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1分) 钓鱼诸岛 钓鱼诸岛由 11个无人岛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东北, ,总面积约 5平方千米,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 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钓鱼岛本岛东西长 3.5千米,南北宽 1.5千米,周长 13.7千米,面积约为 3.8平方千米,是钓鱼诸岛中最大者。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 bin 的主权,这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 据历史记载,南宋乾道七年(
2、 1171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那时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含钓鱼岛)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则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明洪武五年( 1372年),明太祖朱元漳派杨载出使琉球,诏告即位建元,并册封察度琉球王,而钓鱼岛就位于中国大陆与琉球之间,是册封使赴琉球必经之地。明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已被确认 不属于琉球。清初编绘的皇朝一统舆图上就已经用中文地名标出了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 据我国科学家年估计,钓鱼诸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亿吨。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还有其他丰富的资源。 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太
3、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自古以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就在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 l000多米的 “蛇岛海峡 ”,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 民,靠此渔区生存。 钓鱼岛本岛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淡水缺乏。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这些植物显然为了适应海上强风的自然环境,都长得又矮又粗壮,其中很多便是名贵药材。有一种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长在沿岸的岩石缝中,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我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就在钓鱼诸岛采摘中草药。 位于钓鱼岛东北的黄
4、尾屿,陡岩峭壁,屹立于海中,成千上万的海鸟栖居在这里,每年 4 5月间,成群的海鸟几乎遮住了黄尾屿的天空。海鸟在黄尾屿产卵,数量极为惊人。黄尾屿因鸟多,又称为 “鸟岛 ”。 北 小岛和南小岛孤悬于海中,与钓鱼岛组成一个天然的 “蛇岛海峡 ”。北小岛以鸟多著名,南小岛则以蛇多著称,因为蛇多,又称为 “蛇岛 ”。从远处海面望去,平坦的沙滩,绵延 100余米,与另一处高达 300米的陡峭山坡相接,组成一个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观。 【小题 1】看拼音写汉字。( 2分) 无可争 bin 【小题 2】第 段采用 (说明顺序),说明了 。( 4分)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
5、海域的资源,可以概括为 、 、 以及鸟类、蛇类等物种资源。( 6分) 【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分) A钓 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一向是我国渔民捕鱼作业、采药和避风的场所。 B钓鱼岛本岛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壤肥沃,淡水缺乏。 C黄尾屿和北小岛因鸟多,故都称为 “鸟岛 ”。 D钓鱼岛呈现出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观。 【小题 5】参照图表信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钓鱼诸岛的地理位置,填在第 段的横线处。 ( 6分) 答案: 【小题 1】辩 【小题 2】时间顺序( 1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 1分);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 2分)。(若答 “钓鱼诸
6、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扣 1分) 【小题 3】石油资源 渔业资源 中草药资源 【小题 4】 A 【小题 5】答题举隅:距基隆港约 190千米,距日本冲绳岛西南端约 420千米 【小题 1】试题分析: “无可争辩 ”的意思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信无疑。所以,这里应该是表示 “争辩、辩解 ”之意的 “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
7、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小题 2】试题分析:第 3 段,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举证了有历史记载的南宋、元代、明朝、清朝时期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这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画面的概括和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描写的画面,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把作者描写的各种景物结合起来分析其共有的特点。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写作;
8、按空间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逻辑顺序来写等。 【小题 3】试题分析: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还有其他丰富的资源。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渔业资源;我国沿 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就在钓鱼诸岛采摘中草药 中草药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9、;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4】试题分析: B.文章第 6段:钓鱼岛本岛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淡水缺乏。 C.文章第 7段:黄尾屿因鸟多,又称为 “鸟岛 ”。 D.由文章第 8段可知,北小岛和南小岛与另一处高达 300米的陡峭山坡相接,组成一个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观。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
10、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 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 5】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看懂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看清地图的指向标,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钓鱼诸岛的地理位置,语言表述要准确、通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点评:图表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 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把握图
11、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是什么 ”,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考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 “为什么 ”,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 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怎么办 ”,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
12、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侧重考查考生迁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审图表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阅读标题即看表格的名称、阅读内容、理解表格内容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7分 )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 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
13、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 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 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 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 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 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
14、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 ,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
15、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 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 “三一学院 ”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 的碧草、 的流水、 的睡莲、 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
16、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 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 【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小题 1】第 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3分 ) A潺潺奔涌无边青青明 艳灿烂窈窕玲珑 B无边青青窈
17、窕玲珑明艳灿烂潺潺奔涌 C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 D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无边青青明艳灿烂 【小题 2】第 段画线句 “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 4分) 【小题 3】第 段中提到 “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 2) ( 4分) 【小题 4】阅读第 段,完成题目。( 5分) ( 1)根据上文, “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 ”句中“这样的眼光 ”具体指的是 。( 2分) ( 2)用 “这样的眼光 ”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
18、3分) 【小题 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小题 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 ,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80字左右; 8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意到即
19、可) 【小题 3】( 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小题 4】( 1)建筑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 2)答题举隅: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暗含 “艺术性 ”)。 【小题 5】 A 【小题 6】感点列举: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 【小题 1】 试题分析: “那 的碧草、 的流水、 的睡莲、 的朝晖晚霞 ”,从选项中所给的词语来看,填入横向上的依次是: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点评:解答选词填空类题目,联系具体语境,一要揣摩词
20、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例如 “陌生 ”与 “生疏 ”所表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陌生 ”表示初次接触,不熟悉, “生疏 ”则是以前有接触或熟悉,时间长了,变得不熟悉,或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而不熟悉;二要限定词义的范围;三要分清词性与语法功能;四凭借语感与第一印象来作答。 【小题 2】试 题分析: “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作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同时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子能力。 点评:解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抽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