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
2、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多研究一下“儿戏” ,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
3、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不过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 ,因为像脓包一样,把它戳穿,
4、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源-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或- 2 -“发散治疗”说的滥觞。他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 ,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弗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来证明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这一说貌似离奇,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他的观点在现代西方还有很大的影响。(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 下列关
5、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戏剧不是叙述故事,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的生动鲜明的艺术。B. 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C. 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D. 悲剧激起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本来不健康的悲剧情感,使它们得以完全“净化” ,从而起到健康人的心理的作用。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由于其他艺术在视与听、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等方面都各有偏侧,都不能使人完全释放苦闷、获得愉悦。因而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
6、”渠道。B.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人还爱演戏,这使得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都是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的。C. 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使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而我们应该肯定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形式具有消遣过剩精力的作用。D. 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因为戏剧如同“儿戏” ,能让人从中得到带有美感的快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研究表明,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等都是人类“原始欲望的升华” ,这一观点在现代西方仍有很大的影响。B. 弗洛伊德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的情结
7、,但它也可采用化装的形式,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泄。C.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塑造窦娥这一好人担任主角,其中的故事有着由福转祸的结构以- 3 -及悲惨的结局,没有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D. 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可见戏剧在西方享有崇高的地位。【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原文是“不是只而是”与选项
8、“不是而是”有偏差;选项 B,颠倒因果, “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果,选项把这一因果关系说反了;选项 D,根据原文可知,悲剧的作用是净化或者发散而不是完全进化。故答案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D,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为“多研究一下儿戏 ,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 ,作者只是说可从研究“ 儿戏”入手了解一些审美常识,并未说“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
9、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故答案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生要先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原文内容与选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选项 A,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 ,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 “尚待研究” 。故答案选 A。【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
10、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守 望叶敬之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 ,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 。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
11、的毛窝子。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
12、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 “多难听。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
13、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 5 -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 “这个,听不见了, ”他指指耳朵。 “这个,有毛病了, ”他指指脑袋。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
14、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你
15、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 年第 1 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介绍毛窝子简单制作方式和实际用途,既让读者对毛窝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引出了下文与毛窝子有关的故事。- 6 -B. 小湖说
16、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刻画了李大爷形象,自然平实的叙述中显露出“我”对李大爷敬意。C. 小说开端部分写二十年前农民冬天都穿毛窝子,结尾部分写人们在空旷的场地焚烧毛窝子,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D. 小说结尾描写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与文章标题呼应,暗示出“我”的内心仍充满美好希望,意蕴丰富。5. 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6. “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C 5. 刻画人物,突出李大爷对毛窝子感情深厚、手艺娴熟、做事用心的形象。情节对比,与他儿子烧毛窝子的情节形
17、成对比,突出传统手艺无人继承的悲叹。暗示主旨,李大爷毛窝子质量好却无人关注、重视,表达了民族文化被漠视的悲哀,暗示出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弘扬的主旨。 6. “守望”有坚守和期盼的意思。“守望”展现了李大爷坚守、传承毛窝子制作手艺以及期盼为之“申遗”的人生历程,赞扬了李大爷为弘扬毛窝子制作手艺而不懈努力的品质。“守望”也包含着“我”对毛窝子始终不变的深情,暗示了“我”期盼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景,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
18、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C, “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说法错误,对比是为了揭示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现象,进而表明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主旨。故答案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写法的赏析能力。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是赏析小说内容的作用类试题,小说中小说的内容的作用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的运用、主旨的突出等角度作答。小说中写李大爷毛窝子质量好,从塑造人物上看主要是塑造了李大爷对毛窝子的喜爱。从手法上是形
19、成了后文李大爷儿子烧毁毛窝子的情节的对比。从主旨上看主要是突出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倡导。- 7 -【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标题作用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标题的作用类试题是考试中常考试题,这类试题要从内容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等角度作答。本题中从内容上分析作用, “守望”是我和李大爷对毛窝子的盼望和守候。从塑造人物形象看,体现了李大爷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从情感主旨上看,我和李大爷的守望是对内心传统的珍视和追求。【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20、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
21、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 5 千多户增加到 1 万 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摘编自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8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 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 1.7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 920 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
22、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 2012 年的世界第 20 位升至 2017 年的第 17 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 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9.8 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32.7 万件,同比增长 8.2%。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 家众创空间、3255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 400 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 19 家国家自
23、创区和 156 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 1 位 大数据观察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 、神舟飞天、 “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 9 -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十八大以
24、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 7100 万人,研发人员超过 535 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 。 “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 ,回国人才超过 110 万,是前 30 年回国人数的 3 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 ,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 。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铜仁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