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
《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2 分)任城威王彰 ,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 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 彰读诗 书 ,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彰:曹彰。 膂力:体力。课:督促。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
2、词的含义。 (4 分)(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 )(3)将十万骑驰沙漠 (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A. 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B. 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C. 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D. 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4 分)(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2)赏必行,罚必信。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 分)一、 【参考译文】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体力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
3、躲避险阻。 (曹彰)屡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 (太祖)督促曹彰读诗 书 ,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学官呢?”太祖曾经问各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 ”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 (曹彰)回答说:“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施, (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封曹彰为鄢陵侯。1. (
4、1)擅长(2)看重(3)带领,率领(4)通“披” ,穿着2.D【解析】A 项“而”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顺承,可不译。B 项“之”前者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后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 项“其”前者为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后者为副词,表推测语气。D 项“为”两者都为动词,可译为“做” 。3.(1) (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2)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 , (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4.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5、题。 (12 分)王逸少 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 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 ,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 ,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 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 ”因论庄子逍遥游 。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注】王逸少:王羲之。孙兴公:孙绰,王羲之的朋友。拔新领异:独出新意,标举不同见解。隽气:指超凡脱俗、不同凡响之气概。都:总。2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分)(1)殊自轻之()(2)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3)后正值王当行()(4)支作数千言(
6、)2. 下列句子中, “与”字的意义和用法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王都领域,不与交言A.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2)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4. 王羲之对支道林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为什么?(2 分)二、 【参考译文】王逸少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标新立异,胸中见解确实高妙,你想不想见他吗?”王羲之一贯傲气自负,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同车来到王羲之的住处,王羲之总
7、是心存界限,不跟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退了。后来正遇上王羲之要出行,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道林对王逸少说:“请您先不要走,我想与您稍讲几句话。 ”于是就谈论到庄子逍遥游 。支道林说了很多,才气、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王羲之于是敞开衣襟,解开衣带,恋恋不舍,不忍离去。1 (1)轻视(2)住处(3)遇,遇上(4)字2. C 【解析】例句中的“与”是介词,译为“跟,同” 。 A 项中的 “与”是连词,译为“和” 。 B 项中的“与”是动词,译为“欣赏” 。C 项中的 “与”是介词,译为“跟,同” 。 D 项中的 “与”是动词,译为“给予” 。故选 C 项。3.(1)请您先不要走(或:
8、离开) ,我要与您稍讲几句话。(2)王羲之于是敞开衣襟,解开衣带,恋恋不舍,不忍离去(或:停止) 。4.王羲之对支道林先是轻视,后是佩服。王羲之自视才华横溢,起先看不起支道林;后来听支道林发表对庄子逍遥游的见解,被他的才思文采所折服。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2 分)【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
9、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甲文是曾国藩给儿子写的家信。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2)余服官二十年()(3)四支僵劲不能动()3(4)
10、腰白玉之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 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C. 可以处乐以衾拥覆D. 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4. 【甲】 【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2 分)三、 【参考译文】 【甲】家中人来营中的,多称赞你举止大方,我为此稍感欣慰。平常的人们大多希望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你)做大官,只希望(你)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
11、可以享受安乐,也能处在俭约中。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不敢稍微沾染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遵守寒素家风,极为俭朴也行,稍微丰盛也行。太丰厚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到俭朴就难了。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失高曾祖父以来相传习的家风。1.(1)希望,盼望(2)做,当(3)同“肢” ,四肢(4)腰间佩戴2.B 【 解析】A 项中的“为” ,前者是介词,省略“之” ,为此;后者是动词,做。B 项中的“之”都为助词,的。C 项中的“以” ,前者是助词,不译;后者是介词,用。D 项中的“则” ,前者表承接,就;后
12、者表转折,却。3.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4.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2 分)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 ”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 请罪,恐惧若无所容。(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徇国:为国家利益奉献。稽颡(sng):古代一种跪拜
13、礼。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夙夜尽心()(2)卒用玄龄之策()(3)或以事被谴()(4)辄累日诣朝堂()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若己有之何陋之有B. 不以己长格物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 与杜如晦引拔士类似与游者相乐D. 玄龄虽蒙宠待虽欲言,无可进者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 ”4. 为什么“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请用文中原句作答。 (2 分)四、 【参考译文】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早晚尽心尽力,唯恐有一事做得不好。他施行法令宽容公正
14、,听说别人有长4处,就像自己有一样,不用求全(的标准)来选拔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人。与杜如晦一起举荐选拔士大夫,常常好像不如杜如晦。至于修筑宫殿的规模,都是由二人拟定的。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要说:“不是杜如晦就不能决定。 ”等到杜如晦来了,最终还是采纳房玄龄的策略。这就是房玄龄善于谋划,而杜如晦能决断吧。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家利益奉献,所以唐代能称作贤相的,首推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虽然深受唐太宗宠信, (但)有时因为某事被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1.(1)早,早晨(2)最终(3)有时(4)到,到达2. C 【解析】A 项中的“之” ,前者为代
15、词,它;后者为宾语前置的标志。B 项中的“以” ,前者为介词,用;后者为连词,因为。C 项中的“与”都为连词,和。D 项中的“虽” ,前者为转折连词,虽然;后者为假设连词,即使。3.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要说:“不是杜如晦就不能决定。 ”4. “玄龄善谋,如晦能断” “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2 分)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
16、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 。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非知其姓与名也()(2)千不得百焉()(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4)则几乎罔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7、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 分)五、 【参考译文】知音难得呀!人之所以能成为知音,并不是知道了他的姓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与容貌;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 ,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读他书的人,天下比比皆是;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的人,一千(人)中不超过百个;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的人,一百(人)中不会超过几个。可是天下的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知道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 ” 这就是知音难得。人人都知道离骚是歌赋的鼻祖,司马迁读它,了解屈原并为他的志向而悲伤,这就是
18、贤明的人懂得贤明的人啊。如果不具备司马迁的志向,却想明白屈原的志向,那么就会迷惑无所得了。1.(1)知道(2)一千(人) (3)具有,具备(4)迷惑无所得2. C 【解析】A 项中的“乎” ,前者是语气词,可不译;后者用于介词“在”后,相当于“于” ,可不译。B 项中的“其” ,前者是代词,可译为“他的” ;后者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不译。C 项中的“为”都是判断动词,可译为“是” 。D 项中的“而” ,前者是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 ;后者表示承接,可不译。3.读他的书, (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 ,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4.司马迁“知悲其志” 。或:司马
19、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2 分)5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 口矣。 ”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 ”上怒解。赞 曰:“李丞相 ,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 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选文有改动)【注】箝():紧闭。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李丞相:这里指李绛。李吉甫:唐宪宗在位时一位大臣姓名。1. 解释下列
20、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唐李绛,善谏()(2)陛下容纳直言()(3)上尝责绛言太过()(4)宪宗每以绛言为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上悦而止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B.乃陛下负臣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C.不与小人为伍士卒多为用者D.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以光先帝遗德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4. 李绛为什么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中”?(2 分)六、 【参考译文】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 (有一次)皇上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接纳(群臣)直言,所以群臣才敢进谏。白居易
21、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紧闭嘴巴了。 ”皇上(因为李绛的意见)很高兴就没有治白居易的罪。皇上曾经责备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假使)我畏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肯讲真话,这是辜负皇上。 (假使)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 ”皇上的怒气就此消解。有评论说:“李丞相,是好臣子。 (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结为队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得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上,但总是能反复陈说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1
22、.(1)擅长,善于(2)接纳(3)责备,责罚(4)正确,对2. D 【解析 】A 项中的“ 而” ,前者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后者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B 项中的“乃” ,前者表判断,可译为“是” “就是” ;后者表承接,译为“就” 。C 项中的“为” ,前者为动词,可译为“结为” ;后者为介词,可译为“被” 。D 项中的“以”都表目的,译为“来” “用来” “以便” 。3.(假使)我畏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肯讲真话,这是辜负皇上。4.因为他是一个立心忠正的人。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5 分)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23、殣 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 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 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 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6妾 也。君必无归。 ”生则
24、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 ,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 ,有删改)【注】殣(jn):饿死。钱塘:地名,今杭州。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罹(l):遭受。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衰耄(mo):年老体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2018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