤奋练习书法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引出并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19、。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第三段首先提出“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进行论证;最后运用道理论证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15.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分析画线句的意思可知,此句指出“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和“对前一类人持认同态度的人”是可敬的,鲁迅把这两类人比喻成“中国将来的脊梁” ,强调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18 年中 语文 分类 汇编 论述 文本 阅读 专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