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 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最近一项针对上海植物的科普调查显示,上海原生植物中有 290种可能已经消失,而外来植物种类从原来的 279种增长到现在的 367种,这与原生环境的破坏、发达的交通运输及频繁的人口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上海现有生态系统,维持原生植物种类的正常繁衍,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刻不容缓。材料说明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愿望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应该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 B C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说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错误的, 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是根据自身的愿望建立新的联系, 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C。 考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 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透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从中体会到的哲学智慧是 A联系是普遍的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发展是永恒的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题干说 “凭自己
3、争取、靠自己把握、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均强调的是自己才是决定性因素,即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故 D符合题意, ABC 观点均正确但是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辩证否定观 南宋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 B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题干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明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精神,故 A 符合题意,B观
4、点错误,题干强调了质疑的重要,但不能说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观点错误,敢于怀疑还不一定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观点错误,认识事物 的源泉是矛盾的特殊性,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十二五 ”规划纲要提出:到 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将从 2010年的 1.8%提高到 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2010年的 1.7件提高到 3.3件。该指标提出的依据是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事物有变化就有创新 D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创新的作用, C观点错误,变化不
5、一定是创新,题干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将从 2010年的 1.8%提高到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 2010年的 1.7件提高到 3.3件,说明创新对经济即生产力的影响,故 A符合题意, B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创新的作用 下列与右图漫画没有用了(改编自薛飞无题)所蕴涵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破釜沉舟 B自毁前程 C天无绝人之路 D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漫画没有用了反映出来的是彻底的抛弃过去,即犯了形而上学否定观,对待过去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故 D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故
6、答案:应选 D。 考点:辩证否定观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 “骑 ”出健康, “骑 ”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 “丢份儿 ”,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B观点错误,社会意识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起推动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 C观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观点不是主要原因,社会意
7、识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社会存在的变化,故 D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社会意识有时候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 答案 :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D 观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强调的是落后的社会意识的阻碍作用。故 C符合题意, AB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
8、:应选 C。 考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列关于我国的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要求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改革, 观点错误,改革不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革,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 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D。 考点:改革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的必需的生命汁
9、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这句话说明了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任何 个人的成绩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就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观点错误,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不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观点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通过传说实现的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
10、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观点错误,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而不是传说, 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考点: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013年 10月 31日扬州日报一篇 “宝应救人英雄不幸身亡 ”报道引强烈反响,上百名村民自发吊唁张志成同志。他托举生命,十年救下四位落水者。这说明 A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品质更崇高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11、社会的奉献 D必须把他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 A观点错误,不能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品质更崇高, D观点错误,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但是也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题干说上百名村民自发吊唁张志成同志,他托举生命,十年救下四位落水者,说明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故 C符合题意, B观点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人生的真正价值 对于张志成同志英勇救人的事迹,网友评论也很多。有人认为值得,应该大力提倡;有人认为不值得,不宜提倡。网民的这一争论表明 A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应看其物质贡献 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
12、观是人生的积极向导,引导人们寻找人生真谛 D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观点错误,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应看贡献了什么,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C观点错误,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题干说人认为值得,应该大力提倡;有人认为不值得,不宜提倡,这说明价值观不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故 D符合题意, B观点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紧密结合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之所以这样要求
13、,是因为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观点错误,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观点均正确,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
14、有机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差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值判断, D观点错误,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但也是有客观依据的,题干说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因人而 异,具有主观差异性,故 C符合题意, AB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价值判断 一种商品的广告语是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句广告语启示我们 A个人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B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
15、现个人的价值,必然抹杀人的个性发展 C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D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值判断与选择, B观点错误,说法太绝对,错在必然,题干说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强调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故 D符合题意, AC 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价值判断与选择 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会等,成为 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 怀疑一切,与时俱进
16、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 “扬弃 ” 做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旧观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等知识点,辩证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其实质是扬弃,而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故 观点均错误,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辩证否定观、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观点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 B体现了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17、C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D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其实质是扬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对传统和外来的进行扬弃,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辩证否定观 跌倒,你也可以在低处看到一个新的世界。下列与此观点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D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题干强调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 B中体现的哲理一致, A体现实践的重要性,
18、C体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体现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强调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时代在变,故答案:应选 B。 考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在异地工作时间的增加,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漫画异地高考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想问题、办事情要 从实际出发 C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D正确的价值选择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运动、变化, A 观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与题意不符,属于唯物论,不是辩证法, C观点符合题意,
19、D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不是辩证法,故答案:应选 C。 考点:运动、变化 2013年 6月 11日,我国神州十号发射成功,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使我国航天技术再上新台阶。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之一,突破和掌握这一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 工程 “三步走 ”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D观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题干说交会对
20、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之一,突破和掌握这一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 ”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故 C 符合题意,AB观点正确但是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机械设计中有一个 “等强原则 ”,即设计一个机器零件要使每一个部分的强度相等,这样机器零件的各个部分才会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才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费。 “等强原则 ”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部分构成整体,部分决定整体 D必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答案
21、: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C观点错误,整体处于决定地位,说部分决定整体是错误的, D观点与题意不符,属于经济学道理,不是哲学道理,题干说设计一个机器零件要使每一个部分的强度相等,这样机器零件的各个部分才会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才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费,强调的是每一个要素的重要性,即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 A符合题意, B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 “系统工程学 ”,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今天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现阶段,党和政府按照 “顶层设计 ”
22、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 立 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观点错误,系统优化的方法不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才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 “系统工程学 ”,说明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改革必须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故 均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答案:
23、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发展, A观点与题意不符,邯郸学步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 B观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是没有体现发展观, D观点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联系观,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故排除 ABD, C观点符合题意,吐故纳新中从故到新,既体现了联系也体现了发展,故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联系、发展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 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和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扬州 中学 12 月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