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专卖制度 B重利轻义观念 C土地私有制度 D工商皆本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商人经商致富后可以购买土地转化为地主,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决定的,土地作为商品可以买卖。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商品是否专卖的问题; B项错误,古代中国轻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重利轻义,而是重义轻利,阻碍了商
2、品经济的发展;D项是在明清之际才出现的思潮。 考点:古代的土地私有制度 点评:我国古代实行古代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并且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亚当 斯密说: “ 新大陆的白银 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 ” ,他描 述的全球贸易是 A欧洲 美洲 亚洲的三角贸易 B欧洲 非洲 亚洲的三角贸易 C欧洲 非洲 美洲的三角贸易 D亚洲 美洲 非洲的三角贸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指的是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
3、通过亲航路联系更加密切。故选 A。 B项错误,新大陆指的是美洲; C项错误,说的应该是奴隶贸易,与古老大陆两端等信息无关; D项错误,没有涉及到欧洲。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是现代化的起点,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来说则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
4、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规定反映了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答案: D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的内容针对的是荷兰的海上贸易,当时荷兰海上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 D。 A项错误,殖民帝国的形成是在 18世纪中期; B项是在 19世纪中期; C项是在 1689年之后。 考点:航海条例 点评: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的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发展起来。 下图是英国城镇 人口变化
5、示意图,对这一时期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B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C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缓和 D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时期是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制度建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且日益尖锐。因此 C项错误。 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多; B 项正确,工厂纷纷建立,城市不断地发展,英国逐渐进入工业社会; D项正确,自由主义思潮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成为了主要的思潮。 考点:城市化 点评:城市化是社会史观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西方城市化主要是从工业革命时期进行考察。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制度
6、确立,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大量的流向城市,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各种建设也带来了机遇。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 “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 ”的优点,又有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 18世纪末的英国 B 19世纪末的德国 C 20世纪 30年代的苏联 D 20世纪 30年代的美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了解到,这种经济现象指垄断,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本题选 B 项。 A 项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
7、小企业; C项是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是公有制一统天下; D项已经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考点:垄断 点评: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20世纪 30年代经过罗斯福新政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力的发展。 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 “退却年代 ”现象是 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
8、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故被看作是退却时代。 故选 C。 ABD项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革时期、斯大林体制初期。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1935年 7月,美国记者李普曼说: “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现在战斗业已结束,宝剑应该
9、入鞘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尚方宝剑 ”指新政时期总统获得了立法权 B “宝剑应该入鞘 ”指应该限制总统在新政时膨胀的权力 C “战斗业已结束 ”指美国经济已经全面恢复 D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在新政中遭到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进行了新政,总统的权利得到很大的增强,随着经济危机的结束,需要对总统的权利进行限制。故选 B。 A项错误,立法权始终在国会手中; C项说法绝对化; D项错误,新政是为了解决危机,并未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
10、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 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在新政的过程中为了进行有效的恢复经济的工作,罗斯福的行政权逐渐的增大。 “经过 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 开始于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 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 ”主要包括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行私有化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时
11、间提示,这一政治浪潮开始发挥作用于 20世纪80年代左右,联系此时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变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做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 “福利国家 ”的规模,因此 正确,故选 A。因为 19世纪 60、 70年代 “福利国家 ”的普遍建立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以减少开支。 项不包括。 考点:新自由主义政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并与主要西方国家具体国情相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扩大政府财政开支的作用来调节生产,奉行凯恩斯主义。在 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涨的局面
12、,凯恩斯主义退出主流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下图为 19481970 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贸易壁垒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故选 A。 B项错误,说法绝对化,消除贸易壁垒是一个过程; 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额增长与之无关; 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全球贸易的增长,不是区域集团化内部贸易。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3、点评:此题实际上借助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考查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问题,即三大支柱的影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虽然发达国家掌握了支配权,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下列国际组织中,主要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率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A项是世界银行,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以发展经济; C项是欧盟,是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因此 ACD项与材料无关。 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宗
14、旨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选 B。 考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确立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宗旨是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D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经济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图片信息和对几个主要的经济组织的比较能力。从图片
15、提供的 “国旗图案和参加国的个数 ”判断,该经济组织应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A 项指的是欧盟的特点; B 项是各个经济组织的共性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该组织内,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却可以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 D项错误, C项正确。故选 C。 考点:北美自由贸易区 点评: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3国组成,于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 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正式签署。 1994年 1月 1日,协定正式生效。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 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
16、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美墨之间因北美自由贸易区使得墨西哥出口至美国受惠最大。 奥巴马访华期间,曾在上海演讲时说: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这最能体现的是 A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D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全球化的问题,中美之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密切。故选 C。 A项材料未涉及; B项是国际形势的问题,材料
17、未涉及; D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加强中美交往,而是说中美进行了密切的交往。 考点:全球化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体现考纲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理解这一命题思想。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 ”说明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所举例子是积极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我国史学界曾就 “二战后 ”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
18、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 “强心剂 ”和 “及时雨 ”,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 ”;另一种观点认为 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 “加速器 ”和 “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同时,西欧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一体化进程。故选 C。 A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B项是欧洲一体化开始的内容,与欧洲分裂关系不大; D项是军事政治组织。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
19、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它是法国 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 “是 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划上句号。 ”这一历史事件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C推动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划上句号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巴黎公社,故选 A。B项与材料通过革命手段不符; C项说的时间应该
20、在 1848年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 D项错误,应该是 1917年,是 20世纪的俄国。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 需要掌握。 唐六典卷三 尚书户部载: “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材料反映了唐朝 A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 B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
21、限制 D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可以看出士商所从事的行业固定,不能随意的从事对方的职业。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四个职业是依据的出身等级; 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选拔官员的方式的问题; 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官员不得从事工商业,但是这本身不是对商业的限制。 考点:唐代行业制度 点评:唐代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各种制度纷纷建立。其中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行业的规定就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常考到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 “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 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
22、,长也。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出现在 A春秋战国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黄金作为货币太贵重, 价值高,不便于小用;铜钱容易仿造;纸币容易烂且易贬值,只有白银最为可行。白银最为主要的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故选 D。 ABC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明朝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来了社会关系的转变。 研究历史可以采用不同的史学范式,下列关于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 ”的说法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
23、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 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化史观是是史学研究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主要是侧重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走向近代的历程。因此 C项正确,体现的是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A 项错误,是革命史观;并未涉及到走向近代的因素; B 项是全球史观;D项是文明史观。 考点:史学研究:史观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史观。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重庆市 重庆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