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只选 3小题) ( 1)丰草绿缛而争茂, 。 _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 2) _ , 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 3) ,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 4)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庄子逍遥游) ( 5)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 6)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答案:略 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
2、,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14.17) (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1分) (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分) 答案:( 1)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 1分) ( 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 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 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 选择
3、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婢女 /偏裨 葱茏 /笼络 撒网 /播撒捷径 /泾渭分明 B披靡 /糜费 眩晕 /血晕颜色 /褪色下载 /千载难逢 C气概慷慨 累赘 /累积 模板 /模样量刑 /量才录用 D拎包 /伶仃 饲料 /饲养 剽悍 / 镖师称道 /称体裁衣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据记者 19日从外交部了解到,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民事件已经对中日双边往来造成严重损害。中方已经中止了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了中日煤碳综合会议。 B如果仅靠有关部门对国内互联网站采取的打击措施,以为从此就可以澄清网上的颓废低俗之风
4、,试图毕其攻于一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C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D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落,其原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高物价、通货膨胀以及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几年,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风起云涌。换个领导,换套思路;换届班子,换套做法,美其名曰 “创新 ”,实际是穿新鞋走老路,只是拿 “创新 ”唬人罢了。 B再猖狂的犯罪分子也逃不过公安人员的火眼金睛,当贩毒集团的头目得知自己已经被
5、公安人员包围时,如惊弓之鸟,无处可逃。 C 5月 11日,北京警方将娱乐场所 “天上 人间 ”夜总会查封,随即,一场发轫于北京的扫黄行动迅速向其他地区蔓延,迄今,这场风暴已刮向全国多个省市。 D孔子的主题歌幽兰操首唱后,激起千层浪。网友们壁垒分明,一部分人对诗词的改变和韵律大大不满,对天后的唱功也发出 “王菲老矣 ”的感叹;另外一部分人却大赞 “很王菲 ”。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让读者受益匪浅。 B 2010年 11月 10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6、0.5个百分点。专家分析称,央行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进而控制通胀。 C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民和渔船,并扣押船长。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D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回家的花朵 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 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
7、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 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
8、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 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 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
9、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 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 20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 。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
10、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 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
11、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了自己故 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 。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选自散文百家) 【小题 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蒲公英有哪些特点?( 3分) 【小题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 1)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高 #
12、考 #资 #源 #网 ( 2)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 【小题 3】第二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语句作简要赏析。( 6分) 【小题 4】联系全文,简述标题的含意和作用。( 3分) 【小题 5】蒲公英作为情感的载体,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探究作者为什么把它作为情感的载体?( 4分) 答案: 【小题 1】 花色金黄 花期长 随处绽放 花开得早 可食用,冲茶,败火祛毒 生命力强。 轻盈自由飞得远。 【小题 1】( 1)新鲜的蒲公英被女人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被那些从乡间走进城市的人们买走。( 2)漂泊在外的人对故土和亲情有着永久的眷恋归依。 【小题
13、 1】 灵动的用字,透着生命的色彩。譬如 “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 ”、 “它们黄茸茸地亮着 ”,一个 “染 ”字、一个 “亮 ”字,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在深秋依然还黄灿灿的开着,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生动的句子,赋予形象具体可感。譬如写春天的蒲公英, “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 ”“像一簇簇 微微燃烧的火苗 ”。 “ 瑟瑟 ”写出了蒲公英临寒而开的颤抖情态,把蒲公英比作 “火苗 ” 写出了春天蒲公英花开的形态、色泽和动感,视觉形象十分强烈。 运用修辞,灵活多样。第二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不仅运用了比喻,如 “微微燃烧的火苗 ”写出了蒲公英的灿烂和茂盛。还运用拟人 “醒着 ”“沉睡 ”等
14、,赋予泥土、村庄、鸟、虫以人的神态,生动写出了蒲公英和时令的关系、时令对村庄的影响。 【小题 1】含意:蒲公英无论在哪里都要飞回乡野;漂泊在外的人无论游离多久,灵魂终会回到故乡亲人中间。 作用:点明文章中心,抒发对故土的眷念和热爱之情。 【小题 1】 蒲公英对生存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蒲公英不苛求生存条件,具有积极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蒲公英有益于人们的健康生活 蒲公英是作者热爱故土、羁恋家园的情感载体。 【小题 1】答出 3个即可。每一点 1分。 【小题 1】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共 4分。 【小题 1】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1】每点 1分,共 3分。 【小题 1】 4分,每答对一个
15、要点得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中国文学经典之 “道 ”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 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 “道 ”,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 “道 ”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 “道 ”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天下兴亡,匹
16、夫有责 ”,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 “替天行道 ”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 “无为而无不为 ”、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所以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
17、潭记、王安石的 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 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浙江省 金华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