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 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 _、国内_、两岸 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B 和解 C 和谐 答案:( 3分,各 1分) A、 C、 B 试题分析:根据词语适用对象来进行判断: “国际 ”应是 “和平 ”; “国内 ”应是 “和谐 ”; “两岸 ”应是 “和解 ”。 考点: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 点评: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
2、用常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等。所考词语应为常用词语,不要求学生作过细的辨析。选用词语所依据的语境应平易浅显,便于理解。词语的范围也是很广的,所以地毯式的复习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关键是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关联词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词 语辨析题和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3分) 洗手间里的晚宴 周海亮 (1)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二间。她是单身母亲,独
3、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2)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主人对女佣说: “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 ”女佣说: “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 不到我,会害怕的。 ”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 ”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他参加一个晚宴。 (3)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4)女佣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让儿子先呆在那里。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 不
4、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 “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呆着,别出声。 ” (5)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6)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 。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女佣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
5、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 “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 ”她说, “这是一个凳子。 ”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 “这是一张桌子。 ”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 “这是属于你的, ”母亲说, “现在晚宴开始了。 ” (7)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地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8)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
6、盖上。他盯着盘 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9)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根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10)他问: “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男孩说: “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 ”他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男孩说 :“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 ”他说 :“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 ”男孩说 :”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 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 (11)不过,
7、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 “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 (12)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眼前的一切。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 :“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 ”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 :“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享用,我们将共进晚餐。 ” (13)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 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
8、黄的鸡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小题 1】请概括出选文中男孩在 “主人 ”家的经历。 (2分 ) 在书房等待晚宴开始 ( ) 表达与人共享晚宴的愿望 ( ) 【小题 2】选文 (8)段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 请概括回答。 (3分 ) 【小题 3】读选文 (6)段首句: “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 的儿子无处可藏。 ”说说这句话中的 “藏 ”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 【小题 4】请结合选文概括出 “主人 ”的形象特点。 (4分 ) 答案: 【小题 1】开始了只有两根香肠的晚宴 与主人及客
9、人在卫生间共享晚宴 【小题 2】( 3 分)将可悲的事实与孩子的幸福感对照,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表现男孩的单纯、乐观的性格;突出主人为呵护孩子与他在卫生间共进晚餐有着非凡的意义。 【小题 3】( 4分)内容上,简洁形象地写出女佣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担心给主人带来影响(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的复杂心理;表现女佣的自卑。结构上,为下文写女佣将孩 子藏进主人的卫生间并谎称这是最好的房间做铺垫。 【小题 4】( 4分)要点:主人仁爱、热情、睿智、善解人意、细心周到(其中结合文本 1分,一点 1分,到 4分为止)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段主体概括了 “男孩在 “主人 ”家参加 “晚宴 ”的经历 ”
10、15 在书房等待晚宴开始; 68 开始了只有两根香肠的晚宴; 911 表达与人共享晚宴的愿望; 1213 与主人及客人在卫生间共享晚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点评: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内容,表现男孩的单纯、乐观的性格;突出主人为呵护孩子与他在卫生间共进晚餐有着非凡的意义;结构,将可悲的事实与孩子的幸福感对照,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考点:理解文章段落
11、的作用考点。 点评: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 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里应理解 “藏 “的表达效果,从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看, “藏 ”为下文女佣将孩子藏进主人的卫生间并谎称这是最好的房间做铺垫;同时联系上文,理解出当时女佣既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又担心给主人带来影响的复杂和矛盾的心理。 点评: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1)了解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
12、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答题方法:(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修辞之美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 xx 事物的 xx 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句式之美 -如骈句 、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
13、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哲理之美 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内容之美 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 “主人及客人在卫生间共享晚宴 ”可以看出主人仁爱、热情、睿智、善解人意、细心周到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考点:这是人物分析考点 点评:中 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队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
14、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1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
15、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 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
16、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 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
17、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 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 验。不过,也
18、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节选自简单议论 文阅读与欣赏) 【小题 1】通读全文后,回答: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 2分) 【小题 2】从
19、读经典的角度说,怎样才能进入 “真正的阅读 ”?( 2分) 【小题 3】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 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 “读经典的轻松 ”与 “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 ”有何不同?( 3分) 【小题 4】 “名著 ”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2分) 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能点出 “轻松 ”即可)。 【小题 2】( 2分。每处 1分)有灵魂的参与 懂得拒绝和排除(答 “慎于选择 ”也可) 【 小题 3】( 3分)读经典的 “轻松 ”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读大众时尚读物的 “轻松 ”是指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娱乐性质
20、的消遣)。(写出一点得 2分,两点得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4分) 结合作家作品 2分,谈看法 2分。(仅提到作家作品得 1分;针对人物或情节谈看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找中心论点可以从文题开始到文章的开篇,本文的开篇就交代了作者的观点,即 “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 考点:这是对议论文中论点的考查。 点评: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 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21、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小题 2】 试题分析:学会从文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文章第( 6)和( 7)两个段落总结从读经典的角度说,有灵魂的参与,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进入 “真正的阅读 ”。 考点: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 点评: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有问题! 【小题 4】 试题分析:看法应正确合理,能结合作家作品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做到有理有据,表述流畅即可。 考点:这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开放性
22、考查。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8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 ,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 “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 ,韩赵宾从 ,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 “主少国疑 ,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 之
23、于子乎?属 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 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不敢东乡:乡,同 “向 ”。不敢向东侵犯。 宾从:服从、归顺。 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属:同 “嘱 ”,委托、托付。 【小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3分) 将 三军,使士卒乐死( ) 相 田文( ) 方 是之时(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2分)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小题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浙江省 湖州市 学校 九年级 学期 第一次 联合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