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跟踪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跟踪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跟踪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跟踪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综合性学习。( 7分) 【小题 1】 2012年 10月 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为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各大媒体纷纷对莫言进行采访。如果你是个小记者,有机会采访到莫言,请你就写作方面向他提三个问题。( 3分)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小题 2】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是: “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可见民间故事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中国有四大民间故事,请你写出其中两个(写出名称即可)。( 2分) _ 【小题 3】央视记者问莫言: “你幸福吗
2、 ”莫言回答: “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 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请你对莫言的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_ 答案: 【小题 1】略(符合题意,语言通顺、明确即可。 3分) 【小题 2】孟姜女哭长城、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 祝英台、白蛇传 (写出两个即可 )( 2分) 【小题 3】略(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一注意提问者 “小记者 ”和被问者莫言 “作家 ”的身份,二注意针对写作方面提三个问题,三注意表达简明,得体。 【小题 2】一
3、注意举例范围,即 “四大民间故事 ”,二注意故事数量,即两则即可,三注意简要概括即可。 【小题 3】一注意个性化解读,二注意针对 “幸福 ”话题,三注意评价莫言对幸福的观点,态度明确,如赞成、不赞成、不完全赞成等,且要自圆其说,有理有据。 考点:本组题考查综合性学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较为容易。答题注意综合性。这样 的题目往往和口语交际、应用写作、信息提炼、个性表达等形式结合起来,是中考必考的题目。平时积极参与活动,养之有素,考前强化训练。 按提示填空。( 4分)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军民 _的精神;草莓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 _的联想;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_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一
4、厘米中陶影是一个_的母亲形象。 答案:示例:朴质、坚强、力求上进;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迂腐穷酸、好喝懒做;有正 义感和责任感、善良、自尊( 4分) 试题分析:第一个空思考 “白杨 ”和军民的关系,第二个空思考 “草莓 ”和生命的关系,第三个空评价孔乙己人物形象,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判断,第四个空也是人物形象评价。梳理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旨即可给出答案:。 考点:此题考查解读文章内容或主题。 点评:本题属容易题目。理解文章内容或主题务必要尊重作者、尊重作品,批文入情,知人论世,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关键词、句、段,作出符合实际和常理的解读。 选择题 下列划线词词义 相同 的一组是(
5、 )。( 2分) A妙手 偶 得 无独有 偶 B君子 固 穷 固 若金汤 C潜 滋 暗长 滋 生腐败 D旁 逸 斜出以 逸 待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三项划线词词义均不相同。 A中前者解作 “偶然 ”,后者解作 “偶数 ”。 B 项中前者解作 “固守 ”,后者解作 “牢固 ”。 D 项中前者解作 “外出 ”,与 “出 ”意同,后者解作 “安逸 ”。 C项中划线词均作产生的意思,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词义。 点评:本题容易。答题注意比较,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结合语境,作出判断。 在下面句子括号里,填入关联词 最恰当 的一项是( )。( 2分) 它( )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 )浸透了一种
6、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馨香。 A因为所以 B只有 然而 C只要但是 D虽然却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语句内容可知, “惴惴不安 ”与 “浸透 ”等意构成相反或相对的关系,故可考虑转折类关联词语。 A表示因果关系, BC 表示条件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运用。 点评:本题较容易,熟知常用关联词语的搭配即可,一般借助语感即可给出答案:。 下面所列内容存在 错误 的一项是( )。( 2分) A “锲而不舍 ”的 “锲 ”字读音是 qi,意思为 “雕刻 ”。 B “谄媚 ”的 “谄 ”字读音是 chng, 笔画数为 9画。 C “笔砚 ”的 “砚 ”字读音是 yn,部首为 “石
7、 ”。 D “禀赋 ”的 “赋 ”字读音是 f,最后一画为 “丶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中的 “谗 ”应拼读为 “chn”。注意题干中 “错误 ”一词。 考点:本题考查汉字认读、解释和书写。 点评:本题容易,考查到注音、解释、笔画、部首等。答题全仗平时识记积累。建议同学们要对常用的 3500个汉字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尤其注意易错读、错写的汉字,比如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16分) 松树赞 当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驱车前行时,总能看见宽广的道路两旁有许多树木,而它们都被盖了一层洁白的雪花,像穿了一件白色的大衣。叶子早飘落了精光,是洁白的天堂。你要是刚来
8、我们北方,一定会被这银妆素裹的北方特有的景色迷住,然而在北方生活了一辈子的我,早已习以为常。看惯了这单调的白色,难免会使自己的眼睛有些疲倦和忧伤。 正当你萎靡不振的时候,在你的眼前,突然,出现一抹的新绿,你会热血沸腾,它点缀这北方的大地。而这新绿就是松树。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根扎得很深很深,盘结在岩石的缝隙中,四季常青,总能给人带来生命的颜色 ,带来希望的绿。 人生,也许是短暂的辉煌,也许是永恒的璀璨。倘若栽下的是昙花籽,那么,你精心培养、细心护理,为开放费尽心思,或者可以欣赏到昙花一现;倘若撒下的是松树的种子,那么,也许在你不经意之中,它已经抽枝发芽,但是要过几十年,你才能一览它参天的姿态
9、。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昙花还是松树,你也许立即就会回答:昙花,即使你从来未见过盛开的昙花之美。可是,你可曾想过, “昙花一现 ”的美丽背后,又有着多少伤感吗?这美,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凋零的、曾经美丽过的她,只能像普通的谢了的花一般,被丢弃在垃圾堆里。 松树则 不同!它虽没有婀娜的身段,没有芬芳远播的本领,但是,它刚毅不阿,没有 “力拔山河 ”的神力决不能使它动摇一星半点;它长青不衰,再过百千年,它依旧会傲然挺立在你的眼前。风霜,不会使它苍老,只能使它更成熟;岁月,不会使它弯腰,只能使它更坚强。 昙花一现的人生,或许能够享受到刹那的快乐;这松树长青的人生,或许大半是苦涩的。但昙花一现,换来的是余
10、生的苦涩;而松树长青,换来的却是永驻的快乐。 有人苦心经营,心计算尽,为了一叠叠印有 “人头像 ”的钞票而不择手段。也许,他们能够享受到短暂的 “快乐 ”,但终究只能在幽幽的叹息声中,在懊悔与遗憾中走完人生的旅途;而有的人,虽然会被别人误解为 “大拙大愚 ”,只有一股 “犟劲 ”,但其实他们拥有着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力量,虽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而别人一无所知,但却为他永恒的快乐铺好了坚实的路基;虽然仍是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最后,却能在世人的赞许声中含笑走进美好的天堂 松树,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巍然挺立,之所以能够长青而不衰,之所以受到人们千世的赞颂,是因为他对生命 的态度不是亵渎,他不会为换取刹那的快
11、感而舍弃名节。更不会为求名逐利而抛开一切尊严。它,永远是自重的、高傲的挺立着,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 我赞美松树,更赞美如松树长青的人生。我爱松树,更爱像松树一样刚毅坚强的人! 人生如树,一个懂得爱,懂得珍惜的人,他的生命之树不一定茂盛,但一定是青翠的。 【小题 1】第一段作者说雪景 “单调 ”,甚至让人产生 “疲倦和忧伤 ”和第二段又写作者因此 “萎靡不振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分) _ 【小题 2】作者写昙花的目的是什么?昙花人生与松树人生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把昙花和松树各比作怎样的人?( 6分) _ 【小题 3】结合全文,揣摩第 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3分) _ 【小题 4】文人笔
12、下的花木皆有生 命,皆有品格。请再写出两种花木(除松树、昙花以外)及相对应的品格特征。( 4分) _ 答案: 【小题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1分),反衬出松树的坚韧不拔、不畏严寒,为下文作铺垫。( 2分) 【小题 2】运用对比手法,从反面衬托出松树的刚毅不阿、长青不衰、坚强不屈。( 2分)昙花人生:获得短暂的快乐,换来的是余生的苦涩。松树人生:短暂的苦涩换来的却是永驻的快乐。( 2 分)把昙花 比作苦心经营,心计算尽,为了一叠叠印有 “人头像 ”的钞票而不择手段的人,把松树比作拥有着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力量,默默无闻却为他永恒的快乐铺好了坚实的路基的人。( 2 分)。 【小题 3】示例:人生应
13、当如松树般,不一味追名逐利,自重自爱、刚毅坚强地活着。珍惜时光,珍惜身边你爱的人,这就是 “青翠 ”的的人生。( 3分) 【小题 4】示例:莲花 高洁;万年青 友谊;竹子 气节;牡丹 富贵。(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一般来说,选材、组材要紧密围绕中心展开。第二段有“突然 ”一词,即转入对松树的描绘,与前面的描述形成鲜明对 比。再从全文看,从本文看,作者描绘了松树的坚贞形象,表达了对像松树一样的人的赞美。抓住主题,即可思考作者为什么开头部分这样写。 考点:本题考查文章写法。 点评:本题最难。答题一要锁定问题所在段落,二要打开思路,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把握,三要表述精准。要熟知本题所涉及到
14、的欲扬先抑的写法: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 “扬 ”,是指褒扬、抬高。 “抑 ”,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 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 ”和“抑 ”,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 “蓄势 ”,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开头的 “抑 ”是为了衬托后面的 “扬 ”。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
15、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小题 2】试题分析:梳理 内容可知,作者着眼写松树人生,写昙花意在形成对比和衬托。文章第 3至 6段对比描述了昙花和松树,第 7段后作者从象征,即精神层面揭示了两种人的人生。其中第 7段有关键句,第 8段有 “名利 ”等关键词。从全文内容梳理可给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文章选材等。 点评:本题最难。答题一要锁定问题所在段落,二要打开思路,理解选材、组材、剪裁的一般常识,三要注意两个角度:形式(写法)和内容,四要表述精准。 【小题 3
16、】试题分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描述和赞美了松树的精神品格,用松树象征人。本句即可从这个主题考虑。 “懂得爱,懂得珍惜身边 的人 ”就是具有松树精神的人,而 “青翠 ”则象征人生的生机盎然。 “如 ”字则表明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据此可简要给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语句品析。 点评:本题属较难题目,系语文学习和考试的重要内容。答题一要寻本求源,越过字面义,深入理解意蕴,二要从关键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写作手法切入,三要紧密结合语境,句不离段,四要表达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小题 4】试题分析:一注意写出花木名称和相对应的品格,二注意写出两种,三注意不要与选文重复。 考点:本题考查积累和拓
17、展。 点评:本题较为容易。答题关键在于平时有 效积累。可采用图表法、归类记忆法等方法积累。 阅读父亲的鞋子(作者李汉荣),完成题。( 21分)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 “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 ”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
18、壁雪白,地板光洁,说: “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 ”我不住地说: “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 “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 ,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争慌慌来了。走,孙女
19、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 ”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 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
20、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 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11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
21、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12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13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14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15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 16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小题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省 泉州市 德化县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跟踪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