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钓鱼岛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012年 9月 1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今后中国海监船将不断在我国 “钓鱼岛 ”领海巡航。下面是对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我国位于欧洲东部、大西洋东岸 C我国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D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是一个位于大陆东岸,大洋西岸的国家。我国所处的大陆为亚欧大陆,我国濒临的海洋的太平洋,所以本题选择 D。 考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点评:地理位
2、置指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海陆位置,回答本题需要熟悉中国的所在的大陆和濒临的海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 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 阴山 太行山 天山 贺兰山 南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阴山为东西走向,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天山为东西走向,贺兰山为南北走向,南岭为东西走向,所以走向大体一致的是阴山、天山、南岭,选择 C。 考点: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点评:我国山脉走向大致分为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线山脉。东西走向的典型代表山脉是:天山 -阴山,昆仑山 -秦岭,南岭。 “沟壑纵横 ”描述的是我国某个高原的
3、地表特征,它是(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选项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 C选项青藏高原冰川广 布; D选项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只有 A选项黄土高原因为土质疏松,受到流水的侵蚀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所以选择 A。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的特征。 点评:本题中沟壑纵横即使指地面千沟万壑,如果题干说成是千沟万壑那么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将容易一些。平时学习中应加强对四大高原地表形态的认识。 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下列位于第三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第三
4、级阶梯海拔最低,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 第三级阶梯,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级阶梯,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级阶梯。 考点: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 点评:中国地势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海拔最高,第三级阶梯海拔最低。回答本题还需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答案: C 试题分析:山区地
5、势崎岖,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山区落差大水流急,适合发展小水电缓解生活能源短缺。而 C选项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不利于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点评:我国地形种类复杂,各种地形适合发展的产业应因地制宜,开发过程中需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以下地形区与其美称搭配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 “ 世界屋脊 ” B塔里木盆地 “ 聚宝盆 ” C东北平原 “ 鱼米之乡 ” D四川盆地 “ 紫色盆地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被称之为 “世界屋脊 ”的是青藏高原, B选项被称之为 “聚宝盆 ”的是柴达木盆地,
6、C选项 “鱼米之乡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D选项四川盆地因为有肥沃的紫色土壤,所以被称为 “紫色盆地 ”。 考点:中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点评:中国主要地区的美称应结合主要地形区的特征进行分析,平时学习的时候可以加强记忆。云贵高原海拔从 2000米下降到 1000米,海拔不能称为 “世界屋脊 ”,聚宝盆是因为柴达木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 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 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所以冬季
7、最低气温出现在东北的漠河;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 考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夏季节分布特征不相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泰州市属于( )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泰州的纬度位于 33N 附近,年降水量大于 800毫米,位于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所以泰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选择 B。 考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点评: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秦岭 -淮河是重要的地
8、理分界线。根据泰州的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即可回答本题。紧邻秦岭 -淮河以南的温度带为亚热带,干湿区为湿润区。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掉风 ”,这两句诗描述了我国某种天气开始和结束的时 间,这种天气应该是指( ) A寒潮 B沙尘暴 C梅雨 D台风 答案: C 试题分析: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掉风。 ”这两句诗,分别指出入梅和出梅的日期,这同现在的梅雨期大致吻合,此时的天气应该是指梅雨。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点评:本题通过诗句引入试题,梅雨季节的时间是 6 月中旬到 7 月中旬。 “梅实 ”为黄梅成熟
9、时, “苍茫值晚春 ”表示梅雨开始的季节时值晚春, “黄梅雨 ”更说明了此天气为梅雨。 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符合我们学校所在地气候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学校泰州所在的位置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选项是热带季风气候, B选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选项是地中海气候, D选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 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回答本题需要对四个选项的气候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温确定温度带,根据降水判读最终属于的气候类型。 我国居民建筑北方多平顶房,南方多人字顶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
10、水 D人口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北方降水少,所以北方平顶房多,南方降水多,人字房顶有利于排水。所以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选项降水。 考点:我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点评:南北方生产、生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习中应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地形、气候、土壤、水温方面的差异,本题主要是通过生产、生活的差异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下列山脉表示太行山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太行山以西是地形单元是黄土高原,以东的地 形单元是华北平原,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主要地形区的
11、分布。 点评:回答本题需要对我国主要山脉走向和主要地形区分布知识非常熟悉,图中山脉 D选项为东西走向可以排除, A、 B、 C都为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再结合太行山两侧地理单元进行比较选择。 下图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按要求完成题 【小题 1】河流西侧的山脉是( ) A阴山 B天山 C昆仑山 D秦岭 【小题 2】作为重要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 下列地理界线中与该线大体一致的是( )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12、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东侧的河流是淮河,可以初步判断是秦岭,根据山脉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推断山脉为秦岭。 【小题 2】秦岭 -淮河一线大体与 1月份 0 等温线和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所以本题选择 D。 考点: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点评: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很多,但是秦岭 -淮河一线尤为重要,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与记忆相结合。正是因为秦岭 -淮河一线大体与 1月份 0 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所以秦岭 -淮河也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的分界线。 黄河下游形成
13、 “地上河 ”的主要原因是( ) A中游地势低,下游地势高 B下游坡度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 C中游河道宽,水流缓慢 D下游水土流失,植被遭到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河地上悬河是下游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两岸大堤不断加高形成,黄河的泥沙来自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所以本题 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我国主要河流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水文特征。 点评:本题需要对黄河各个流域进行综合分析,黄河中游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黄河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所以泥沙沉积。 长江被称为 “黄金水道 ”的原因是( ) A年径流量大 B
14、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 “黄金水道 ”突出了长江的航运价值,长江通航里程长,通航时间长,流域内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运输的需求量大,所以长江被称为 “黄金水道 ”。 考点:本题考查长江的概况;长江的水文特征。 点评:本题中的 “黄金水道 ”突出对长江航运价值的评价,所以应从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长江通航里程长,通航时间长,流域内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运输的需求量大。 黄河最终注入( )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河的源头是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最终在山东的垦利注入渤海。所以选择 C。 考点:本题考查黄
15、河的概况。 点评:河流的概况应该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方面进行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在下游形成地上悬河,在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形成著名的黄河三角洲。 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 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 A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B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C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D长白山 武夷山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为第一级阶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所以选择 A。 考点: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点评: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地势为西高东低
16、,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海拔最高,第三级阶梯海拔最低。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可能出台系列政策,使近 2亿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人。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积极意义是( ) 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 扩大城市规模,占用耕地资源 增加城市的劳动力资源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表述的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消极意义。只有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流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清题干中说的是积极意义,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 扩大城市规模,占用耕地资源都是人口流动的消极意义。 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17、,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B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好 C人口增长已失控 D人口出生率太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础大,所以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大,所以本题选择 A。 考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与人口国策。 点评:新增人口数量 =人口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虽然人口增长率降低,但是人口基数大仍然导致了大量的新增人口。 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有 56个少数民族 B各民族分布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 C少数民族都分布在西部地区 D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实验学校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