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 的一项是 A 蜷 缩 眷 恋菲 薄 鄙 薄轩 昂 鲜 见 营 利 纷 纭 B 诧 异 叱 咤着 陆 着 迷 黏 液 粘 连 徜 徉 倘 若 C褴 褛 缕 析 荤 腥 晕 眩 角 落 角 力 骷 髅 估 量 D 汲 取 岌 岌 屏 息 屏 蔽作 揖 社 稷寥 落 谬 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普通话读音。题干是读音都不相同的,宜用排除法,找出相同的选项即排除。 B项依次读: chzh, zhuzho, ninzhn,chntn。 A项 “菲薄 鄙薄 ”相同,各组依次读
2、: qunjun, bb,xunxin, ynyn; C 项 “褴褛 缕析 ”相同,各组依次读: ll, hnyn,jioju, k; D项 “汲取 岌岌 ”相同,各组依次读: jj, bnpn,yj, liom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搏动惺忪嘉言懿行雕梁画栋 B陪罪喋血宽宏大量绿树成阴 C桅杆蹂躏勾通心灵正襟危坐 D典籍融会刨根究底穿流不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认错别字的能力。此题词语书写都不复杂,但不少易错字,如 “搏 动、 赔 罪、宽 宏 大量、绿树成 阴 、 勾 通、 穿 流不息 ”中加点字。汉字
3、书写要跟词语的意义结合起来,另外还要注意一下词语的写法是约定俗成的。 B陪 赔, C勾 沟, D穿 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自觉处于边缘状态, “游民 ”与 “游侠 ”都不太受法律制度的约束,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相对于游民,游侠更带有反叛性,也更多地 了文人的理想和情怀。 ( 2)因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政府角色也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转变为管理者、监督者, 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 3)近些年,弘扬传统文化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一些伪科学也披
4、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招摇撞骗。比如,风水就乘着 “国学热 ”的快车, 地成了高校各种培训讲习班的香饽饽。 A寄寓进而名正言顺 B寄托从而名正言顺 C寄托进而理直气壮 D寄寓从而理直气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题宜用排除法。第( 2)句较易判断。从而,用于上 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指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此句的语境看,应选 “从而 ”。因此可排除 A、 C两项。名正言顺,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从第( 3)句的语境看,以“名正言顺 ”为宜。 “寄托 ”和 “寄寓 ”,
5、均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之意,因此第( 1)句用 “寄寓 ”、 “寄托 ”均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世界现代化史这个宏大叙事进行考察, 19世纪 60年代觉醒的中国,无疑是世界现代化盛宴上的迟到者,因而中国自现代化起步之后,就没有常态国家的从容与潇洒。 B数千米深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生存着许多古老的原始生物,发现和开发这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C现在, “蛟龙 ”号转向了应用,它将成为科学家深海试验的游艇,为科学家下五洋的梦想搭建一个可靠
6、、稳定的平台,使科学家能在探索、研究和保护海洋等方面大显身手。 D唐太宗不遗余力地推行 “以德治国 ”,是为了 实现心中的盛世梦想 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病句的能力。 A项成分残缺,介词 “从 ”缺宾语 “角度 ”; B项搭配不当, “发现和开发这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搭配不当,应为 “发现 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开发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 D项成分残缺,在 “以德治国 ”后加 “的政策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地震学研究和地震预测 地震学的研究起源于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需要。中国古代关于地震的记载是很丰富的,尤其是明清时代地方志流行,关于地震的记载极为丰富,有很多研究地震的重要史料。但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地震学没有得到发展,有关地震的记载,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记述,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 虽然地震学仅在上一世纪才被公认为是一独立研究领域,然而人们推测地震的成因已有上千年历史。从 20世纪 60年代中叶起,世界各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地震预报工作。经过 30多年的努力,各国地震专家积累了大量的前兆震例资料,在地震的长、中期 预测上取得了不少进展。 20世
8、纪 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板块构造说为研究地震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地震学家解释说,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当岩石层因构造运动变形时,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岩石中,直至在某一点累积的形变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发生破裂,即产生地震断层。岩石破裂使贮存在岩石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的一部分引起大地震动。 能否实现地震预测,一直是人类关心的焦点问题,是地球科学的宏伟研究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指出,目前主要有两种地震预测方法,一种是理论性方法 ,根据一定的理论模 型,推导各种可能的前兆及不同前兆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各种实践的检验来修改模型。但这种方法现在还很难对地震预报给
9、出实用性指导。另一种方法是经验性方法,通过搜集地震震例,从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中提取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并加以综合,总结出经验性规律推广应用于未来的地震。我国曾经成功地预报了 1975年 2月 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 7 3级地震,被誉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从 7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观测系统中大量采用了数字记录方式,从而使地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由于数字记录地震仪具有记录频带宽、分 辨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易于与计算机联机处理等优点,对于地震监测、研究以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数字地震观测系统。迄今,全世界已有大约 440个数字地震台,我国现共有 11
10、个数字地震台网,在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高质量地震数据的迅速积累和广泛深入的研究,随着地震学研究与大地测量及其它观测研究的交叉渗透,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动力演化会取得更深入准确的认识。这一切必将会使对地震成因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而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 【小题 1】下列有关 “地震学 ”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我国明清时代,关于地震的记载极为丰富,但这些记载仅停留在对自然灾害的记述。 B人们推测地震成因虽历史悠久,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地震学在上一世纪才被公认。 C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统治,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地震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D由于数字
11、记录方式在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大量运用,地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 【小题 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震专家经过 30多年的努力已能对地震进行长、中期的预测。 B当岩石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变形进而破裂时就会引发地震。 C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是运用经验性方法预报地震的成功案例。 D目前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两种:理论性方法和经验性方法。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性方法很难对地震预报给出实用性指导,因而目前还没有运用于地震预测。 B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并能防震减灾。 C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约 440个数字地震台在地震科
12、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随着地震学研究的深入和对地球更全面的认识,人们就能准确预测各类大地震。 答案: 【小题 1】 A 【小 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地震学的概念。 A项是关于地震记载的,不属于地震学,答非所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判断能力。 A“已能对地震进行长、中期的预测 ”错,原文是 “在地震的长、中期预测上取得了不少进展 ”,未然变已然; B“就会引发地震 ”错,说法绝对化。原文是 “其中的一部分引起大地震动 ”;D“有两种 ”错,应是 “主要有
13、两种 ”,缩小了表述对象的内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是否正确,主要是判断依据原文信息的推断是否正确。 A“因而目前还没有运用于地震预测 ”错,原文无此信息,推断无据; B“并能防震减灾 ”错,原文是 “对于 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或然变必然; D“就能准确预测各类大地震 ”错,原文是 “从而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 ”,科学预测不等于准确预测,偷换概念。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百年的月光 李娟 翻开一本民国的旧课本,沉
14、睡在光阴里的书香一瞬间将我覆盖。文字简静美好,拙朴醇厚,沉静从容。不繁文缛节,不喊口号,不唱高调。天性自然,人性温暖。老课本中的文字,来自源远流长的汉语,一字一意象,一词一乾坤,清气四溢,意蕴深长。美好的文字永远是温润的,有情感,有力量的。 我似乎成了民国时期的孩子,坐在春日午后洒满阳光的教室,捧一本民国的课本,语声朗朗,唇齿留香。又仿佛置身文字的原野,左采一朵,右摘一朵,令我目不暇接。 书中图文并茂,不少插图是丰子恺先生所做。我不禁要嫉妒起民国的孩子,开启智慧之初就有画家丰子 恺温情的画笔,为他们画下山川、河流、草木、鱼虫、孩子、蚂蚁、月光,他笔下的天地万物皆具性情,诗意流淌,深情款款。那时
15、的孩子多幸福,有慈父一般的画家,教他们惜花草如邻,怜小生灵如手足,因为,我们和它们同是大地的孩子。 一百年前,书中一字一句召唤多少颗懵懂的童心,唤醒一颗颗沉睡的种子。那一刻,风和日丽,岁月静好。上苍微笑着俯视着孩子们,等待他们在幽幽书香里慢慢长大。回望民国时期,那时虽金戈铁马,战乱不息,却有精神世界的宁静祥和,淡泊从容。老课本中有静气流淌,童心盎然,即使物换星移,沧桑变换,也经得起日月细细翻 阅,依然是本一生也读不完的好书。 一代代的生命捧着她,温暖彼此生命的每一个寒夜,一代代生命捧着她,润泽每一个幼小的灵魂。回首民国时期,总让我想起他们,那些璀璨如星的名字:蔡元培,鲁迅,陶行知,朱自清 课文
16、秋花诗中写: “春花木本好,秋花草本妍。 ”文中教我们识得花儿芳名。识得花草名,原是上苍布置给我们的功课。世间每一个生灵,都是庄严的。我们认识她们,如同识得自己的芳邻。如今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听不见布谷鸟的鸣叫,分不清蒲公英和雏菊,闻不见桂花的暗香,却对网络游戏中的人物如数家珍,他们是远离泥土和大 地的孩子,远离花草、树木、溪流、小鸟的孩子。他们张张嘴巴,唤不出几朵花的名字,生活在尘世的他们是多么孤单。漫画家钱海燕说,希望在临终前,给我一个月的闲暇,我想知道世界上每一朵花的名字。多么有情趣又温情的女子啊! 蜘蛛结网一课,用笔极简极淡,六七岁的孩子,见一张蜘蛛网中落了一只蜻蜓,他执杆挑破蛛网,
17、救出了小蜻蜓。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用情如江河开阔,润物无声,人类的仁慈和悲悯才是尘世的大爱。 上苍俯视着救蜻蜓的孩子,俯视着人类的良善与仁爱之心。 勿贪多一课,很有趣。读之,余味悠长。孩子将手 伸进瓶中取糖果,手里攥了大把,握满糖果的手在瓶中取不出了,急得大哭起来。身旁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 “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文章虽小,蕴含人生之哲理。贪欲之念是生命痛苦的根源。自孩童时,父母就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吃东西时,白发的祖母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意思是吃得过多,难以消化。我们童年时懂得的道理,其实够我们受用一生。勿贪多,教我们懂得节制与取舍。 如今有些贪官,
18、利用手中权力无休止的索取和占有财富,不知道他贪婪的手自瓶中索取的是糖果,还是砒霜? 天然之美一文,郑家姐妹俩人,姊喜 清洁,谓清洁为美,妹喜妆饰,谓妆饰为美。二人争论不决,乃问母,母说: “清洁为天然之美,且有益于卫生。妆饰为人工之美,复近奢侈,吾以清洁为佳。 ”如今有许多的母亲,爱慕虚荣,为了让女儿出人头地,一夜成名,带着花样年华的女儿去医院整容。郑氏姐妹多么幸运,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告诉女孩什么是美?天然就是美。其实,一位女子,若想花容永驻,与其化妆和整容,不如多读几本好书。 年幼的孩童,人生犹如一张洁净的白纸,教育就是在白纸上严谨的作画,而不是肆意涂抹。教育就是给人一个清白有节的人生。 文
19、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 引领我们,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 一本老课本如百年的月光,洒满你心灵的每一寸空间。佛家言,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一个生命就是一条河流,那么邂逅一本好书,心中就有了一轮明月。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富有想象、充满抒情的笔调来写民国的旧课本,流露出对民国旧课本的由衷喜爱。 B文章多角度地反复描写民国旧课本的书香和温情,其中暗含对比,作者意在借此贬斥当今的课本,表现出明显的怀旧思想。 C “我不禁要嫉妒起民国的孩 子 ”,一个 “嫉妒 ”即传达出作者对民国的孩子能
20、看到丰子恺先生充满温情的课文插图的羡慕之情。 D “上苍俯视着救蜻蜓的孩子,俯视着人类的良善与仁爱之心 ”一句,形象生动,从一个角度表现了蜘蛛结网选文的精妙。 E第 至 自然段选取具体事例,具体表现民国旧课本不唱高调、人性温暖等特点,意在彰显全文的主旨 多读几本好书。 【小题 2】作者认为民国的老课本 “经得起日月细细翻阅 ”,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3】文章以 “百年的月光 ”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小题 4】民国的老课本给我们诸多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好书对教育的作用的思考。( 6分) 答案: 【小题 1】: B、 E
21、 【小题 2】( 1) 文字简静美好,有悠久的历史积淀 ,意蕴深长,温润而有情感与力量;( 2) 书中图文并茂,倾注了大师们的心血 ,静气流淌,童心盎然,能给生命以温暖和润泽;( 3) 课文贴近生活,用笔简淡,富有情趣 ,透着人性温暖,蕴含人生哲理,教给做人的道理。 【小题 3】以 “百年的月光 ”比喻民国旧课本,( 1分)意在突出民国旧课本具有温暖生命、润泽心灵、穿透光阴的持久力量。( 3 分)以此为标题,形象生动,含蓄而 有韵味,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小题 4】示例一:好书提供积极的教育引领。好书具有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唤醒生命,润泽灵魂,给人清白有节的人生,让人受用不尽。任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四川省 自贡市 普高三 第一次 诊断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