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综合性学习( 7分) 最近两年, “二维码 ”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 “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题 1】根据所给材料,给 “二维码 ”下定义。( 3分)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编码 ”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 黑白相间的图形。 【小题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
2、出 “二维码 ”相对于 “一维码 ”的两个优势。( 2分) 【材料一】 类 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 20字符 大约 2, 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 优势二: 【小题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 。( 2分)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
3、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答案: 【小题 1】( 3分)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 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 【小题 2】( 2分)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小题 3】( 2分)材料一 、材料二 试题分析:第一步为下定义,根据对 “下定义 ”的理解可知,按照什么是什么的模式。第二步要根据 “概括二维码相对一维码的优势 ”的要
4、求,根据图片内容比较后得出结论。材料一和二是对二维码在市场上的应用,而材料三是二维码的原理与应用无关。 考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实践知识并学到解决问题的本领。本题首先要理解学生们反映的情况,然后再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想出相应的对策即可。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奇葩( p)惬意( qi)毛骨悚然( s) B儒家( r)堤坝( d)谆谆教诲( zhn) C瑰丽( gu)栅栏( shn)文采藻饰( zo) D鞭挞( d)光碟( di)自由不羁( j) 答案: B
5、 试题分析: “悚 ”应读 sng、 “栅 ”应读 zh, “挞 ”应读 t。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 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
6、横溢的智者。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开头写山水,则后文应先写山再写水,故排除 A、 B,又因为 都是在写仁者和智者的胸怀,所以应放于 之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
7、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 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 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将 “听取了 ”与 “广泛 ”调换 。 B缺少主语,去掉 “使 ”或“通过 ”中的一个, C表意错误,去掉 “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
8、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 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 “最美新娘 ”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 “三八红旗手 ”。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济济一堂:形容人多。与争先恐后 “前往 ”的意思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
9、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8分) “知入 ”与 “知出 ” 张运辅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 “入 ”与 “出 ”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阅读中的 “入 ”,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 “入书 ”,方可“见得亲切 ”
10、,实现双方心情的 “契合 ”。 在阅读中怎样 “入 ”呢?一个方法是坚持 “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 “入书 ”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 ,则此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 “望 ”与 “见 ”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 “见 ”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
11、改为 “望 ”,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 阅读中的 “出 ”,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 “入 ”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 “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 “用得透脱 ”。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 “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 “目
12、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 “出 ”于书,怎样 “用得透脱 ”,很有启示意义。 阅读,要 “入 ”,也要 “出 ”。 “入 ”是 “出 ”的基础,不 “入 ”则无所谓 “出 ”; “出 ”是“入 ”的目的,不能 “出 ”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 ”又能 “出 ”,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
13、小题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分) 【小题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5分) 叶圣陶认为: “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 【小题 4】第 段加点的词 “这样 ”在文中指代什么?( 3分) 【小题 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 3分) 答案: 【小题 1】处理好阅读中的 “入 ”与 “出 ”,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 “入 ”与 “出 ”。或:既能 “入 ”又能 “出 ”,是阅
14、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小题 2】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1分)然后从 “入 ”与 “出 ”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 用。( 2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分) 【小题 3】第 段,( 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 了 “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的内容。( 2分)与第 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 入 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的观点一致。( 2分) 【小题 4】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 “入 ”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
15、小题 5】围绕 “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 ”来谈感悟联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9分)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麦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 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甘肃兰州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