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A卷)(带解析).doc
《2012届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A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A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 A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 “快乐 ”“苦痛 ”在此均是形容词) 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句中的“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属主谓短语, “在苦涩的汗水里 ”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C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句子的主干是 “清阴有用处 ”。) D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这两句中的 “圆规 ”是运用了借代修辞,突出了杨二嫂 “瘦 ”的体形,跟脸型、嘴唇一起刻画了她尖酸、自私的市侩嘴脸。)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狡 黠 ( xi) 褶 皱( zh)倒 坍 ( t)遍 稽 群藉( j) B 诘 责( ji)胡 绉 ( zhu) 攫 取( j)面面相 觑 ( q) C涟 漪 ( y) 剽 悍( pio)荣 膺 ( yng)引颈受 戮 ( l) D恣 雎 ( su)发 酵 ( xio) 畸 形( j) 揆 情度理( ku)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
3、一项是( )( 2分) A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B “不行, ”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 “不行。你的噪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 C我国历代作家常以 “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 “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 D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代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 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 )( 2分) A发展低碳经济 首当其冲 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乔布斯的生
4、活片断被无限放大,他的话受到人们的热捧,甚至 “不要为别人而活 这样的话也被一些年轻人 断章取义 ,奉为 “创业宝典 ”。 C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一些大城市火车站一带,一种 屡试不爽 的诈骗手法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D期中考试后,老师展示了同学们的扫描版试卷,有些同学的卷面真是惨不忍睹,个别更是 笔走龙蛇 ,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后一定好好练字。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2分) A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B社会和家庭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了中学生的阅读选择,青少年从简单的功能型阅读、功利性阅读
5、、从众型阅读逐渐向知识型阅读、愉悦型阅读、个性化阅读转变。 C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D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它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 “自欺 ”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6、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选自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了吗) 【小题 1】这几段文字,作者针对错误论点而提出的论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2分) 【小题 2】 “
7、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 脂粉 所诓骗,却看看他的 筋骨和脊梁 。 ”一句中 “脂粉 ”“筋骨和脊梁 ”分别指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 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例证法 【小题 1】 “脂粉 ”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所宣扬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的谬论; “筋骨和脊梁 ”指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骨气、有自信力的中坚力量。 【小题 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 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学会准确判断论证方法类型。 【小题 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8、 阅读下面说明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你相信 “2012末世论 ”吗? 目前有一种 “2012末世论 ”的观点,说的是 2012年 12月 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近年来地震频发 ”,是持 “2012 末世论 ”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 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 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200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 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
9、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 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 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 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 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 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自 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 16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
10、如 1986年至 1989年只有 6次,而 1943年则高达 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 (摘自 2011.10读者,有改动) 【小题 1】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分) 【小题 2】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 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不超过 50字)( 2分) 答案: 【小题 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用: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地震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说明 2010年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小题 1】 “2012末世论 ”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近年来地震频发并不能证
11、明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 1分,要求明确提出),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 1分)。 【小题 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 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深层阅读赏析(共 12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生 活 儿子一直靠父亲的收入生活。那天,父亲唤他进卧室。父亲已经因病卧半年了。床头还放着一个煤饼炉,炉火熊熊地燃着。父亲睁开眼,说: “儿呀,你恐怕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了,我这家底供不
12、了你了,你的日子还长着呢,今天,你出去挣 10块钱回来,我等着。 ” 天气依然晴朗。这是初春。阳光暖洋洋地沐浴着城市。早晨还吹着清凉的微风。母亲,一个一刻都不肯停歇手脚的老太婆,正在守着煤气灶熬老伴的中药。屋子里弥漫着中药的苦涩气味。她看着束手无措的儿子叹了一口气,撩起围裙揩干了粗糙的手,掏出手帕,那里边包着一叠纸币。 她抽出一张崭新的,塞进儿子手里。 儿子笑笑,说: “妈,还是你好。 ”儿子就到院子里去侍弄笼子里的鸟儿了。整个上午,他没吱声,好像鸟儿也没往日那么欢跃、 活泼了,只是在笼子里跳上窜下,很焦急,仿佛要发生什么事。他就躺在院中央的梨树阴里望天,一堆一堆的白云滑过,像春天河流里的破碎
13、的冰块。不知不觉,他睡着了。他醒来已经晒着太阳,树阴移了位置。 于是,他走进屋子,他感到有点阴凉。他望着父亲躺着那间屋子的门,迟疑着,就像去老师的办公室背诵课文。终于,他挠挠头,推了门。 他说: “爸。 ” 父亲似乎早已期待并已知道他进来了,闭着眼,说: “回来了? ” 他将那张纸币在手里抖抖,抖出了纸质的响,他说: “爸,喏,我挣的钱。 ” 父亲费劲地张开眼,抬抬头。儿子赶紧上前扶父亲坐起来,往 背部垫了两个枕头。父亲接过钱,没瞧一眼,就丢进床头的炉火里,片刻一燃,便化为乌黑的灰烬,又轻轻地飘浮起来。 他叫了声 “爸 ”。像了却了一桩事,他说: “爸,我去端汤药。 ” 父亲说: “你妈会端来
14、,你站着,这不是你挣来的钱,是吧? ” 他吞吞吐吐地说: “爸,我 是妈给我,我就接下了。 ” 父亲像走了很远的路,歇了一会儿,说: “我看出你不在乎,你习惯了,不知道生活不容易。 ” 他说: “爸,我这就上街。 ” 父亲累了,又合上眼。老伴端着药汁,说: “他爸,你该喝药了。 ” 父亲说: “搁着,我现在不想喝。 ” 母亲瞥了儿子一眼。儿子 摊摊手,说: “妈,那我上街了。 ” 晚上,街道华灯初上,屋子里还没拉亮灯。夜色勾勒出母亲苍老的轮廓,父亲躺着,竟没动,睡了。都等待着。寒冬里他时不时地咳嗽,她说: “天气暖了,就好了。 ”他现在确实不再咳嗽了。那时他一咳,仿佛五脏六肺都要咳出来,很让听
15、着的人揪心。 院门一响。母亲欢喜地说: “回来了。 ”就拉亮灯。 儿子奔进来,说: “爸! ” 母亲说: “轻点声儿。 ” 父亲说: “我没睡着。 ” 儿子急切地走近父亲床前,说: “爸,你瞧, 10块。 ” 父亲一下睁开眼,接过还温热的纸币,那是儿子的体温,纸币似乎没了骨干,很柔软。父 亲顺手又往炉子里丢。 儿子急了,挡在炉子前边,说: “爸! ” 父亲缩回了枯手,看着儿子脸颊上已干了的泥汗痕迹,凹陷的眼窝放射出微光。 他艰难地说: “儿 我放心了。 ” 当晚,父亲咽了气。 【小题 1】父亲为什么要让儿子外出挣 10块钱?又为什么两次把儿子给他的 10元钱往炉子里丢?( 2分) 【小题 2】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 “崭新的 ”这个词在文中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仔细品味,发现这个词在内容和情节上都很有深意,你能品出来吗?( 2 分) 【小题 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4分) ( 1)他就躺在院中央的梨树阴里望天,一堆一堆的白云滑过,像春天河流里的破碎的冰块。不知不觉,他睡着了。他醒来已经晒着太阳,树阴移了位置。 ( 2)父亲缩回了枯手,看着儿子脸颊上已干了的泥汗痕迹,凹陷的眼窝放射出微光,他艰难地说: “儿 我放心了。 ” 【小题 4】根据你对上文的理解,结合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下列句式写两句话。( 4分) 句式: “只要 就一定能 ” 句子 : 句子 : 答案:
17、【小题 1】为了让儿子学会生存的本领,体会生活的艰辛。父亲两次把儿子给他的 10元钱往炉子里丢,是想观察儿子的反 应,判断儿子给他的钱是不是自己挣来的。(意思对即可) 【小题 1】在内容上,表明母亲用心良苦,她自己扭不过儿子,但又不愿儿子继续过无所事情事的生活,于是抽出一张崭新的纸币,是为了让丈夫能明白这钱不是儿子挣的,配合丈夫教育儿子。在情节上,与下文儿子将钱抖出了纸质的响和父亲没瞧一眼就知道这钱不是儿子挣的,把它丢进煤炉形成照应。 【小题 1】( 1)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儿子懒散、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特点。( 2)儿子脸上的 “泥汗痕迹 ”, “凹陷的眼窝放射出微光 ”,知道儿子品尝到了生活
18、的艰辛,有了适应艰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不再 担心儿子能否生存下去。(意思对即可) 【小题 1】示例 :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将迎来一片翠绿。示例 :只要 心中有对生活的信念,努力打拼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硕果;示例 :只要我们有越挫越勇的 韧劲,踏实行动就一定能让我们走过泥泞,成就人生的梦想。(要扣住 “做 ”、“打拼 ”、 “行 动 ”这样的核心意义来写话。) 【小题 1】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 1】观察词语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与下文照 应,在内容上是表明母亲用心
19、良苦,她自己扭不过儿子,但又不愿儿子继续过无所事情事的生活,于是抽出一张崭新的纸币,是为了让丈夫能明白这钱不是儿子挣的,配合丈夫教育儿子。 【小题 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 1】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湖北省 黄冈市 中考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