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 1)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 2)举酒属客, , 。(苏轼赤壁赋) ( 3)寻寻觅觅, , 。(李清照声声慢) ( 4)吾恐季孙之忧, , 。(论语) ( 5)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瓶颈( jng)档次( dng)肱动脉( gng)一叶障目( zhng) B褒奖( bo)嵯峨( cu)小妮子( n)缘悭一面( qin) C痤疮( cu)玉钏( chun)体
2、己话( t)心肌梗塞( si) D毛坯( p)国帑( tng)嗑瓜子( k)微创手术( chung)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今天,一台由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交响乐团连袂出品的 “水磨雅韵 昆曲交响音乐会 ”,首次排练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B干瘪的铝盒,一团白米饭,几片菜叶漂在饭上。这些城里人连看都不看一眼的剩饭,在辛苦劳作了一个上午的农民工眼里,是何等美味。偶尔有阵夹着水气的凉风吹来,倍觉舒适,他们还乐呵呵地笑上一阵。 C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条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此刻,那条河竟 然变成了他的恋人 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期待着,仿佛一只无形的手
3、紧紧攫住了他的心。 D目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部署地方进一步做好相关数据的核实工作。同时抓紧研究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 险遇警机制。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12月 30日,我县首部乡镇志书在风景秀丽的古镇汤池正式面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各单位领导同志参加了出版发布会。 B经过 26年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积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人居环境改善到生态文明、从经济社会建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浙江农村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转折,开始化蛹为蝶。 C国务院 1月 21日公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
4、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时,要坚决杜绝出现 对住户蚕食鲸吞的做法。 D这些日子,不少考生围着 “千分考 ”、 “北约 ”、 “华约 ”等一场场考试连轴转,而关心教育的人们也围绕着高校招生方式讨论得很热烈。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这些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 ”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 “有没有住过名人 ”, “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 ”作为拆除的依据。 B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有关动物诊疗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
5、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出现,载体及传播方式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 D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另一种纪念 碑 李 锐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回到
6、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 “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 “人 ”。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 草木。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
7、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 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 “田园诗人 ”。许多人把 “美化落后 ”“诗化麻木 ”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 “民歌集成 ”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
8、大大小小的文名。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 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 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 “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 ”所谓 “大音稀声 ”,所谓 “有大美而不言 ”。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 “国语 ”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
9、得卓尔不群。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 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 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 “世外 ”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 “率真淳朴 ”“人神同在 ”和 “悠然自得 ”。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 “异质文化 ”,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 “
10、自然而然 ”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 (有删改) 【小题 1】作者为什么说 “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 ”?结合前三段,简要回答。( 4分) 【小题 2】解释画线句子 “写它时,心中充 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 ”在文中的含义。( 2分) 【小题 3】文中第 4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 “误解和误读 ”
11、,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小题 4】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 “独特 ”之处?请概括作答。( 4分) 【小题 5】题目 “另一种纪念碑 ”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1)他去世在遥远的的北京,回到故乡的只是他的骨灰。 ( 2)他是一个精神的游子,而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 (每点 2 分,共 4分 ) 【小题 2】含义:沈从文用诗意的文笔讲述了他 对生活深沉而独到的思考和悲天悯人的深沉悲痛,往往被隐藏在文字中,不易被人所理解。( 2分) 【小题 3】以对比和连续发问的方式,突出沈从文在深沉美丽的文字中蕴
12、含着悲悯情怀,表现沈从文的伟大;( 2分)表现作者对沈从文被误解的痛心以及对现代社会人们诗情枯萎现状的深深忧虑,引起人们的深刻反省。( 2分)(答出方法给 1分,作用 3分;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两点给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1)取材湘西,富有诗意;( 2)暗含悲痛,悲天悯地( 3)从容镇静,优美大度;( 4)超然世外,率真自然(答出一点给 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 满分。共 4分) 【小题 5】第一问: “另一种纪念碑 ”指的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沈从文不朽的纪念。( 2分) 第二问:( 1)一个 “另 ”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蕴含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沈
13、从文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及深远的艺术影响,深沉蕴藉,引人深思。(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5】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 画 同 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 “源 ”字作何理解。 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人们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对事物记载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步发展为以图记事,并最终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作为最古老的文字种类,甲骨文无疑是从最原始的图画发展成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
14、力的记事符号,而这些字除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毫无疑问的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 对书画同源的 “源 ”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出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
15、值。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 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也就是说,书画同源之 “源 ”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到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 “以形写神 ”、 “遗貌取神 ”而成为表现 “意象 ”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苏东坡就曾诗云: “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 ”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无论写意山水也好,还是写意花鸟也罢,就是以贵在得其神髓而为世人所推崇;若画不能现其神韵,那就只不过是一纸水墨、淡彩而已,不能称之为画了。而书法 艺术在创作时也往往要
16、借物象以创意,并最终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 笔划、间架、章法来表达意境,必须 “得意而忘象 ”方可谓佳作。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字、图画都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而书法与绘画艺术更是因为其作者的感情投入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他们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为其作者活的人生写照,成为了有 “心 ”之物。 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竹一颗心,将自己的品性与竹子重叠在了一起;其写 字,也是同样将人生之感悟融入其中,所以 “难得糊涂 ”才成为其书法的名篇。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人的品
17、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故此可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书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记录的工具性特点将会越来越淡化。 B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它使中国画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 C中国书画追求抒情艺术意境,只有抛弃物象,才能达到 “遗貌取神 ”“得意而忘象 ”的佳境。 D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艺术史的基本理 论,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种类,它除了具有象形和指事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是属
18、于图画文字。 B中国的绘画艺术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故中国画具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具有抽象之美。 C中国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它借助水墨、淡彩等来表现绘画内容的神韵而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借助文字抽象的形来表达意境,郑板桥据此书写的 “难得糊涂 ”,才成为书法中的名篇。 【小题 3】 “书画同源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出概括。(每条不超过12个字)(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1)都起源原始图画。( 2)笔墨运用上有共同规律。( 3)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 4)都融入了感情、品性、人生感悟。(每答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浙江省 金华 中高 高考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