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八中学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四(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动物细胞内的糖是A. 核糖 B. 糖原 C. 麦芽糖 D. 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糖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核糖是组成 RNA 的成分,在动植物细胞内均有分布,A 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 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二糖,C 正确;葡萄糖在动植物细胞内均有分布,D 错误。【点睛】熟记糖类的种类和分布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2.某生物种群三种基因型 AaBB:AABB:aaBB 为 1:2:2,则该种群中
2、 A 基因频率是A. 0.09 B. 0.5 C. 0.42 D. 0.7【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频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该生物种群中,AaAAaa122,即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各为 1/5、2/5、2/5;依据“1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可推知,该种群中 A 基因频率2/51/21/50.5,B 正确,A、C、D 均错误。【点睛】因求“该种群中 A 基因频率” ,只涉及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所以在分析时可对 B 基因“视而不见” 。从题意信息中准确抽提出“Aa、AA、aa
3、的基因型频率”是正确解答此题- 2 -的关键。3. 在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生物群落的外貌在一年四季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A. 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 C. 时间结构 D. 年龄结构【答案】C【解析】一年四季时间不同,环境影响群落的外貌,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故选 C【考点定位】群落的特征4.对下列几种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可在拟核区转录形成 mRNA B. 伞藻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C. 蓝细菌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D. 酵母菌在质膜上进行需氧呼吸【答案】A【解析】细菌的转录是在拟核区,A 正确。伞藻是真核生物,有膜包被的众多细胞器,B 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
4、绿体,但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 错误。酵母菌含有线粒体,其需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D 错误。5. 下列由腺垂体分泌,并能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6. 下列哪一个实验与“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无关A. 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 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答案】D【解析】
5、- 3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能够使 R 型细菌转变成 S 型细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AB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C 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 型细菌小鼠存活;S 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R 型细菌小鼠死亡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6、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成分是 RNA 和蛋白质。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和移向两极的时期分别是:A. 间期;间期 B. 前期;间期C. 间期;前期 D. 间期;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C 正确,A、B、D 均错误。【点睛】识记和理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8.
7、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柠檬酸循环B. 柠檬酸循环过程复杂,故释放大量能量C. 柠檬酸循环过程产生较多携带氢的特殊分子D. 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存在与线粒体基质中【答案】C【解析】需氧型细菌进行有氧呼吸时也能进行柠檬酸循环,A 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复杂,但释放能- 4 -量并不多,B 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产生较多携带氢的特殊分子即 NADH,C 正确;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真核细胞内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在原核细胞内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变异性是进化的动力B. 一个群落中
8、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C. 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 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答案】D【解析】生存斗争是种群进化的动力,A 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B 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 错误;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正确。10.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
9、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男患者的 X 染色体上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而该男患者将 X 染色体遗传给女儿,所以,无论该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还是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均为患者,A、B 错误;女患者的 X 染色体,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若女患者的两条染色体上均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与女儿均患病,若女患者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与女儿患病的概率均为 1/2,C 错误;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D 正确。- 5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理解 X、Y 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即:男性 X
10、Y 中的 X只能来自其母亲并传给女儿,Y 则来自其父亲并传给儿子;女性 XX 中的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据此以题意信息“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11.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生物多样性下降 B. 各地普降酸雨C. 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D. 臭氧减少【答案】C【解析】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源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而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因此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故选 C
11、。【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2. 细胞的遗传物质是A. DNA B. RNAC. DNA 或 RNA D. DNA 和 RNA【答案】A【解析】细胞内既含有 DNA,又含有 RNA,但 DNA 是遗传物质,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的 DNA,故选 A。13.下列探究过程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 果蝇的白眼遗传 B. 光合作用的过程C. 生长素的发现 D.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生长素的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的相关知
12、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发现了果蝇的白眼的遗传规律,- 6 -A 错误;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用 18O 分别标记 C0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 C1802和 H2O,另一组植物提供 C02和 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 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卡尔文等用 14C 标记 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 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可见,在此探究过程中使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B 正确;生长素的发现,是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的,
13、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C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采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D 错误。【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1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指数增长的种群没有死亡率B. 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C.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的依据D. 性比率不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答案】C【解析】J 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A 项错误;年
14、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B 项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C 项正确;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D 项错误。15.利用抗逆性强的二倍体黑麦与蛋白质含量高的六倍体小麦杂交产生子代,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的小黑麦。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 多倍体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杂交育种【答案】A【解析】多倍体育种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株,使之成为染色体组加倍个体,其各种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故选择 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 7 -16.利用小鼠进
15、行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其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1 注射 R 型菌 小鼠不死亡2 注射 S 型菌 小鼠死亡3 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菌 小鼠不死亡4 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菌R 型菌 小鼠死亡根据实验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 型活细菌有毒 B. S 型活细菌有毒 C. DNA 是转化因子 D.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注射 R 型菌小鼠不死亡,说明 R 型活细菌无毒,A 错误;根据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R 型细菌小鼠死亡,说明了 R 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S 型菌,S 型活细菌有毒,B 正确;该实验说明了肺炎双球菌存在转化因子,
16、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C、D 错误。17.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种群的生物只属于一个营养级 B. 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都是同种生物C. 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 D. 肉食性动物都归属于第三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 8 -同一种群的生物所处的食物链不同,营养级可能不同,A 错误;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可能是是同种生物,也可能不是,B 错误;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 正确;肉食性动物最低属于第三营养级,D 错误。18.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2, 4-D 溶液 浓度/ (molL
17、 -1)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生根数(平均值) 2.0 3.8 7.2 9.4 15.1 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 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 2,4-D 溶液浓度是 lO-11mol/LB. 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 超过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 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尚不知浓度继续增加后的生根数,所以根据表格数据不能说明最适浓度,A 错误;相对于 0浓度而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 正确;表格中没
18、有体现抑制作用,C 错误;只根据表格数据来看,浓度不同,促进作用不同,D 错误。19.下列关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或乙醇B. 第二阶段是对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C. 人体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D. 厌氧呼吸的过程中体现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关联【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厌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有的生物(如乳酸菌)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有的生物(如酵母菌)厌氧呼吸的- 9 -产物为乙醇和 CO2,A 错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被还原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或乙醇和 CO
19、2的过程,没有能量的释放,B 错误;人体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不产生 CO2,其场所是细胞溶胶,C 错误;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 ATP 的形成,ATP 的形成是吸能反应,因此厌氧呼吸的过程中体现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关联,D 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D 选项的判断。分析判断的关键在于明确厌氧呼吸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 。20.下列不属于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A. 是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必需的B. 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C. 其靶细胞是腺垂体D. 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
20、题考查学生对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因此是甲状腺的形态发育所必需的,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A、B 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能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C 错误,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部位,并与甲状腺的功能建立联系。21.下图为真核生物核内转录过程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10 -A. 为编码链B. DNA 在甲处刚刚由解旋状态恢复为双螺旋C. 合成的 RNA 分子比 DNA 分子短D. RNA 将在细胞质加工为 mRNA【答案】D【解析】由于转录时
21、以链为模板,所以链编码链,A 正确;DNA 在甲处刚刚由解旋状态恢复双螺旋,B 正确;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内含子不参与转录,所以合成的RNA 分子比 DNA 分子短,C 正确;真核生物 mRNA 合成的场所在细胞核,D 错误。22.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研究细菌抗药性形成的机理。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 0.1 单位/cm 3的培养基里,绝大多数细菌死亡,但有个别细菌能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青霉素的影响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降低B. 存活下来的个体通过繁殖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的提高
22、C. 接触青霉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青霉素的差异D.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在青霉素的影响下,抗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所以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增加,A错误;个体正常繁殖不会改变基因频率,B 错误;接触青霉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青霉素的差异,C 正确;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菌本身就具有的,D 错误。23.pH 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1 -A. 酶通常在一定 pH 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 pH 值下作用最强B. 不同酶起作用的 pH 范围宽度相同C. 在各自的最适 pH 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D. 在
23、一种酶的最适 pH 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详解】每种酶只能在一定 pH 的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进而起催化作用,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但在最适 pH 值下,酶的活性最高,作用最强,A 正确;如图所示,胃蛋白酶起作用的 pH 范围宽度约为 3.8,而胰蛋白酶起作用的 pH 范围宽度约为 4.0,因此不同酶起作用的 pH 范围宽度可能不同,B 错误;在最适 pH 下,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不同,说明在各自的最适 pH 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 正确;如图所示
24、,胰蛋白酶的最适pH 为 8,但 pH 为 8 时,胃蛋白酶已经失去活性,D 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对比分析导致 2 条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24.某二倍体雄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如下图。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黑色染色体只含有 1 个 DNA 分子B. 图示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C. 出现基因 E、e 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12 -D. 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第十八 中学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周末 自测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