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401.41-2022 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pdf
《DB52 T 1401.41-2022 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1401.41-2022 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03.200CCS A 12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401.412022山地旅游 第 41 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Mountain tourismPart 41:Characteristic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requirements2022-11-28 发布2023-05-01 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2/T 1401.41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规划选址.26旅游公共服务设施.37旅游接待设施.48管理要求.59等级评定.6附录 A(规范性)山地特色旅游小镇评价细
2、则.7DB52/T 1401.41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 1401贵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的第41部分。本文件由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大学、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春宇、王坤、贺登位、许礼静、黄廷梅、李显。1 范围本文管理要求本文2 规范下列仅该日期文件。GB/GB/GB/GB/GB/GB/GB GB GB GB HJ LB/3 术语下列 3.1 特色依赖机制新而
3、 3.2 山地以旅能服务要 山 文件规定了山求、等级评定文件适用于山性引用文件 列文件中的内期对应的版本T 10001.2 T 15566.1 T 17775-200T 18971 旅T 18973 旅T 31383 旅37487 公共37488 公共37489.1 公50763 无障192-2015 生T 014-2011 和定义 列术语和定义色小镇 char赖特色产业和而活等特征。地特色旅游小旅游业为支柱要素配套为保地旅游 山地特色旅游定等内容。山地特色旅游内容通过文中本适用于本文公共信息图公共信息导03 旅游区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厕所质量旅游景区游客共场所卫生管共场所卫生指公共场所设计障碍设
4、计规范生态环境状况 旅游景区讲义适用于本文racteristic和特色环境因 小镇 touris柱产业,以山保障的特色小第 41 部游小镇建设的游小镇的规划中的规范性引文件;不注日图形符号 第导向系统设置(点)质量等则 量要求与评定客中心设置与管理规范 指标及限值要计卫生规范 范 况评价技术规讲解服务规范文件。c town 因素打造的微st town wit地自然与人小镇。部分:特色的总体要求、划、设计、建引用而构成本期的引用文件第2部分:旅游置原则与要求等级的划分与定 与服务规范 要求 第1部分:总规范 范 微型产业集聚th mountain文环境为依托色旅游小规划选址、旅建设、管理和评文件
5、必不可少件,其最新版游休闲符号 第1部分:与评定 总则 区,具有产业 character托,以山地旅小镇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评定。少的条款。其版本(包括所总则 业特而强、功能istics 旅游特色活动DB52/T 140设要求 务设施、旅游其中,注日期的所有的修改单能聚而合、形动为主体,以01.4120221 游接待设施、的引用文件,单)适用于本形态小而美、以山地旅游功2 本功DB52/T 1401.41202224总体要求突出特色4.1.1应梳理山地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突出山地立体景观和民族风情,形成山地旅游主题及形象。4.1.2应根据山地旅游资源特色和区位条件,确定发展类型,如景区主导型山地特
6、色旅游小镇、商业驱动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旅居社区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产旅融合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等。4.1.3应根据发展类型,确定以山地旅游为核心发展业态,实施产业融合策略,拓展产业链条,构建山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多元化业态体系。4.1.4应根据山地旅游资源,并遵循山地旅游主题和产业特色,打造山地旅游核心产品及配套支撑产品,形成山地特色旅游产品体系。空间塑造4.2.1应利用山地地形,形成围合式、网格状开放式、镶嵌式或中心-组团式等空间布局形式,在空间节点和廊道上应融合山地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特征。4.2.2应保持或优化现有山水田园格局,与山地自然环境相协调。4.2.3应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性
7、利用,延续和传承传统的生活形态。景观风貌4.3.1区域内建筑物的体量、色彩、高度、造型应结合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民族风格等要素形成统一的设计,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4.3.2应在出入口、中心节点、公共活动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特色鲜明的标识物,其风格、体量、文化内涵等应根据小镇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特征进行设计,尽量采用当地特色材料建造。4.3.3应重视对街道特色的塑造,在街道与小镇历史文化、地形地貌的关系,沿街用地功能、业态的组织;街道末端景观的处理,沿街建筑尺度、风格与形式等方面体现小镇主题与风格。生态环境4.4.1应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并尽量采用低影响、低冲击、低干预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
8、的区域,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4.4.2绿地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绿地的服务半径,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立体、多元的生态环境与绿色景观效果。4.4.3在植物的应用上应因地制宜,类型多样,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5规划选址规划5.1.1应编制山地特色旅游小镇规划。5.1.2规划应符合 GB/T 18971 的规定,并经相关部门批准。5.1.3应编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经相关部门批准。5.1.4规划目标明确,规划方案符合国家及贵州省相关规划的要求。5.1.5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体现山地特色。DB52/T 1401.4120223选址5.2
9、.1应顺应山地地形,融入山地自然环境。5.2.2应靠近省道以上等级公路,区位交通较好。5.2.3周围生态环境质量应达到 HJ 192 中 5.9 的良级以上水平。5.2.4应避开生态保护红线区域。5.2.5周围应无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6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交通6.1.1具有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可进入性。6.1.2具有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设置候车场所,场所应遮阳蔽雨,造型美观,体现山地景观特色或民族风情,并与环境相协调。6.1.3因地制宜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山地游览道路,游览道路的布局与走向应结合自然地形与景观特征。6.1.4具有完善的绿道系统,配套建设驿馆或驿站,
10、提供休闲休憩、餐饮购物、停车换乘、自行车租赁等服务功能。6.1.5主要集散区域应建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组团式或分散式布局的生态型停车场,标志规范、醒目,应按照 GB/T 17775 中 5.1.1 的规定执行。游客服务中心6.2.1在出入口等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的地段设置规模适当、地域特色明显的游客服务中心。6.2.2具备信息咨询、景观宣传、预订、受理投诉、导游服务、商品销售、游客休息、商务、票务、医疗、邮政、电信等服务功能,配备适量可联网的查询触摸屏。6.2.3建筑物设置及服务规范应符合 GB/T 31383 的要求。游憩设施6.3.1主要街区、广场等公共空间应配备旅游导览设施,宜为电子方位
11、感应式解说设备、电子触屏导览设备等解说导览设施。6.3.2游览线路沿途应配备供游客观赏、休憩的建筑物或设施,配备自动售货机、流动售货机、小卖部、卫生设施等便民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旅游标识系统6.4.1具有完善的交通标识、引导标识、位置标识、导览标识、说明标识与限制标识等各类旅游标识系统。6.4.2旅游标识系统的建设应符合统一性、连续性、单纯性与可读性的基本原则。6.4.3旅游标识牌面的设计应注意认知性和可读性。文字表述清晰、简洁、易懂,应有两种以上语言。字体、大小、颜色与底色、图标等和谐醒目,具有特色。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应按照 GB/T 10001.2和 GB/T 15566.1 的规定执
12、行。6.4.4应在游客服务中心、重要设施、出入口、交通站点、街道节点、广场、重要景区(点)等位置设置山地特色旅游小镇导览图。DB52/T 1401.4120224智慧旅游平台6.5.1应建立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具有门票预约、承载量监测预警、安全监测与管理、旅游舒适度评价等功能。6.5.2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宜与县级及以上智慧旅游平台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建共享。6.5.3应引导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市场主体参与旅游服务大数据产品及增值服务开发。旅游厕所6.6.1应结合用地条件,并依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实用、节能节水、保护环境的原则建设生态环保厕所。6.6.2建筑外观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和小镇整体环
13、境协调,尽量选用本地材料,体现地方建筑风格,突出地域文化特色。6.6.3旅游高峰期或不适宜建设固定厕所区域应采用移动厕所解决如厕问题。6.6.4内部设计应按照 GB/T 18973 的规定执行。7旅游接待设施餐饮设施7.1.1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等应有主题,有特色,体现小镇总体形象。7.1.2应开发地方饮食文化,推出与小镇特色相适应的餐饮菜式,体现地方风味。7.1.3应注重传统老字号的保护与新餐饮品牌的培养。7.1.4应注重绿色食品的生产,提倡绿色消费。住宿设施7.2.1应根据旅游定位及旅游者接待量、消费者特征与需求等要素,确定住宿设施的规模和等级,形成合理的住宿服务体系。7.2.2建筑样式、装
14、修风格、服务方式等方面应体现山地特色,并与小镇主题相呼应,体现小镇总体形象。游览设施7.3.1游览场所应提供公众信息资料,如小镇介绍、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览图等,公共信息资料应有民族特色、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更新及时。7.3.2游览项目应具有文化感受性、山地体验性。购物设施7.4.1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应采取组团式或沿街式空间布局方式。7.4.2购物设施识别性强,外观、店招与小镇整体风格协调,购物环境整洁、舒适、方便。7.4.3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等应有主题,有特色,体现小镇总体形象。娱乐设施7.5.1应开展文化类、山地运动类、民俗类、游戏类、康养类娱乐活动。7.5.2应依据
15、山地资源特色,建设迎客厅、主题公园、博物馆、植物园、民俗园、游乐园、健身馆、水上娱乐场所等娱乐设施。DB52/T 1401.41202257.5.3应根据旅游者活动规律,加强旅游基础性娱乐设施的布局和服务功能建设,包括茶坊、游艺室、KTV、音乐茶座、咖啡厅、多功能厅、酒吧、露天花园、桑拿、水疗中心等。服务人员要求7.6.1着装得体整洁,形象端庄、大方,宜穿着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服装。7.6.2服务主动热情,细致周到,行为文明,举止符合岗位规范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公平对待游客,尊重游客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7.6.3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操作熟练,讲解员应熟悉当地历史人文
16、与风土人情,服务质量应符合 LB/T 014-2011 中第 4 章的要求。8管理要求管理机构8.1.1应建立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交通、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8.1.2应有产业定位政策,明确在山地特色旅游小镇经济发展中山地旅游产业的定位。8.1.3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旅游市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旅游投诉8.2.1应建立旅游投诉处理及反馈机制。8.2.2应主动接受相关主管部门及旅游者的监督,对外公布质量投诉监督电话。8.2.3在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旅游景点、主要街道、广场等区域设意见箱,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并针对游客意见进行及时改进。人才培养8.3.1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
17、好环境,吸引人才。8.3.2应建立山地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系统。8.3.3应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医疗救援8.4.1应建立旅游应急救援机制、机构和设施,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并对后续遇险赔付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8.4.2小镇及主要景区(景点)等游客聚居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具备进行初步医疗救助功能。安全保障8.5.1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队伍。8.5.2应制定突发事件和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旅游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制度,责任落实,定期检查。8.5.3应有健全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设施,并定期检查。8.5.4无障碍设施完善,主干路、干路等应设置盲道,交通信号灯
18、有蜂鸣装置,无障碍设计应按照 GB50763 的规定执行。DB52/T 1401.4120226环境卫生8.6.1依法依规,营造公平、规范经营环境,无假冒伪劣商品、胁迫消费等不法行为。8.6.2经营性场所环境整洁、舒适卫生,住宿、餐饮、娱乐场所的卫生设计及条件符合 GB 37487、GB37488 和 GB 37489.1 的规定。8.6.3垃圾箱布局合理,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集中处理。宣传推广8.7.1应建设山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旅游交通、景区、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旅游活动信息。8.7.2应及时发布假日旅游市场供需信息、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安全风险信
19、息提示等旅游重要信息。发布信息应及时、权威、全面。8.7.3应设立专门的宣传促销部门,有固定的宣传促销人员和渠道。社区参与8.8.1在制定发展规划及其他重要决策时,应通过项目听证、联合会议等多种方式征询社区居民意见。8.8.2应保证社区居民与管理者沟通渠道畅通,对社区居民意见应及时处理。8.8.3应优先为社区居民提供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8.8.4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包括文化教育、环境教育、普识教育等。9等级评定评定指标9.1.1评定一级指标由总体要求、规划选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管理要求 5个维度构成,总分 1000 分。9.1.2总体要求为 230 分,由 4 个二级
20、指标、14 个三级指标构成;规划选址为 100 分,由 2 个二级指标、9 个三级指标构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230 分,由 6 个二级指标、21 个三级指标构成;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 210 分,由 6 个二级指标、17 个三级指标构成;管理要求 230 分,由 8 个二级指标、24 个三级指标构成。等级划分9.2.1将评定指标得分汇总,800 分以上通过评定。得分在 900 分以上,可评为甲级;得分在 800899分,可评为乙级。9.2.2评定具体内容及评分要求见附录 A。DB52/T 1401.4120227AA附录A(规范性)山地特色旅游小镇评价细则A.1山地特色旅游小镇评价细则见表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 1401.41-2022 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 1401.41 2022 山地 旅游 41 部分 特色旅游 小镇 建设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