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 新闻传播 事业 一 、本章精讲 (一)一般识记 1. 新青年创办的历史背景 (1) 中国社会内优外患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力图复辟帝制;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 “二十 一条 “,加紧对华侵略。现实的教训引起了当年追随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思考。 ( 2) 复古思想的鼓吹 有些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思想上倒退了,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甚至还有一些人公开宣扬鬼神迷信,阻碍民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局面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强烈愤恨,使他们深深感到虽然有了宪法、国会、 总统,却没有解决问题,
2、必须重新找寻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新青年创办的指导思想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直面内忧外患的现实,提出了开展广泛的“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政治主张,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 手,用民主思想 取代封建思想。 3.陈独秀 陈独秀 ( 1879 1942),字仲甫,笔三爱、实庵、只眼等,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年轻时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自 1901 年起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 1903 年,协助章士钊等在海创办 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辛亥革命后,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
3、辑甲寅月刊,并在报刊上发表时论,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1915 年夏,陈独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筹办新青年,作为 “ 救 国救民 ” 的舆论基地。 1918 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 年 7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 选为中央局书记,后因右倾错误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1942 年 5 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4.胡适 胡适 ( 1891 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是新青年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的主力之一。 1917 年,胡适回国任北大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又撰写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
4、文章,着重提倡白话文。他首先在新青年用白话文写诗,后汇集出版尝试集,被称为“白话圣人”。 5.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 (1) 北京各报,在 5 月 5 日都突出报道了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晨报以山东问题中的学生界行动为题,详细报道了学生的游行活动,随后又对此进行连续报道,还发表了支持学生的 评论。 (2) 天津大公报的胡政之采访了巴黎和会,他的“巴黎来电”一时成为人们争相阅读、关注 的内容。 (3) 上海各报也作了集中的报道。申报、 私国报、时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民国日报 7 家报纸联合决定,从 5 月 14 日起不收日商广告、船期、记市、商情等。 (4) 在五四运动期间,每周评
5、论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著文 痛斥巴黎和会是“分赃会议”。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对运动作了连续的系列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 6.五四运动前后纷起的进步学生报刊 五四运动前后,进步学生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在 1919 年一年就达 400 种之多,其 中影响较大的有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 1) 湘江评论 1919 年 7月 14 日创刊于长沙,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由毛泽东主编。新闻、评论全部用 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湘江评论在出版启事中宣布:“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毛泽东执笔的创刊宣言指出:湘江评论出版的任务就是
6、研究、传播新思潮。毛泽东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分析总结十月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 “ 民众大联合 ” 的思想和策略主张,反映了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李大钊评价该刊是全国最有分量、简介最深的刊物。 1919 年 8 月,遭到湖南军阀武力査封。 (2)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 年 7月 21 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 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创刊前,周恩来写了天津市中等以 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日刊发行旨趣书,表明对报纸作用的重视。随后,他又为创刊号写了题为 革新、革心的社论,阐述了革命
7、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的正确 主张,并以此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该报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 “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广大读者称赞天津 学生联合会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 1920 年初停刊,共出刊 100多期。 7.新旧思潮在报刊上的激战 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恐慌和抵抗,在 1918 年下半年到 1919 年上 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激战在报刊上展开。 ( 1) 五四运动爆发后的激战 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重要人物有林纾(琴南)、辜鸿铭、刘师培等,报刊有国故月刊
8、、新中报、东方杂志、公言报等。其中,国故月刊是刘师培等人专为抵制新文化运动而创办的, 该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号召,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文,反对新思想,提倡旧思想。公言报受到段祺瑞支持,曾被舆论讥讽为“段氏之影片,段党之留声器”。五四运动爆发后,公言报等报刊攻击五四运动是“铲伦常,覆孔孟”的“恶果”。 每周评论等报刊立刻予以反击。每周评论出版特别附录专页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 论,集中批驳法 律制裁的谬论,指出学生风潮激于爱国心,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注目,学生运 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这些评论还警告反动当局:如果违反公意,滥用法律制裁,必将酿成全 国罢市罢工的激烈风潮。 ( 2) 关于荆生
9、的激战 1919 年 2月 17 日,林纾在上海的新申报上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痛 恨新文化运动的心理,暗示北洋军阀政府像荆生一样来为他们出气。 小说一发表,立刻遭到新文化运动战士的反击。李大钊在北京晨报上发表新旧思潮之 战,正告封建顽固派“应该本着你们所言的道理,光明磊落的出来同这新派思想 家辩驳、讨论”。 之后每周评论第 12 号全文刊出了林纾的小说并逐段加以批评。 (3)关于新文化和白话文的激战 1919 年 3 月,林纾在北京公言报上发表公开信至蔡鹤卿太史书、再答蔡期书,攻击 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战士,攻击白话文是“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 蔡元培在公言报上发表致公言报并
10、答林琴南君函,以事实为根据,逐一批驳林纾反 对新文化和白话文、维护旧道德和文言文的言论。 针对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与责难,新青年第 6 卷第 1 号发表陈独秀撰写的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既是对新文化责难者的回答,也是对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总结,表现了新青年的编者与主要撰稿者一往无前的精神。 8.五四时期的工人报刊 1920 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 1) 劳动界 劳动界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于 1920年 8月 15 日创办的周刊。 192
11、1 年停刊,共出 24 期,主 编李汉俊。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它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 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还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为榜样,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结斗争。它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信息,促进工人的觉醒。 ( 2) 劳动音 劳动音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 1920 年 11 月创办的周刊,版式与劳动界相同, 1920 年12 月 5 日出至第 5 期停刊。主要编辑人员有邓中夏、罗章龙等。它着重反 映工人受压迫的悲 惨生活,发表评论,给予
12、支持,并指导工人正确斗争的方法和途径。后来曾改名仁声,又继续出版了几个月。 (3) 劳动者 劳动者周刊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于 1920 年 10月 3 日创办的, 1921年 1月 2 日停刊,共 出8 期。它向工人宣传只有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解放。它以劳动 歌为题最早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 和工团主义倾向。 劳动界等刊物,被人们看做自己的“喉舌”、工人解放的“明星”,这批刊物把宣传马克思列 宁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9.中俄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于 1920 年 7 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
13、, 1921 年 5 月 5 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它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的开展情况。它一方面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 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 1920 年 7 月 2 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一次采用 中俄社的稿件远东俄国合作社情形。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华俄社名义发稿,到 1925 年 8 月 1 日 停止工作。 10.瞿秋白
14、 瞿秋白于 1917 年 9 月考人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 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 11 月, 他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向往十月革命的苏 俄。从 1921 年初到 1922 年底,他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采写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 篇新闻、通讯。瞿秋白的作品如实地、深刻地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状况,增进了中 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在一代青年读者中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徐宝璜 徐宝璜 ( 1894 1930),字伯轩,江西九江人, 1912 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学和新闻学。 191
15、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的编辑主任,为新 闻学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 1920 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 1930 年 6 月 1 日,在北平病 逝。 (二)重点理解 1.新青年的宣传内容 新青年的创刊发动了一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 的新文化运动,它的宣传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 1)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道德,批判中国封建的旧思 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的尊孔复
16、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批 孔文章是易白沙撰写的长篇政论孔子平议,论述了尊孔会导致政治专制和思想专制。对反对当时盛行的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等人撰写的一系列文章。 1916 年 9 月,鼓吹尊孔、复古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上书要求把孔教定为“国教”,以孔孟伦常 为立国的精神载入宪法,对此,陈独秀立即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孔 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再论孔教问题等多篇评论。陈独秀阐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与自由平等的观念,把思想上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上要 求实行民主共和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李大钊也在新青年上
17、发表今、新的!旧的!等文章, 反对颂古非今和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反对尊孔复辟。鲁迅给新青年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署名“鲁迅”的文章,也是新青年刊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 2)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多,主要是倡导用科学的观 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愚昧现象。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痛斥所谓“灵学”,多方面论证鬼神为无稽之谈,进行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宣传。 ( 3) 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起了一场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新闻 传播 第三 同步 辅导 第六 五四 时期 事业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