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浙江省湖州市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 chi _使也交卸了,正是 hu_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 j _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 答案:差 祸 藉 试题分析:试题材料为反映的是 “朱自清与父亲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的一段文字,根据句义,填写的汉字应该为 “差、祸、藉 ”, 在书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写法,如 “差使 ”中的 “差 ”不能写成 “拆、羞 ”; “祸不单行 ”中的 “祸 ”
2、不能写成 “娲、锅 ”; “狼藉 ”中的 “藉 ”不能写成 “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以及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这段文字,体会文段中的情感,然后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并注意一些形近字的和同音字的写法即可。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2分 ) 那时,我们是快乐的。 每一个清晨或傍晚,我们亲近大自然,倾听万物的声音,与身边的鸟儿、花儿、小溪、交流。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地 方,都留下了自己的笑声。 多年以后,使我们还在怀念这段快乐的时光。 【小题 1】第 句中有一个标点是错误的,请提出修改意见。 【小题 2】第 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 【小题
3、 1】将 “小溪 ”后面的 “、 ”删除 【小题 2】去掉 “使 ” 【小题 1】试题分析: “鸟儿 ”、 “花儿 ”、 “小溪 ”是三个并列的词语,它们中间用顿号, “交流 ”与它们不是并列关系,所以要将 “小溪 ”后面的 “、 ”删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 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小题 2】试题分析: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
4、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 “多年以后,使我们还在怀念这段快乐的时光。 ”这一句缺少主语,去掉 “使 ”后, “我们 ”充当句子的主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 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浙江省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于近日共同发起 “我爱斑马线 ”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6分 ) 【小题 1】活动一 :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5、材料 1:据报道, 2006年 1月至 10月,浙江省有近 20万人在过斑马线上时遭遇车祸死亡, 100 多人受伤。南京某小城 2008上半年有 8位行人在斑马线上被撞死。 材料 2: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 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 行,约 40%的 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 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 3:来自广州的调查结果表明,约 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 红灯还是绿灯;约 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 _ 【小题 2】活动二:下面有三条减少斑马线事故的建议,你最认同哪一条
6、?请简述理由。 建议一: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 建议二: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建议三 :科学合理地设置斑马线。 观点理由: _ 【小题 3】活动三:请你仿照某风景点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 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垃圾桶上的宣传语: 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环境卫生 100分 =99个垃圾桶 +您准确无误的 1投 ! 温馨提示: _ 答案: 【小题 1】探究发现:如:近年来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屡发,这与不少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意识和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识淡薄有关。 【小题 2】观点理由:认同建议一,理由如: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让他吸
7、取教训,加深对交通法规的认识。认同建议二,理由如: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能使人们处处替他人着想人人礼让,安全通行。认同建议三,理由如:有的斑马线高在道路急弯处,位置不佳有些地方道路很宽,但斑马线中间没有设置暂停区域,这些情况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斑马线。 【小题 3】温馨提示:例:你让的是一点时间,得到的是一份幸福 !我用深情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你的行为:减速、慢行、让停 左看看,右看看,安全行驶我喜欢! 我喜欢你在绿灯的引导下轻轻地走过! 【小题 1】试题分析:由材料 1得知: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屡发;由材料 2得知: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意识;由材料 3得知: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
8、识淡薄。综合三则材料会发现:公民不守交通规则、开车违规是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可遵循这样的思路:把握思路 分层提要 综合归纳 组合信息。 【小题 2】试题分析:这类开放性的题目,学 生要选择自己好组织语言的一条建议进行阐述。认同建议一,理由如:因为开车不守规则是大问题,行人乱走也是大问题都要处罚,以规范化斑马线;认同建议二,理由如:司机或行人能否主动遵守交通法规,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质。努力提高公民道德修养,能使人们处处替他人着想,互相礼让,安全通行;认同建议三,理由如:设置斑马线的道路,如中间没有设置暂停区域,就不宜过宽;另
9、外,斑马线的位置不能设在道路急弯处,否则会引发交通事故。所以要想避免交通事故,就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斑马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观点阐述理由的能力。 点评:这类开放 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明确,理由设计合情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仿写句子时,以 “斑马线的口吻,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 为话题,以 “例句 ”为示范,基本格式一致即可。例如:你要过的是人行道,别让别人走不归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例造句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题干要求,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
10、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 ) 伏尔泰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 战争。是思想反对 _的战争,是理性反对 _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着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伏尔泰具有女性的 _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A、偏见 B、物质 C、温情 答案: B A C 试题分析:学生观察语境,联系上下文, “思想 ”与 “物质 ”相对; “理性 ”与 “偏见 ”相对; “温情 ”与 “怒火 ”相对;学生根据词语照应来准确填写。 考点: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 点评: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包括实词、
11、虚词、成语等。所考词语 应为常用词语,不要求学生作过细的辨析。选用词语所依据的语境应平易浅显,便于理解。词语的范围也是很广的,所以地毯式的复习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关键是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关联词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词语辨析题和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科学家认为 “甲型 H1N1流感 ”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 29日提高了 “甲型H1N1流感 ”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官
12、员也证实出现了首例 “甲型 H1N1流感 ”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 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 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 维比说: “这种病毒与 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 ”1
13、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 5000万人死亡。 目前的 “甲型 H1N1流感 ”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 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似乎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 H1N1变种,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 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同已知的病毒( 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 H5N1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14、 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 帕勒斯说: “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 ”。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 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 1957年那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1957年的那场 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 200万人死亡。 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各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 H1N1流感 ”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 2009年 5月,有删改 ) 【小题 1】科学家提出 “甲型 H1N1流感 ”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15、) 【小题 2】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3分) 但 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 ( 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 可能 ( b)是可以避免的。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 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 “甲型 H1N1流感 ”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 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 “甲型 H1N1流感 ”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有
16、一定的免疫力。 【小题 4】在第 段和第 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 “甲型 H1N1流感 ”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5】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分)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 2009年 5月 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 “甲型H1N1流感 ”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 2009年 5月 7日,北京确诊一例 “甲型 H1N1流感 ”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 18岁,北京人。 5月 11日 13时 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 CO89航
17、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对密切接触者的跟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已查明并进行医学观察。(人民 日报) 答案: 【小题 1】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那些引起疫病大流行的病毒那么致命。或 “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工毒粒子命之更加致命。 ”或 “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或“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 【小题 2】( a)处划线词写出了 “初步证据 ”的来源(渠道),增加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 b)处 “可能 ”表示猜测语气,不排除特殊开发部的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3】 C 【小
18、题 4】方法:作比较(比较说明、对比) 作用: 准确地说明甲型 H1N1流感与 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点与不同点。(不同点:致命性强弱性不同;相似点: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 3分,方法 1分,作用 2分) 【小题 5】( 1)对于 “甲型 H1N1流感 ”不必恐慌,因为 “甲型 H1N1流感 ”比较温和。材料一印证 “甲型 H1N1流感 ”是可以治愈的,疫情是可以控制的。 ( 2)因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所以只要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效控制。我国已有防止流感疫情的成功经验,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跟踪工作、医学观察工作做得很到位。( 3分。答对一 个
19、得 2分,答对两个得 3分。仅结合材料一、二而未结合上文得 2分,语句不通,酌情扣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用文中的话回答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 .“相对温和 ”这是科学家把 “甲型 H1N1流感 ”和其他流感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只要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种结论性的语句即可。如:第 段中 “这种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第 段中 “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第 中 “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第 段中 “ 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 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
20、文中的相关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提取信息类题目一定注意,不要脱离原文,要到相应语段去寻找需要的答案:,做到找细找全,切题拟答。 【小题 2】试题分析:这种题好象是平时的作业题 ,真是在体现减负的精神 ,二选一更显人性化 ,考查内容为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考生要掌握答题的常用套路。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一般为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掌握这些词语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使其能明确的表达作者的意图。如:( a)处加点词写出了 “初步证据 ”的来源(渠道) ,增加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b)处 “可能 ”表示猜测语气,不排除特殊开发部的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
21、点:本题考查学生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将需要理解的词语的一般意义与语境结合起来; 明确词语在句中的修饰 .,限制程度 .范围 ,时间或推测等作用; 结合语境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词语的作用; 扣住说明文准确性 ,严密性 ,真实性 ,通俗性等来表述。 【小题 3】试题分析:选文第 段开头说 “目前的 甲型 H1N1流感 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 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似乎是不祥之 兆 ”, “相似 ”并非 “完全相同 ”,说明文语言不能差一个字 ,准确性是其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所以 C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细读阅读
22、文本,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再分析四个备选项,确定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小题 4】试题分析:选文第 段和第 段中,作者把 “甲型 H1N1流感 ”与“1918 年的致命性病毒 ”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它们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作比较准确地说明甲型 H1N1流感与 1918年的流感病 毒相似点与不同点。(不同点:致命性强弱性不同;相似点: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从而说明 “甲型 H1N1流感 ”相对温和的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
23、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 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 5】试题分析:选文第 段开头就从科学的角度说 “甲型 H1N1流感 ”相对温和,文中又引用多位专家的分析,说明对于 “甲型 H1N1流感 ”不必恐慌,因为 “甲型 H1N1流感 ”比较温和,只要科学治疗,是可以治愈的,疫情是可以控制的。材料一就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浙江省 湖州市 学校 九年级 学期 调研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