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法国的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由此可见,卢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外在目的论2 在教育工作中,“ 不陵节而施 ”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3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4 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是( )。(A)综合课程(
2、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5 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6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7 学记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的方法。(A)谈话法(B)讨论法(C)参观法(D)练习法8 ( )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A)启发性(B)
3、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9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班级规章制度(B)良好的师生关系(C)明确的共同目标(D)一定的组织结构10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1 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12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 ”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负向迁
4、移(D)原型启发13 人的学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以及用手写等,这种识记表现的是( )。(A)有意识记(B)整体识记(C)过度学习(D)多种感官参与14 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 )。(A)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面的学习(D)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15 认识到抢夺他人的财物是不道德的行为,就算饿死也不能违背道德的原则,这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 )。(A)本我(B)自我(C)超我(D)他我16 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 ) 。(A)个
5、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B)替代性经验(C)言语说服(D)情绪唤起17 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意志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18 教育活动中要注意“ 三结合 ”,发挥教育合力,不属于 “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班级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19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20 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
6、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理论(C)发现法(D)发展性教学理论21 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二、辨析题22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 136 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 50 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23 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改变。24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么样。25 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三、简答题26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27 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
7、28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29 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四、材料分析题29 材料:魏老师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 100 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 8 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 学生答: “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 “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 8 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告诉他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才可以完成
8、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 40 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 70 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问题:30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30 材料: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 这一定律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其他同学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一名学生脱口而出:“ 等于两头牲畜。 ”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
9、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该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问题:31 请用心理学有关理论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卢梭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也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 A。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不陵节而施”指的是不超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体现的是顺序性。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需要和动机属于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中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中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