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 10月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供 ( gng)给凋 敝 (b)靡 ( m)室靡家 缒 (zhu)城而出 B骨 髓 (su) (chn)目怒发冲 冠 ( gun)图穷 匕 (b)见 C车 骑 (j)须 臾 (y)翘 (qio)首回望不 胜 (shng)杯杓 D玉 ( ju)装 载 ( zi) 戮 ( l)力同心我有旨( zh)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
2、读错的字。本题中, A项错误是 “供 ”的读音: “供 ”是多音字,在 “供应 ”“供给 ”“供不应求 ”等词语中读第一声,在 “供奉 ”“口供 ”等词语中读第四声。 C项错误是 “翘 ”的读音: “翘 ”是多音字,在表示举起、抬起、特出等意思时(如翘首)读第二声,在表示 “一头向上仰起 ”时读第四声。 D项错误在 “载 ”的读音: “载 ”是多音字:在表示 “记录 ”和 “年岁 ”等意思时读第三声,在表示 “装 ”“充满 ”“且 ”等意思时(如装载)读第四声。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提要勾玄暴殄天物病入膏盲项庄舞剑,
3、意在沛公 B相濡以沫纲举目张切齿府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胫而走运筹帷幄 W掌而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黄梁美梦睚眦必报炙手可热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识错别字,应着重抓住对字词意思的理解。 A项中, “病入膏盲 ”应为 “病入膏肓 ”; B项中, “切齿府心 ”应为 “切齿拊心 ”; D项中, “黄梁美梦 ”应为 “黄粱美梦 ”, “扬柳依依 ”应为 “杨柳依依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 济 而夕设版焉(济,渡河,动词) 我有嘉宾,德音 孔 昭(孔,很,甚,程度副词) 范增 数
4、 目项王(数,几,几个,数量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非常,意外的变故,名词) B 沛公旦日 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再拜 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动词) 沛公 置 车骑(置,摆放,安置,动词) 吾得 兄 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C 秦王 购 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动词) 顾 不知计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连词) 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如果没有,连词) 旦日 飨 士卒(飨,犒劳,动词) D 越国以 鄙 远(鄙,把 当做边邑,意动用法) 吾 其 还也(其,还是,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语气副词) 愿大王少 假借 之(假借,宽容,原谅,动词)
5、 何辞 为 ?(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 “呢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方面要努力回忆课文所讲,另一方面可用代入法(即将解释内容代入原句,考察其 是否合乎语境)。题中, A项 “范增数目项王 ”的“数 ”应解释为 “多次、屡次 ”; B项 “沛公置车骑 ”的 “置 ”应解释为 “丢弃 ”; C项“微太子言 ”的 “微 ”应解释为 “不,没有 ”; “秦王购之千金 ”的 “购 ”最好译为 “悬赏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夜缒 而 出,见秦伯 其人居远未来, 而 为留待 哙拜谢,立 而 饮之
6、B 臣 乃 得有以报太子 事所以不成者, 乃 欲以生劫之 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C 顷 之 未发,太子迟之 因击沛公于坐,杀 之 臣 之 壮也,犹不如人 D 寿毕,请 以 剑舞 以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使工 以 药淬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方面要努力回忆课文所讲,另一方面可用结构分析法,考察该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和意义。题中,只有 C项的 “之 ”在三句中各不相同: 作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 作代词,指代沛公; 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A项中的 “而 ”, 和 都作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地 ”; 作连词,表顺承,相当于 “就 ”。 B项的 “乃 ”, 和 都作
7、副词,相当用户 “才 ”; 作语气副词,相当于 “居然、竟然 ”。 D项的 “以 ”, 和 作介词,相当于 “用 ”; 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 “因为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给贡职如郡县 是寡人之过也 夫晋,何厌之有? 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不然,籍何以至此 因击沛公于坐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若属皆且为所虏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汉语的同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解答此题
8、,应结合采取分析句式法和排除法。因为 是陈述句,但不少头脑供血可能难以辨识,于是避难就易,先看 这个判断句:考察同它排在一组的是不是都是判断句,结果发现 是倒装的疑问句而不是判断句,于是排除 D。 是被动句,而 不是被动句,因此排除 B和 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 B 樊於期偏袒 扼腕 而进曰 吾入关 , 秋毫 不敢有所近 C 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 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D 沛公居 山东 时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 长者 之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
9、:此题重点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答题时一要尽量回忆所学知识,二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题中, A项的 “行李 ”在这里是 “使者 ”之意; “穷困 ”是 “走投无路 ”之意:都同今义不同。 B项的 “扼腕 ”和 “秋毫 ”都与今义相同。 C 项的 “夫人 ”是两个词, “夫 ”作代词,即 “那个人 ”; “非常 ”也是两个词,是 “意外的、与平常情况不同的 ”之意:它们都与今义不同。 D项的 “山东 ”不是现在的山东省 ,而是 “崤山 ”之东; “长者 ”除了包括年纪大的人,还指名望高的人、知识丰富的人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
10、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汤恩伯还利用权力囤积走私,大发国难财。汤恩伯的做法并非个别现象,当时国民党政权内部大发国难财已 蔚然成风 。 B他弃医从文,拿起如椽巨笔,刺向国人麻木的灵魂,于是 “救救孩子 ”的呼声振聋发聩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愤慨力透纸背。 C中国往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各自代表着那个 风云变幻 的时代中的一个群体,有的已存在了数千年,有的却是中西矛盾纠结的新产物,但他们都需要在那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中,重新寻找定位。 D在 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 浓墨重彩 的一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的 “蔚然成风 ”指一件事情逐
11、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用于好的方面,同该句语境不符。 B项的 “振聋发聩 ”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合乎此句语境。 C项的 “风云变幻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合乎此句语境。 D项的 “浓墨重彩 ”形容着力描写,合乎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8分) 我叫张三多 刘 勇 新来的英语老师被校长带着来到我们班,在介绍班里的同学时,校长指着后面一排座位说: “那几个都是扶不上墙的家伙,就不用管他们了! ”英语老师很惊讶地看着我们,点着头说: “好,我知道了。 ”很多同学也随着校长手指,看着我
12、们露出嘲笑和鄙夷的神情。 “看什么看,谁再笑,小心我扁你! ”我这一吼,英语老师吓了一跳。校长脸色很难看,他指了指我, “给我出来 ”,我也斜了他一眼,没动。校长张了张嘴,来到我面 前,我歪着头,笑嘻嘻地说: “我鞋带还没系好呢。 ”班里一阵哄笑。 我和校长来到操场东头,我懒洋洋地靠在双杠旁,校长说: “张三多你也给我点面子,我们不是说好了,我不管你,你也不在课堂上闹,我们互不干涉吗? ”我看了看天, “给根烟抽吧。 ”校长不耐烦地掏出烟,提高声音说: “快毕业了,我希望我们都相安无事。 ”说完扭身就走。 我躺在宽阔的操场上,望着明亮的教室,心里有点说不上来的酸痛。 戴虎瞪着眼睛伸长脖子很吃力
13、地看着黑板。我说: “戴虎,我们杀两盘象棋吧。 ”戴虎说: “三多哥,别闹,老师正在讲古文呢! ”我的天,连续三年统考 都全年级倒数第一,现在还有心情学古文。我感到可笑,对吴秋说: “你看他那熊样还学古文呢! ”吴秋他们也跟着笑。 “后面的同学,注意课堂纪律,就说你呢! ”新来的戴着小眼镜的语文老师指着我。他是安徽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刚到学校,校长就让他教毕业班,可见学校对他的重视。 我站起来说: “你贩卖你的知识,校长没和你说不让你管我们吗? ”小眼镜脸上一阵灰白,他推了推眼镜说: “你叫张三多吧?我不管你以前如何,但在我的课堂上你必须尊重我! ” 我奋力一脚,把面前的课桌踹倒,大声地说:
14、 “我不尊重你怎么了,你能把我怎么着! ”戴虎拽着 我说: “别闹了,再闹会被开除的! ”“开就开吧!老子不怕! ” 小眼镜对同学们说: “其他同学先自习,张三多你来一下。 ”又是在操场的东头,校长拉我来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小眼镜让我来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冷冷地看着他,满眼挑衅。小眼镜说: “听说你挺能打架的 ” 话音未落地,便飞起一脚踢来,我没有防备,立马倒在地上。小眼镜说: “有本事把我打倒,来呀!来! ”老师竟然约我来打架,这还得了,我站起向他反扑过去。于是,两个一米八零的大男生扭在一起,一会儿他倒下,一会儿我倒下, 直到我们筋疲力尽地躺在操场上,大口地喘气。 小眼镜 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15、“你还真有力气,和我真的很像,知道吗?我也曾是个很糟糕的学生,比你还恶劣,那时候连父母都放弃了我,我认为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完蛋了。我厌倦了生活,甚至讨厌起自己来,什么都不想做,整天地闲游荡。突然有一天,卖烟的老奶奶对我说: 差学生也是学生,你就甘愿这样下去吗?其实最可怕的不是被别人打倒,而是你先放弃了自己,被自己打倒了啊。 ” 小眼镜说完起身走了。我默默念叨着那句 “而是你先放弃了自己 ”,心里被重重击了一拳,我望着蔚蓝的天空,眼泪悄悄地滚了出来。 看着趴在课桌上酣睡的戴虎,我狠狠敲了他一下 : “你给我记着,差学生也是学生!要发扬不要脸的精神,好好听课,不懂就问! ” 高三头次模拟考试,我全年
16、级正数 130 名,戴虎倒数第 5,校长看着成绩单说:“张三多,你抄就抄吧,但是也别太过分了! ” 半年后,我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学。戴虎选择了复读高四。 一转眼,放寒假了,我特别想回母校看看。 刚到学校,就遇见了校长。校长绷着脸说: “张三多同学,给根烟抽吧!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09年第 22期 ) 【小题 1】文中的 “校长 ”和 “英语老师 ”等人物,在对 “小眼镜 ”的形象塑造上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2】 “小眼镜 ”回忆起 “卖烟的老奶奶 ”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4 分) 【小题 3】随着情节的推进,小说中 “我 ”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变化?请简
17、要概括。( 4分) 【小题 4】小说结尾写道:校长绷着脸说: “张三多同学,给根烟抽吧!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请结合文本及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这段 “留白 ”补充完整,100字左右。( 6分) 答案: 【小题 1】属于侧面描写,起到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分)分析:校长与英语老师对 “我 ”和 “我们 ”的漠视与放弃, 反衬出 “小眼镜 ”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责任心, 更反衬 出 “小眼镜 ”言传身教的教育智慧。( 3分)(只写出侧面描写或对比或反衬,而无分析,不给分。分析出一点给 2 分,分析出两点给 3分。分析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者,请酌情给分。) 【小题 2】
18、 推动了情节的合理发展,张三多的心里 “被重重击了一拳 ”; 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具有 “点睛 ”之效; 借饱经生活阅历的 “卖烟的老奶奶 ”之口传达生活道理,使主题更有说服力。( 4分)(能从情节、主题或人物方面进行分析,且言之有理,写出一点给 2分,写出两点给 4分。) 【小题 3】 对自己,由放弃自己到意志坚定、奋发图强。 对朋友,由嘲笑、干扰到约束、鼓励。 对老师,由顶撞、挑衅到信服、感恩。(能从对自己、对朋友、对老师三个角度概括变化的,请酌情给分。写出一个角度 2分,两个角度 3分,三个角度 4分。) 【小题 4】我挠挠头,想笑,脸却先红了,摩挲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口香糖:“校长,我现在
19、已经不抽烟了,当初是我做得不好,您能原谅我吗?抽烟不利于健康,您也少抽点儿。 ”校长乐了, “张三多就是 张三多 呀。 ”(补写的内容符合小说主旨、情节的发展趋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分 ,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分,以上两项请酌情给分。表达流畅、符合字数要求, 2分。有一个错别字或 一处语病扣 1分,扣满 6分为止。不足 80字或超过 120字的请酌情扣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文本中筛选出对 “校长 ”、 “英语老师 ”和 “小眼镜 ”进行描写的文字,然后根据题干所提之问题,既然是问前二者对 “小眼镜 的形象塑造的作用 ”,这就不难知道起的是对比或反衬作用了。但要注
20、意,仅这样回答还不行,还必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具体说明是起什么样的对比或反衬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小说中情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或是为了表现作品主题,或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或是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埋下伏笔等等。本题中,“小眼镜 ”回忆起 “卖烟的老奶奶 ”这一情节使张三多心理受到很大震动,因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此情节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其实最可怕的不是被别人打倒,而是你先放弃了自己),使作品的主题更具说服力,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21、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不要对形象变化的理解局限于人物性格方面,而应把眼光扩大到人物对其 他人的态度方面,比如对对自己、对老师和对朋友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题时应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行想象。补写的内容符合小说主旨、情节的发展趋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表达流畅、符合字数要求。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问题。 张克戬传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
22、,历河间令,知 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 I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 阴 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 “太原既陷,吾固 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 终始 以明吾节,诸君其
23、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 “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 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 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 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 ,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 南向 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学期 10 阶段 验收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