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 B奥斯特 C牛顿 D托里拆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分析回答该题。 1820年 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奥斯特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流磁效应。 点评:奥斯特没有放过偶然发现的微小现象,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B只有静止和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C做引体向上静止不动时,人对单杠的拉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少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高 答案: AD 试题分析: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如果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构成一对平衡力;机械效率指的是有用功在物体所做的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 A、惯性越大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强,运动状态越不容易发生变化,反之,惯性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故 A是正确的;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所以不存在没有惯性的物体,故 B是错误的; C、人对单杠的拉力受力物体是单杠,人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人, 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故而不能构成平衡力,所以 C是错误的; 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少的总功就少,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就大,故机械效率就高,所以 D是正确的; 故选 A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易错点是平衡力的判定,难点是关于机械效率大小的比较,一定要牢固的掌握相关的概念,才能准确的做出判断。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
4、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c/J( kg ) -1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固体的比热容一定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B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热量后,酒精温度变化大 D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铝块的质量小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比热一定;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用公式 t= 比较; 吸收热量和升高温
5、度都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小用公式 m= 分析。 A、表格中右面一栏固体的比热容都大于水银。此选项错误; B、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即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正确;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热量后,由公式 t= 知:酒精温度变化较大。此选项正确; D、因为铝的比热大于铜,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由公式 m= 知:铝块的质量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 B、 C、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比热容的概念。 点评:在 分析有关比热容的问题时,据热量计算公式 Q=cm t可看出,变量有多个,故在分析时要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考
6、虑。 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人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眼睛 D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答案: ABD 试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 (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2)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到物体; ( 3)沿直线传播的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 A、水中的鱼反射的
7、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入射光线的上方,我们看到的 “鱼 ”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比鱼的实际位置浅,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一些的说法符合实际,故 A正确;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故 B正确; C、 物体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便看到了物体成的虚像,人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眼睛的说法是错误的,故 C错误; D、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时,会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在树下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圆形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像,故 D正确; 故选: AB
8、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规律。 点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B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热机在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答案: BD 试题分析: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热机在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方向的规定:将正电荷定向移动
9、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A、如果物体在斜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的动能不变;由于物体位置的高度发生改变,则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将发生改变,故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发生改变;故 A错误。 B、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根据音色进行辨别;故 B正确。 C、热机在做功冲程中,消耗了内能,得到了机械能,因此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 C错误。 D、因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与正电荷运动的方向相反,故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 D正确。 故选 B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音色;机械能;能量转化的现象;电流的方向。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电流方向的规定、机械能以及能
10、量转化等知识点;一定要注意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设灯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当开关 S1、S2都闭合时,灯 L正常发光, R1消耗的功率为 18W;当开关 S1、 S2都断开时,灯 L的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 1/9, R2消耗的功率为 2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R1=R2 B RL= R1+ R2 C灯 L的额定功率为 18W D只闭合 S1时,电路消耗功率为 36W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当开关 S1、 S2都闭合时, R1、 R2和灯泡并联,根据 P= ,用R1 消耗的功率和电阻表示出电源的电压,代入灯泡消耗的功率,求出 RL;(
11、 2)当开关 S1、 S2都断开时, R1、 R2和灯泡串联,先求出电路中电流,利用此时灯泡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求出 R1、 R2和灯泡电阻之间的关系,再利用 R2消耗的功率求出 R2,联立方程即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它们的电阻关系;( 3)当只闭合 S1时,电路为 R2的简单电路,根据已知条件和 P= 求出此时电路消耗功率。 ( 1)当开关 S1、 S2都闭合时,等效电路图如图: 电阻 R1、 R2和灯泡 L并联, 灯 L正常 发光, 此时灯的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P= U2=P1R1- RL额定功率 P 额 = = , RL= - ( 2)当开关 S1、 S2都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
12、电阻 R1、 R2和灯泡 L串联, 此时灯泡的功率 PL=I2RL=( ) 2RL= P 额 , 把 式代入上式可得: 2RL=R1+R2- R2消耗的功率 P2=I2R2=( ) 2R2=2W 即 R2= - 联立 式得: P 额 =18W, R1=R2=RL; ( 3)当只闭合 S1时,电路为 R2的简单电路,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P= = =P1=18W; 由以上计算可知,只有 C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认清电路的串并联,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找到电阻R1、 R2和 RL的关系,属于难题。 如图(甲)所示,重为 80N 的物体在大小为 10
13、N,水平向左的拉力 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 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 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 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 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 ,则 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 F1的功率 P1=30W 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f =10N 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 F2=10N 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 F2所做的功 W2=40J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拉力 F1的功率可用 P=Fv求出; ( 2)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可通过二力平衡求出; ( 3)拉力 F2的大小可通过对滑轮组进行分析得出; ( 4)拉力 F2做的功可利用公式 W=F
14、s求出 A、物体向左运动时, F1的功率 P1=F1v=10N23m/s=60W,故 A错误; B、图甲中是一只动滑轮,用 2段绳子拉动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为 2F1=210N=20N,所以 B错误; C、由于物体 G和地面没有改变,故所受摩擦力没有改变,仍为 20N,方向向左,同时物体向左还受两股绳子施加的拉力,每股绳子的拉力为 10N,物体右侧滑轮为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为 2F2,因此, 2F2=2F1+f=40N,所以 F2=F1+f=10N+ 20N=20N;故 C错误; D、在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均不计的情况下,拉力 F2做的功W=F22s=2
15、0N21m=40J,所以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点评:本题对动滑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正确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变化,知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没有不变,只是方向不同。 如图所示,将重为 G 的金属小球用细线系好,浸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中的水没有溢出),金属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杯底增加的压力为 F1;如将此金属小球直接投入水中,杯底增加的压力 为 F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F2- F1= F 浮 B F2+ F1= G C F2 F1= G F 浮 D F2 F1=F 浮 G 答案: C 试题分析: 首先对
16、金属球进行受力分析,此时金属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则根据力的合成可知 G=F 浮 +F 拉 ,则杯底增加的压力为水对杯底增大的压力,即杯底增加的压力等于金属球此时所收到的浮力。 如将此金属小球直接投入水中,此时金属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则根据力的合成可知 G=F 支持 +F 浮 ,由于支持力是杯底施加的,所以也受到球对杯底的压力,其大小等于支持力的大小,同时水面上升,增大了水对杯底的压力,与浮力大小相同,从而可以计算出此时杯底增加的压力。 此时金属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如图 1所示: 则 G=F 浮 +F 拉 , 而杯底增
17、加的压力为水对杯底增大的压力,即杯底增加的压力等于金属球此时所收到的浮力,因此 F1=F 浮 ; 此时金属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如图 2所示: 则 G=F 支持 +F 浮 , 而支持力是杯底施加的,所以也受到球对杯底的压力,其大小等于支持力 的大小, 同时水面上升,增大了水对杯底的压力,与浮力大小相同, 因此 F2=F 支持 +F 浮 =G A、所以 F2- F1=G-F 浮 ;因此 A错误 B、所以 F2+ F1=G+F 浮 ;因此 B错误 C、所以 F2: F1=G: F 浮 ;因此 C正确; D错误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应
18、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一道难题本题的关键是物体浮沉条件和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 闭合时,灯 L 正常发光,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滑动,(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 L变亮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 L变暗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 L变暗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 L变亮 答案: B 试题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滑动,考虑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滑动变阻器、灯泡、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19、片 P 向右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灯泡变暗。电压表测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小,灯泡的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所以 A, B,D错误, C正确。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欧姆定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判断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到: “好香的鸡呀! ” 巴依老爷说: “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 了就要付钱给我! ”阿凡提拿出钱袋摇了摇说: “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
20、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 ”关于这段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能闻到鸡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C能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能听到钱币的响声只与钱币的振动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A、 B、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 A正确; B错误; C、 D、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钱币在振动,钱币的响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故 C、D错误;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分子的运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热学、声学一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
21、道基础题。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5g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5kg C物理课本长约为 26 cm D一张课桌高约为 1.5m 答案: C 试题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 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0.5kg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50g; C、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是 26cm左右; D、一张课桌高约为 0.7-0.8m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
22、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 点评:在此题中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使用环保型墙面漆粉刷教室墙壁,不仅可以降低教室内的空气污染,由于墙面上留有很多小颗粒形成的凹凸不平,还有利于保护视力。这 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 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沿特定的方向反射出去,人眼接收到反射光感觉很强; 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粉刷墙壁时选择了环保墙漆,这样表面将会出现很多小的凹凸不平,当光照在墙上时,
23、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发生漫反射,光向四处传播开来,减弱了光的强度,对人们的眼睛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点评:在此题中要求学生了解光的漫反射的特点,是较为基础的应用题属于常见的考题。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秋日清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B细雨过后,山涧中雾的形成 C寒冷冬天,地面上冰的形成 D炎热夏日,泼洒的水迅速干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放热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北京市 东城区 中考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