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世纪的西欧流行着一则规矩: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即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这种形式类似于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 “ 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
2、料,可知,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进一步可知,这类似于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明显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帝 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
3、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辛亥革命 ”、 “ 一朵不结果的花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也体现出极其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排除 AD。 B选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
4、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C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D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世界上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源于:提出了 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争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世界和平,是外交领域的重要成就。 B项是对中国外交的意义; C项不是原因,仍
5、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意义; D项表述本身不正确,错在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坚持 “一中一台 ”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认可 “一个中国 ”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
6、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 ”、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等,本题考查新中国 70年代外交成就相关内容 中美关系的改善。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直接判断得出题干材料的核心信息,即美国认可 “一个中国 ”原则, D项符合题意。 BC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并不能够体 现出。 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排除 A。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个中国 ”原则 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发现,英语深受希腊文和罗马文的影响,融入了许多拉丁词汇。如城邦一词源于希腊文 polis。以 “po
7、lis”为词根,英文创造了一系列反映古希腊政治特征的词汇。其中,英文 “Polites”最能体现古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其中文翻译可能是( ) A政治 B公民 C有礼貌的 D城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列反映古希腊政治特征的 ”、 “最能体现古希腊政治文明 ”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相关内容。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知道,题干强调的是“希腊城邦 ”的 “政治文明 ”。进一步可知,与以上二者密切相关的,即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主体 希腊公民(即 “本城邦的成年男性
8、 ”)。其余 ACD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政治 民主政 治的主体 公民 下列图形反映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A a是代议制 b是君主立宪制 c是责任内阁制 B a是君主立宪制 b是责任内阁制 c是代议制 C a是代议制 b是民主共和制 c是内阁制 D a是内阁制 b是君主立宪制 c是代议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及题干图片信息,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
9、题干图片信息,可知,abc三者的关系是, c包含 b; b又包含 a 。三者之间是 “包含 ”与 “真包含 ”的关。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只有 D项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即 “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 ”趋势。这种趋势根本上反映( ) 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 B内外朝相互制衡 C相权的不断削弱 D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
10、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 ”、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体现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 ”是君主为了维护其政治权威,是强化皇权需要的产物,近臣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均是皇权加强的体现。即能够体现出,根本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 的表述明显不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君主近臣地位的变化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
11、1945年 9月日本战败签字投降; 1972年 9月,中日建交;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缓和了小泉时期紧张的中日关系,成功实现了 “破冰之旅 ”和 “融冰之旅 ”。这些事件启示我们:中日两国( ) 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在国家利益上始终存在 严重分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本题考查中日关系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应在和平共处五
12、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三项表述均客观,表述正确,均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国家利益上始终存在严重分歧,存在 “始终 ”,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故,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 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启示 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 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 “想家 ”两个大字的 T恤衫走上台北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 “一国两制 ”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13、B台胞期盼台湾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 “一个中国 ”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87年 2月 ”、 “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一国两制 ”构想并没有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A不正确; C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港澳在当时还没有回归。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体现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从而 B向符合史实和题意
14、。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 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 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希腊民主政治迎来了 “黄金时代 ” C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男人 D雅典男人应该有集体荣誉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 “古希腊雅典政
15、治家伯利克里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把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称之为废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伯利克里是在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其余 BCD三项的表述均不是对题干材料意思的准确理解,不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里 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 2013年 12月 7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曾向众议院提出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但由于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控制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遭到否决。近来随着安倍内阁不断曝出丑闻,以民主党为首的在野党意图卷土重来,再次向众议院提交对
16、安倍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安倍内阁受到众议院多数反对,安倍可以辞职向众议院谢罪 B安倍可以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众议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C安倍可以请天皇进行圣断 D重新大选后,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 内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等,本题考查日本代议制相关内容 日本首相的产生。回忆、再现所学关于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相关内容,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日本首相若受到众议院多数反对,可以辞职向众议院谢罪;可以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重新大选后,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17、。可知, ABD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 C项 “安倍可以请天皇进行圣断 ”,表述错误,天皇只是一个象征,并没有实权。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日本首相的产生方式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 “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
18、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美国联邦制 ”、 “ 国家之大和国家之小,结合起来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 ”,即指中央集权(联邦制度), “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 ”,即指地方分权。进一步可知,美国通过 1787年宪法, “分权与制衡 ”实现了中央与地方两者的有效结合。其余 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是对题干意思的最准确理解,具有片面性。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原则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 运的几百张
19、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 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不一定与选民意愿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美国总统大选 ”、 “联邦最高法院,一锤定音,解决了总统难产危机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相关内容 分权与制衡原 则。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行使了最高司法权,正体现了美国
20、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 C项表述错误,立法权属于国会; D项错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与选民意愿有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原则 分权与制衡 2010年 5月 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首相,他上台执政 的经历次序应该是( ) 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党内竞选 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正式出任首相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
21、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 ”、 “ 卡梅伦任首相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内容 英国首相的产生方式。回忆、再现所学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内容,不难知道,英国首相的产生,首先是参加党内竞选,之后在国会竞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然后由英王任命,最后才正式出任首相。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产生及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首相的产生方式 自汉朝到明清, “中朝、内阁、军机处 ”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始终没有实权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A B C D 答案:
22、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朝、内阁、军机处 ”、 “共同点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汉代 “中朝 ”官员掌握着一定程度的决策大权,故, 始终没有实权 ,表述错误; “中朝 ”官员以及 “内阁 ”官员的身份,总体上是比较卑微的,故, 始终由高官任职,表述错误。而 两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朝、内阁与军机处 中国古代有 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体现出皇帝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四川 新津 中学 12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