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2011学年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 学年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分,共 10分 ) (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 (诗经 卫风 氓) ( 3)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 4)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 7)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王羲之兰亭集序) ( 8)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 9)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 10)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答案:( 1)粪土当年万户侯 ( 2)渐车帷裳( 3)长路漫浩浩( 4)乌鹊南飞( 5)羁鸟恋旧林( 6)一觞一咏( 7)俯察品类之盛 ( 8)徘徊于斗牛之间( 9)如泣如诉( 10)渺沧 海之一粟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匏( po)樽青荇( xng) 契( q)阔谈 流觞( shng)曲水 B会稽( j)修禊( x)山川相缪 (
3、lio)妖童媛 (yun)女 C庐冢( zhng)訾( z)詈蓊蓊郁郁 (wng)酾( sh)酒临江 D公姥( lo) 敛裾( j)周公吐哺 (p)夙( s )兴夜寐 答案: B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稀疏 姿态袅娜 渺茫 没精打彩 B面庞 繁芜丛杂 涸辙 心急如焚 C斑驳 沧海桑田 焦灼 义愤填膺 D凄惨 越陌度阡 猗郁 体无咎言 答案: A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奥运圣火传递期间,四川省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特大地震灾害。 B我有一个梦想一文道出了作者及所有黑人对平等、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读来楚楚动人。 C一批又一批大 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
4、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D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思考人生,写下了富有思想性的佳作病榻杂记,可以说是季老 “思想不老 ”的极好写照。 B王老师是前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 5月 9日 17时 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 19.59万人次。 D 2009年 12月 21日中午,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抵达台湾,他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第四次
5、“陈江会 ”开场。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或取诸怀抱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 “学术成果 ”,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 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 “公认 ”,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
6、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 “采诗说 ”和 “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 “采诗 ”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 “采诗 ”说相配合的, 便是大、小雅的来自 “公卿至于列士 ”的 “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 “召公谏厉王 ”中的一个孤证,且这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 之 “诗 ”,是否为公卿
7、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 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 “献诗 ”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 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 “国风是民歌 ”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 认为这种尴
8、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这是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 速狻嬗鞘苜猓 托 狻 br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 “天堂的三个元素 ”来评述这首诗。美
9、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 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 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 305 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 “诗 ”,我们要把它当 “诗 ”来读。只有这样,才能
10、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 月出 ,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 “天堂的三个元素 ”。 B是为了说明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 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 “诗 ”,我们要把它当 “诗 ”来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 “学术成果 ”,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 “采诗说 ”、 “献诗说 ”、孔子是
11、诗经的主编者、 “国风是民歌 ”等问题看来已被 “公认 ”,但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 “诗 ”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 诗歌的清誉。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 “诗 ”,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 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人们总是殚精竭虑通过读 “诗 ”来解诗经的 “谜 ”,这种不把诗经当“诗 ”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云南省 蒙自 高级中学 上学 期期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