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三水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1.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答案】D【解析】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是为了从年龄上区分出长幼,体现出中国人别长幼的宗法意识。故答案为 D 项。伯、叔的不同称谓,不能反映出亲疏远近,排除 A 项;这种不同称谓不属于辨等级的阶级理论,排除 B 项;C 项不能反映出这种不同称谓的
2、用意所在,排除。2.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烽火戏诸侯”按照周礼 ,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 (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 B. C. D. 【答案】C【解析】- 2 -【详解】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和“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表明,根据分封制确立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 项。“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表明诸侯仍然遵守“随从作战”的义务;“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是宗法制的原则,均不能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含有或的 A、B、D 项。【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 “授民” ,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统治。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3. 春秋时期,许多封国间彼此征战不休,无视周王的最高领主地位
4、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A. 宗法制的推行B. 贵族特权扩大C. 井田制的存在D. 王室日益衰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体现春秋时期的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 A 排除;诸侯贵族特权的扩大,是封国争战的表象,不是原因,故 B 排除;材料与井田制无关,故排除 C;周天子分封诸侯,接受周天子的管辖,但当王室衰微时,无力管理诸侯,出现诸侯争战的局面,故 D 正确。所以答案选 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王室的衰微4.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
5、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答案】B- 3 -【解析】材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 A 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 一职日益重要” 、“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 正确;C、D 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5.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
6、,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 “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A.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 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C. 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D.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故首先排除A、D;“建侯卫” , 侯即诸侯国,应是指分封制。礼乐是维护等级制度工具,故 B 正确。D错误,礼乐制度并不是用于丰富周人的生活。综上,本题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6.
7、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 ,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 B 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时期选官制度,不符合“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信息,故 A 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会导致战争,故 C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属于官僚政- 4 -治,不符合“亲属等差递减制度” ,故 D 项错误。7.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
8、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 、 “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 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 强干弱枝B. 分散军权C. 重文轻武D. 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两宋时期,在“枢密使” 、“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 91”可知宋代重文轻武,故选 C 项。A 选项没有体现;B 选项没有 C 选项恰当;D 选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8.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
9、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 5 -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故 C 项错误;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10、9.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知府D. 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 “位同宰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枢密副使“位同宰相” ,D 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政治制度的特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11、力,难度不大,但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进一步的提升。10.“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
12、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将传统时代政治体制的弊端归根于君主专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君主专制存在两千余年的条件是复杂的和特定的,材料主要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条件性,故 D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根深蒂固,只是在强调其存在的原因,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 D 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
13、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11.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可知,王位变成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故 C 项正确;夏朝没有九品中正制、郡县制、科举制,故 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ABD 三项。12.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
14、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制度是A. 皇帝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C- 7 -【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 ,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建立了皇帝制度。因此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立的,与材料中“发自商鞅”冲突,故 A 错误。 分封制西周时即开始实行,春秋战国时遭到破坏,秦始皇在位时被废,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 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汉武帝在位时颁布推恩
15、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得到部分土地成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王国问题得到解决,郡县制普遍推行,故 C 正确。元朝开始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与材料中“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等信息不符,故 D 错误。13.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 太尉B. 廷尉C. 丞相D. 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 D 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故 A 项错误;廷尉负责司法,故 B 项错误;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事,故 C 项错误。14. 秦朝三公和郡县长官产
16、生的方式是 (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皇帝任命 D. 地方推荐【答案】C【解析】秦朝中央最高官员和地方行政长官均是由皇帝任命,故答案为 C 项。分封制下官员世代相袭,排除 A 项;科举制以考试选拔官员,排除 B 项;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向上推荐人才,排除 D项。1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 分封制- 8 -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
17、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 A,选 C;B 是中央官制,无关;D 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16.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A. 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 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题干中“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
18、和“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等信息唐宋时期在君主专制的体制下,宰相拥有很大的权力,故 C 项正确;A、B 两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7.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举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9、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接- 9 -判断是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 C 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 A、D;B 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 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18.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建立内阁C. 主张加强相权 D. 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佛山市 水区 实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