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复出,并在决赛中以 13秒 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声鼎沸, 人言啧啧 , “翔飞人 ”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 B诗经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尚未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我们研究它,虽 殚精竭虑 ,却仍对它恋恋不舍。 C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正好可以 择善而从 。 D 2009年 10月 16日,第十届西博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博览会聚集了各地各种各样的
2、新产品,真可谓 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用在赞扬时不当。 B、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C、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D、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 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
3、显著的特征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 “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传统艺术 后,应该选 ,紧跟后面 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 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 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世界杯期间电视台往往会播出一些老片应付观众,一来避开世界杯的风头,二来也降低这段 “足球月 ”的播出成本。 B专家表示,南京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 C由于新
4、加坡是双语教学,为初去他国的学生做好了语言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在异国他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 D美国 “发现 ”号航天飞机 7月 1日的发射不仅关系到国际空间站的未来,而且将影响美国航天计划 的正常实施。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走出 思路 ”搭配不当; C介词 “由于 ”赘余,使全句主语缺失, D语序不当, “不仅 而且 ” 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调整。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
5、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
6、 “有求必应 ”,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 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 ”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 “无为而治 ”, “无为 ”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 ”是要 “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 “道 ”在其间。离开了这个 “道 ”,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 “道 ”,事半功倍。 “无为 ”,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 ”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 “无为 ”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 生息的
7、政策,出现了 “文景之治 ”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 “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 “无为而治 ”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 ”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 “盈 ”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 “金玉满堂,莫之能 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
8、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 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 200
9、9年 4月 7日人民日报) 【小题 1】下列对老子的 “德政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为名声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C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 大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 “有求必应 ”,其实质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为 ”指的是 “道法自然 ”,理政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事物的
10、内在规律。 B “无为 ”不是不作为,而是理政者通过自己的 “无为 ”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 “有为 ”。 C防止理政者乱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 D理政者要从老子的 “无为而治 ”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启示,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B出现 “文景之治 ”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
11、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只有 才能 ”应为 “只要 就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否则就会私欲膨胀 ”绝对化,应在 “否则就 ”后加 “可能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扩大范围,原文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 思想家 ”,意谓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误解,
12、B项, “依据 ”错,原文为 “例证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文景之治 ”在汉代, C项, “老子 主张 ” 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是作者认为理政者应该从老子 思想中得到的启示,而非老子的主张。 A项扩大范围,原文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 思想家 ”,意谓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误解, B项, “依据 ”错,原文为 “例证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文景之治 ”在汉代, C项, “老子 主张 ” 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是作者认为理政者应该从老子思想中得到的启示,而非老子的主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
13、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 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 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 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
14、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 “挪川费百金 ”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 “每 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 ”,为此他还发出了 “屋价之贵,可谓极矣 ”的感叹。 1855年, 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
15、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 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 倒是其次。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
16、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清廷 降旨,署沈葆桢 “先行接办 ”, “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 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 8年时间,造出了 5艘商船和 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 “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 ” 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
17、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 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 “沈葆桢厅 ”。 1879年 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 “究竟笔墨是稳善生 涯,勿嫌其淡 ”。
18、 (选节自文史参考 2011年总第 44期)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 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
19、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小题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作为 “晚清名臣 ”,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成就沈葆桢 “名臣 ”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 “出身 ”、 “读书 ”、“无私 ”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 3分) E( 2分) 【小题 2】 郁达夫的话描写了沈葆桢故居 的环境;(内容作用) 烘托出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手法作用) 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结构作用)(答对
20、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 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 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明确提出 “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的主张; 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答对一点给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观点二:读书能帮助人获得成就和声誉。观点三:无私一定能帮助人获得美誉和成就。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示例】出身有可能帮
21、助人获得声誉。 一个人的出生可能让他接触的人,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等与别人不同,可能会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机会。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这双重身份无形之中帮助他较快地获得了声誉。林则徐是当时朝中的重臣,他的亲人自然会更早地引起左宗棠等要员的注意,使之得以在官场施展身手。更 为关键的是, “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林则徐,在给他耳濡目染的同时,也为他带了光环。 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政界、学界、演艺界,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已经小有名气的房祖名是大名鼎鼎的成龙的儿子。这些特殊的出身,都有形无形地帮助他们获得了声誉。 当然,我们在肯定出身能帮助人获得声誉的同时,不能迷
22、信出身,而要打破出身的束缚,敢于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林则徐也没有以健康状况取人, “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 ”的说法曲解原意。 C “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 房 ”的说法与前面文意联系不确切。 D “三顾茅庐 ”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记人记事散文的起始段或起始段的重要句子往往有以下作用:一、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二、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另外答题时一般从结构和内容
23、两个方面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 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可归纳出第一点。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 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 8年时间,造出了 5艘商船和 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 “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省 教研 联合体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