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2岳麓版必修3.ppt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2岳麓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2岳麓版必修3.ppt(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 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请思考:,你觉得“百家争鸣”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参考P10“阅读与思考”,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分布图,战国七雄,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吴起,李悝,孔子讲学图,第三组图片,第四组图片,一、历史背景社会
2、根源:经济:政治:阶级:,井田制逐渐瓦解,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新制度尚未建立,社会环境宽松,士、农、工等社会阶层兴起,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社会大变革,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私分“士力架”,学以致用,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 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B,一.历史背景,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诸子百家 1.儒家: 1)孟子思想主张政治主张:人性论:价值观:,仁政、,性本善,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孟子、荀子,重民、民贵
3、君轻,影响,“仁政”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重民”和“性善说”利于社会缓和矛盾,长治久安 孟子列“四书”之一,)荀子(前313前238) 思想主张: 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人性论:人性恶;教育可使人变善 政治观 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君舟民水”(民本) 评价: 杂取百家,发展儒学,思想集大成者 唯物思想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2.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 “非攻” 尚力、尚贤、节用、节葬 评价(1)代表下层群众,战国时成显学(2)战国后不受重视,汉以后失传 3.道家:庄子 思想主张世界观:人生观: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齐物(任何事物本质相
4、同,没有区别),逍遥,无所恃,庄子的天人观与荀子的天人观相同吗?为什么?,评价,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体系,更消极 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4.法家:韩非子 思想主张,(1)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2)主张变法革新。,影响,(1)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需要。 (2)西汉后,“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5.兵家:孙膑(齐国人) 著作:孙膑兵法 思想主张:,强调重视战争的规律 和人的作用,注意创造、 利用有利形势,战争教父,易中天说:“先秦诸子,儒家关注的是文化,留下的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关注的是社会,是站在社会层面上看问题,留下的是平等
5、、互利、博爱;道家关注的是人生,更关注个人,留下的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的是国家,主张以法治国,留下的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墨道法的核心问题: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这就是先秦百家争鸣的宝贵遗产。”,形成中国的 传统文化体系,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变革精神,儒家:道家:法家:,直接,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文化繁荣,开创思辨、讨论的学术风气。,成为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理论,促进社会变革。,深远,三.百家争鸣的影响,孟子,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孟子为其经典著作。,孟子简介,材料一 孟子曰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
6、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读材料;思考:,(1)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2)这种思想主张是从何继承发展而来的?,材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材料二反映了如何才能实现仁政
7、? (2)孟子的“仁政”与孔子的“仁”有何不同?,读材料;思考:,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 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材料四:
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读材料;思考:,材料四反映了孟子在人性上的什么观点?,性本善,材料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读材料;思考:,材料五六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义利观?,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
9、的另一代表,著作有荀子。,荀子简介:,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读材料;思考:,材料一二反映了荀子在天人观上有什么主张?对于他的主张你赞同吗?,“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材料三: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助学,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荀子在人性论上有什么观点?与孟子的人性论相同吗?,性本恶,材料四: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即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思想 宝库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课件 岳麓版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