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苹果 ”现任 CEO 蒂姆 库克,在最近几周开始对 “苹果 ”的运营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着 “苹果 ”将会 改头换面 ,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B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 不瘟不火 ,直到今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 12月 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 M1超标 140。一时间, “蒙牛致癌 ”事件被炒得 沸反盈天 。 D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
2、层 上下其手 ,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B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C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D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徇私舞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成语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
3、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站在马盂山下, , 。 , 。 , 。我开始晕眩了。 我又好像掉进了一个自然的大染缸里,花草色彩斑斓绚丽 我为花草簇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暗自惊叹,整个山顶就像一个大花篮 满是浓郁的芳香,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刚 刚打开的香水瓶边 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山装点起来 在各个山头闪亮,真是一座炫目的殿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站在山下的感受,由视觉感受到嗅觉感受。 描写视觉感受, 描写嗅觉感受。又因 是对 的具体阐述,所以紧承其
4、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 5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 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 “系统忙 ”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 多。 B不能把
5、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 “文化走出去 ”创造条件。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由于 的原因 ”赘余重复,去掉 “的原因 ”。 C:递进关系前后分句语序不当 D: “团结、动员、发挥 独特作用 ”搭配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
6、为 E级。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的特殊艺术形象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
7、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断进行准确的观察、归纳、总结和抽象出来的知识体系。而且我们从学科设置上看,音乐与科学是不同的两类领域,反映了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评价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两个领域活动中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话语体系、或者不同的生活习俗。 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形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学科的分门别类。科学与音乐艺术类在形式上分了家,并各自向着自己学科的方向深入发展,内容也越分越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学科的细分有利于人们集中把握不同文化现象的功能、特点与内部规律;有利于更具体的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开拓和发明。无论是科学还是音乐艺术,
8、各类学科的发展,都获得了自身的成果,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改革。、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按照音乐艺术与科学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来规划、管理方向性人才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的生产、经济、哲学、宗教等有着同样极为复杂的关系。正因为这两种文化形态如并蒂莲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音乐作为艺术门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与科学之间毫无疑问地有了共同的基础。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与音乐艺术不仅能为人类创造出相当的物质文化,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精神财富,真善美常常是融合一体的。 音乐有助于促进科学思维中形象的组合并给予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概念和规律来塑造世界,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关注科
9、学技术的精神文化内涵,保持自由和谐的创造思维情景,从而大大扩展了思维领域。反过 来,科学不断创造出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新材质,为音乐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体现提供了观实性和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促成了新的技术革命,为音乐家带来了前所未有、意想不到的崭新的视觉、听觉与感官的天地。在当今社会,要寻找一张完全没有科技痕迹的音乐唱片或 CD,几乎是不可能了。在音乐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环节都体现着科技含量。 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与生俱来和密切相关的。音乐是探索人类的心灵,创造人类精神文明的手段;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工具。因此,音乐与科技的融合是 21世纪
10、发展的大趋势。音乐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越来越科技化,科学在音乐的灵感启发下越来越艺术化。音乐与科学的交融,必将使人类文明翻出更绚烂的一页。(摘编自欧阳文思 “感性 ”与 “理性 ”的交融) 【小题 1】关于 “音乐 ”与 “科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它是 “感性 ”的东西,即需要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的特殊艺术形象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B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断进行准确的观察、归纳、总结和抽象出来的知识体系,它与音乐有着不 同的思维形式、话语体系和生活习俗。 C音乐可以促进科学思维中形象的组合并给予其想
11、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关注科学技术的精神文化内涵,保持自由和谐的创造思维情景。 D科学发展为音乐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体现提供了现实性和更广阔的空问,新技术革命也为音乐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视觉、听觉与感官的天地。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科学与音乐艺术类在形式上分了家,并各自向着自己学科的方向深入发展,内容也越分越细,从发展的角度讲,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B对学科 分门别类研究,人们能集中把握不同文化现象的功能、特点与内部规律,更具体的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开拓和发明。 C作为艺术门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音乐与科学之间毫
12、无疑问地有着共同的基础,因而这两种文化形态也就出现了如并蒂莲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D音乐与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的生产、经济、哲学、宗教等有着同样极为复杂的关系,音乐与科学不仅能为人类创造物质文化,同时也可以创造精神财富。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音乐艺术与科学都有其自身的特 点,因而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进行分门别类来规划、管理,这样也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 B人生在世,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还要追求精神生活,音乐可以探索人类的心灵,创造人类精神文明,而科学则可以帮助人类探索世界,创造物质文明。 C音乐与科技的融合是 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13、,科学家和音乐家互相可以从音乐和科学那里得到灵感和启示,这种灵感和启示是相通的,也是可以转化的。 D音乐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越来越科技化,科学在音乐的灵感启发下越来越艺术化,这种趋势要求音乐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家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偷换概念,参看第 1段最后一句,都 “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话语体系、或者不同的生活习俗 ”的主语应是 “这两个领域活动中的人们 ”。另外, “或者 ”不是 “和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14、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 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因果倒置,参看第 3段第二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
15、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这种灵感和启示是相通的,也是可以转化的 ”文中无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 :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莫言 不倦的探索者 杨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听到获
16、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 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 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说莫言的 “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还认为,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 “传奇 ”。红高粱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
17、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奠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 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莫言说: “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 莫言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称: “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 ”他说: “我从 1976年当兵正式开始写作,最初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小说。 1981年 5月,我的小说终于在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 ”莫言还承认自己受过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莫言逐步意识 到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18、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走,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民族化写作上。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就是莫言在探索个性写作和民族化写作过程中的产物。 故乡不局限于这片乡土 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获奖后莫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 莫言谈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故乡是很重 要的。 1984年上军艺以前,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到了透明的红萝
19、卜阶段之后,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故乡情结、故乡记忆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的宝库。 现在莫言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小说都讲究有故事和典型人物,但写了 30年,故事也都写的差不多了,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就像我写高密县,但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这片乡土了,它可 以作为一种风景,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我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 越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 M Yhomaslnge 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
20、 “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 ”对此,莫言表示, “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鲁迅 的文体再放 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 ”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语言;其次通过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找
21、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学来的东西。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 (选自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2年 10月 13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又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所认可。 B从阅读和模仿开始,在写作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再追求个性化写作,这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C
22、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而且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局限于高密县这片乡土,而是要把写作内容扩展到国内、国外。 D国外有位 评论家说:莫言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莫言反对这个说法,表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富有感染力,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小题 2】根据文意,请简要分析莫言作品的主要特点。 ( 6分) 【小题 3】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 【小题 4】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原因有很多,请你就 “阅读与写作
23、”“故乡与文学 ”“民族与个性 ”三方面的理解,任选 个方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得 3分,答 A得 2分,答 D得 1分,答 B C不给分。 【小题 2】 (6分 ) 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很多素材来源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县。 从表现手法看,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且以心理活动描写见长。 语言方面,大量民间口语进入作品,并从经典作品、民间戏曲等学习语言,使他的文字富有个性。每点 3分,答对 2点即可得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24、】 (6分 ) 谦 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 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而且还表示今后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能沉下心来,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每点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8分) 观点一:阅读经典对写作有促进作用。理由: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陕西省 三原县 中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