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 ”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叶挺 D张学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指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 1839年 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外当众销毁两百多万斤鸦片,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A符合题意。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著名将领,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 B、 C、 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
2、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每年 6月 26日是国际 “禁毒日 ”。林则徐被誉为 “中国禁毒第一人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皇帝倒 了,辫子割了 ”。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前者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后者是指辛亥革命以后,一些社会陋习发生
3、了变化,如剪掉辫子、禁止缠足等等。 C 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地方,请你谈谈理由。 1900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 “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四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 ”王五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六说: “我读过民报。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是 “1900”四人在茶馆谈话,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
4、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宣传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思想理论。 1900年民报尚未出现,所以赵六说谎。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 国同盟会机关报的创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适中,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近代中国有识之士都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思想理论,如:孙中山 民报 革命派 三民主义、康有为 万国公报 维新派 变法图强、陈独秀 新青年 知识分子 民主和科学。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 ” (引进丁芒气节颂)诗中 “菜市横刀血溅笑 ”的人物指的是 (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谭嗣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黄海波涛怒气冲,说
5、的是邓世昌;吴淞老将立国门,说的是陈化成;菜市横刀 血溅笑,说的是谭嗣同。 1898年 6月 11日,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变法。 1898年 9月 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维新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谭嗣同就义前在狱中壁上写下一首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 烈悲壮感。 维
6、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企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维新变法失败。原因是在朝顽固派势力强大,他们倚仗着慈禧太后,顽固守旧,维新派的一系列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B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点评:变法失
7、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 “六君子 ”被杀 害。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于 1905年 8月 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 D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同盟会的成立。
8、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是课文基础知识,本题是送分题。 学生小敏的爷爷今年( 2012)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 1932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敏: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敏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 A十九年 B二十年 C二十一年 D三十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 1912年 1月 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 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因此 1912年记为民国元年。小敏爷爷1932年出生
9、,可以这样计算: 19321911=21 年。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纪年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方法是:已知公元 年,换算该年为民国多少年,则公式为公元 年 -1911年民国 年;已知民国 年,换算成公元 年,则公式为公元 年民国 年 1911年。这种方法换算出的结果不需再加或再减一年,一步就可得出所要换算的结果。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 “孔教与共和 存其一必废其一。 ”有人甚至提出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该口号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点内容 (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
10、,反对旧文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四提倡四反对 ”,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正是向封建道德挑战。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这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下图为杨清馨在 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画面中的女人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 “三从四德
11、 ”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三从四德 ”是封建社会提倡的妇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封建正统思想的组成部分。这种思想的动摇是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所致。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把矛头指向中国旧文化、旧思想和旧道德观念,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
12、掀起思想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 ) A申报 B时务报 C万国公报 D新华日报 答案: A 试题分析:申报 1872 年在上海创办,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称为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康有为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万国公报,后来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主要宣传变法理论。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 1938年 1月 11日 -1947年 2月 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 A符合题意,故
13、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纸刊物的发行。 点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申报( Shun Pao)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 1872年 4月 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创办人为英商安纳斯脱 美查( Ernest Major)。 1949年 5月 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前后总计经营了 78年,共出版 25600期。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纪念刘和珍君, “君 ”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你知道这种称呼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在: ( ) A清朝前期 B清朝
14、后期 C中华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取消 “老爷 ”“大人 ”之类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 ”“君 ”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以后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 “先生 ”或 “君 ”,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颁布在 (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午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15、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鞭子,女子停止缠足等等。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近代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取消跪拜礼、剪辫子、学生穿中山装等等。 “此事乃 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是严复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 (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废除科举制 D申报的创办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句话是是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说的,当时清政府废除中国历史实行了 1
16、0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一文中深有感触的写道:废止科举 “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意思是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举动,说到它的重要性,与废除古代的封建陋习制度、开拓土地一般无二。 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关键是对严复所说的这句话的理解。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它的创立、完善、废除分别是:隋朝 创立时期,唐朝 完善时期,清朝末年 废除。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http:/,网址设置 “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 ) A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
17、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历经几个重要时期: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B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报纸、广播和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 “第四媒介 ”,即 “网络媒介
18、”。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了铁甲舰 “平远号 ”,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发展海外贸易 C维护清朝统治 D进行科学考察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部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从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 ”的改良运动。无论是创办军事企业还是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政府的统治,而不是把引向资本主义道路。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洋务运功。 点评: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
19、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是 “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洋务运动兴起以后,与在国内兴办学堂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1870年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派留学生出国,得到清廷批准,并于 1872 年派出首批留学幼童 30 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直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
20、作用,如詹天佑、严复、徐建寅等。上述照片就是洋务运动时期拍照的,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 洋务运动。 点评: 1872年 7月 8日年仅 11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后来詹天佑称为了著名的工程师,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古代有 “投笔从戎 ”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 ) A张謇 B孙中山 C周学熙 D荣宗敬 答案: A 试题分析: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 “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
21、 “状元实业家 ”。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A 符合题意,故选 A 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业救国者张謇。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课文基础知识就可以直接回答,本题属于送分题。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等国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 A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近代史 ”的含义,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实验学校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