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
《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6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第一讲,主讲人 张萍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第一节 体液平衡,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平衡及调节 酸碱平衡及调节,第三间隙:体内各腔隙中的细胞外液,第一间隙:细胞内液,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0-60%,婴幼儿可达70-80%。 组成,第二间隙:组织间液和血浆,水,体液组成及分布,电解质,细胞外液:Na+、Cl-、HCO3-、蛋白质,细胞内液: K+、Mg2+、HPO42-、蛋白质,主要成分,渗透压:290310mmol/L,体液平衡及调节,细胞外液 渗透压,下丘脑,ADH分泌,渗透压感受器,口渴中枢,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饮水,尿量减少,细胞外液容
2、量 渗透压 动脉压,抑 制,体液平衡及调节,循环血量,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生成,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肾远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循环血量,抑 制,酸碱平衡及调节,血液PH正常值是7.35-7.45。 体液的缓冲系统 肺脏的调节 肾脏的调节,血浆内的缓冲系统,H2CO3,HCO3 + H+,H2PO4,HPO42 + H+,HPr,Pr + H+,肺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PCO2的变化对呼吸中枢的刺激来改变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Na+-H+交换 HCO3重吸收 分泌NH4+ 排泌有机酸,第二节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一、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二、钾代谢紊乱
3、病人的护理,一、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等渗性缺水】特点 水与钠等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病因及发病机制 1.消化液急性丧失;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或大量体液丧失于体外。病理生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促进远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恢复。临床表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少尿,但不口渴。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渗性缺水】 处理原则减少水和钠的继续丧失,积极补液: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高热、呕吐、腹泻、出血、大面积烧 伤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目标 体液量恢复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护
4、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液量 去除病因 实施液体疗法: 定量: 生理需要量:与体重、年龄等因素相关。 已丢失量:按脱水程度补充。 继续丢失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定性:取决于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类型。 定时:取决于体液丢失的量、速度及主要脏器的功能状态。 准确液体出入量 疗效观察 2.改善营养状况,【高渗性缺水】 特点:水钠同时丧失,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状态。又称原发性缺水。 病因摄入水分不足;水分丧失过多。 病理变化 细胞内液外移,细胞皱缩刺激口渴中枢; ADH分泌增多排尿减少;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ADH分泌增加 水、钠重吸收增加、少尿。
5、 临床表现轻度缺水量占体重的2%-4%,主要症状口渴;中度缺水量占体重的4%-6%,极度口渴,乏力,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重度缺水量大于体重的6%,意识改变,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高渗性缺水】 处理原则尽早去除病因,鼓励病人饮水及静脉补充非电解质溶液,注意血清钠的变化。需补水量(mmol)=测得血钠值 (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体重(kg)4+2000ml生理需要量 护理措施 1.维持适当体液容积 2.维持皮肤粘膜完整性 3.防止意外伤害,【低渗性缺水】 特点:水钠同时丧失,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低渗状态。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病因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大面积创面
6、的慢性渗液;排钠过多;钠补充不足。 病理变化细胞外液低渗ADH分泌减少排尿增加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ADH分泌增加 水、钠重吸收增加、少尿。严重时发生休克;细胞肿胀。临床表现 轻度血清钠135mmol/L以下,疲乏、头晕、软弱无力,口渴不明显,尿钠减少;中度血清钠130mmol/L左右,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尿量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氯;重度血清钠低于120mmol/L,意识改变,肌痉挛,出现病理体征,常伴休克。,【低渗性缺水】 处理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或含盐溶液。需补钠量(mmol)=正常血钠值(mmol/L
7、)测得血钠值 (mmol/L)体重(kg)0.6(女性0.5)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液平衡 2.避免受伤及减轻头痛 3.提供信息支持,【水中毒】 特点:水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多。 病因:肾衰时不能有效排出多余水分;因休克、心功能不全等使ADH分泌过多;大量摄入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或静脉补充水分过多。 病理变化: 细胞外液增多;血清钠降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而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增多抑制醛固酮分泌,尿排钠增加。 临床表现:急性水中毒:因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发生脑疝慢性水中毒:体重增加、软弱无力、呕吐、嗜睡、泪液和唾液增多等。 处理原则:限制水分摄入,严重时静脉
8、输注高渗盐水,可酌情使用渗透性利尿剂。,二、钾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低 钾 血 症,特点:血清钾低于3.5mmol/L。 病因:钾摄入不足;钾丧失增加;K+向细胞内转移。 临床表现:肌无力;消化功能障碍;心功能异常:心电图可出现T波降低,增宽、双相或倒置,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有计划地补钾。,低钾血症时的补钾原则,口服补钾 静脉补钾:稀释后静脉滴注,禁止静脉推注。 见尿补钾原则:尿量40ml/h或500ml/d。 补钾量依血清钾水平:6080mmol/d。 补钾时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 补液速度不宜超过20mmol/h。
9、,护理措施 1.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2.防止意外伤害 3.防止并发症,高 钾 血 症,病因:肾功能减退和应用抑制排钾的利尿剂;分解代谢增强,细胞内钾离子外移;静脉补钾过量、过速。 特点:血钾大于5.5mmol/L。 临床表现:神志淡漠、感觉异常、乏力、四肢软瘫、腹胀、腹泻。严重时可有循环障碍的表现。心电图可表现为:早期T波高尖,QT间期延长,继而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 治疗:治疗原发病,改善肾功能;停止含钾药物,限制含钾食物;抗心律失常;降低血钾浓度。,护理措施 1.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 2.纠正高钾血症 3.疼痛护理 4.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代谢性酸中毒 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电解质 酸碱 平衡 失调 病人 护理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