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瓦特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所以选 D 考点:物理单位 点评:电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图( a)、( b)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相等且不变,若电流表 A1、 A3的示数相等,则电阻 R、 R1、 R2的大小关系有 A R=R1+R2 B R=R1 C
2、 RR2 D RR2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电流表 A1、 A3的示数相等,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根据 可知:( a)图中的总电阻 R总 和( b)图中的电阻 R相等,即 R总=R; 并联电路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R R1, R R2 所以选 D 考点:欧姆定律,电阻的并联。 点评:由( a)电路图可知 R1、 R2并联, A1测干路电流;由( b)电路图可知电路为 R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当 A1、 A3的示数相等时两电路总电阻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三电阻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图所示电路,两只灯泡 L1和 L2上分别标有 8V 4W和
3、4V 1W,将它们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加在 8V的电源上,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从b端向 a端滑动时,假设两灯的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 a滑动时,灯 L1两端的电压与灯 L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2 1 B电流对两灯做功快慢相同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移动到 a端时,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D当把两灯并联在 4V的电源两端时,灯 L2比灯 L1亮 答案: ACD 试题分析: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 因为 I1I2, 所以两灯泡串联不可能同时正常发光,故 C不正确,符合题意; 两灯泡的电阻: , 因为两灯电阻相等,串联电流相等
4、,所以电压相等, A不正确。符合题意 因为两灯电阻相等,串联电流相等,电压相等,所以亮灯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 B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公式 可知,在电压相同时,两灯的的实际功率相同,所以 D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欧姆定律,电功率 点评:( 1)由灯泡的铭牌求出两灯泡的额定电流,若两灯泡的额定电流相等则两灯泡可以同时正常发光,否则不能同时正常发光;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两灯泡的电阻; ( 2)由电路图可知,三用电器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 P=I2R可知两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比较两者灯泡的亮暗 关于电磁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是由磁感线组
5、成的 B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C导体中的负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一定产生磁场 D利用撒在磁场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方法,是建立理想模型法,磁场不是有磁感线组成的,故 A错误; B、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故 B正确; C、负电荷定向移动可以产生电流,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 C正确; D、利用铁屑可以看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但看不到方向,磁场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故 D错误 所以选 B、 C 考点:磁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点评:( 1)磁场是看不见的,却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磁感线是形象、直
6、观地描述磁场的方法,能看见,却是假的; ( 2)磁场看不见,可以通过它表现 的性质来认识它,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 3)奥斯特实验告诉我们,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可以生磁; ( 4)磁场的分布情况可能通过撒铁屑的方法粗略观察,用铁屑可以看出磁场的强弱 小莉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c/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等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定相等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
7、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初温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酒精的末温可能比砂石的末温高 答案: ACD 试题分析: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等,是正确的,例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定相等,是错误的,例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一定多,由公式 可知,铝的比热容大,所以放出的热量多。 C正确 D由于不知道酒精和砂石的质量关系,所以初温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酒精的末温可能比砂石的末温高。所以 D正确 所以选 ACD 考点:比热容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比热容表解决
8、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不变量与变化量的关系,和应用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 “白气 ”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将 -18 的冰块放在冰箱的 0 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 板吸收了热量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冬天室内与室外温差较大,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窗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物质的凝华现象;此选项正确;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 “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此选项
9、错误; C、由于温度是大于冰本身温度的,所以冰会吸热直至 0 ,所以冰的内能一定增加;此选项正确, D、锯木头时,克服摩擦对锯条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此选项错误 所以选 AC 考点:物态变化 点评: 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物体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空气做功),二是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锯木头时,对锯条做功,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 S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是 A2示数的 2倍。关于三个电阻的阻值关系,一定的是 A R2 2 R1 B R2 2R3 C R1 R2 D R1的功率
10、 P1 R3的功率 P3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三电阻并联, 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I2+I3,电流表 A2的示数为 I1+I2, I2+I3=2( I1+I2), I3=2I1+I2 所以选 D 考点:电路分析,欧姆定律 点评: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并联,电流表 A1测 R2、 R3支路的电流之和, A2测 R1、 R2支路的电流之和;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它们之间的电流关系,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确定三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 L和电阻
11、 R外,其它元件均完好,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电阻 R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一定是灯 L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可能是电阻 R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可能是灯 L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如果电阻 R断路,电流表断路,示数减小为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增大但 R短路时,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也有可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灯 L断路,整个电路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减小为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电阻 R短路,电路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相当于与导线并联示数减小为零此选项符合题意; D如果灯 L短路,电路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12、,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增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电路故障的判断 点评:电流表示数增大,说明电路电阻减小(可能是用电器短路或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说明与之并联的导体发生断路或与之串联的导体发生短路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 0 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温度相同的两块铁,它们具有的内能相同 D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温度为 0 的物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动能不为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势能不为零,所以温度为 0 的物体的内能
13、不为零, A说法错误; B、物体的内能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也可能与温度低的物体内能相等,也可能低于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 B说法错误; C、因为不知道两块铁的质量,所以我们不能确定温度相同的两块铁哪个内能大,哪个内能小, C说法错误; D、由于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物质的量、种类、温度、体积都相同,所以它们 具有的内能也相同, D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内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以下知识: ( 1)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是物体的内能; ( 2)物体内能与物体的种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温度、物质的体
14、积有关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 S1保持闭合状态,当开关 S2由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时,示数增大的电表是 A电流表 A1和电压表 V1 B电流表 A1和电压表 V2 C电流表 A2和电压表 V1 D电流表 A2和电压表 V2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开关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 1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等效电路图如图 2所示示 开关 S2闭合前后电压表 V1始终测电源的电压, 电压表 V1的示数不变; 开关 S2闭合前电压表 V2测串联电路 R1两端的电压,闭合后测电源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开关闭合后 V2的示数增大; 开关 S2闭合前电流 A2测串联电路的电流,
15、闭合后被短路, 电流表 A2的示数减小; 电阻越串越大、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根据 可知,开关 S2断开前测串联电路电流、开关 S2闭合后测 R1简单电路电流, A1示数增大 所以选 B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会分析开关闭合前后电路的变化和电表所测电路原件的判断。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铁钉 B食盐水 C塑料笔杆 D铅笔芯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钉、铅笔芯、食盐水都容易导电,所以它们在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 而塑料笔杆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导电,所以它是绝缘体 所以选 C 考点:导体、绝缘体 点评:正确区分导体和绝缘体是解决本
16、题的关键,导体善于导电,绝缘体不善于导电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等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 变快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B把湿衣服晒在室外通风处 C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 D酒精灯不用时要加盖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地膜覆盖农田减小了蒸发面积,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变慢。 B、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空气流动,即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蒸发加快 C、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后减小了蒸发面积,同时控制了空气流动,可使蒸发变慢。 D、给酒精灯加盖既减小了蒸发面积,更控制了空气流动,可使蒸发变慢。 所以选 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 点评:要解答本
17、题需掌握: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都可以加快蒸发 在图所示的四种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冰箱 B笔记本电脑 C排风扇 D电饭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电冰箱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轮转动工作的,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B、笔记本电脑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C、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D、电饭锅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给食物加热的; 所以选 D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 点评: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一方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电流的热
18、效应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下面的几个例子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放在冰箱中的食品温度降低 B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壁发热 C冬天利用热水流过暖气片来取暖 D用暖水袋暖手,手会感到暖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电冰箱中的食物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 B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和气筒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 C冬天利用热水流过暖气片来取暖,是热水放出热量,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D、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
19、能。 所以选 B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点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 量的是 A秋日清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B细雨过后,山涧中雾的形成 C炎热夏日,泼洒的水迅速干了 D寒冷冬天,地面上冰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放热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 C、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D、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的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放热 所以选 C 考点:物态变化 点评:( 1)物态
20、变化有六种形式: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 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 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B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会有电流 C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该导体的电阻是零 D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B电路两端有电压,如果电路是断路,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D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表示用电器做功越快,但做功的多少还与时间有关。
21、所以选 A 考点:电流、电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的方向,电压的作用,电功率的概念,都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某档案馆的保密室进出门有下列要求:甲、乙两资料员必须同时用各自的钥匙( S 甲 、 S 乙 分别表示甲、乙两资料员的钥匙)使灯亮才能进入保密室;而馆长只要用自己的钥匙( S 馆长 表示馆长的钥匙)使灯亮就可以进入保密室。下图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资料员必须同时用各自的钥匙使灯亮才能进入保密室说明两者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即为串联; 馆长只要用自己的钥匙使灯亮就可以进入保 密室说明馆长的钥匙开关与与甲、乙资料员钥匙开关并联,且灯泡位于干路;
22、由选项可知 C符合, ABD不符合 所以选 C 考点:串联、并联电路的设计。 点评: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关系判断甲、乙两资料员开关之间的关系和馆长钥匙之间关系,然后判断灯亮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实验题 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放热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20 20.5 21 温度 / 70 64 59 56 52 49 48 48 48 48 47 44 21 21 2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开始计时起,第 5.5min时的数据没有记录,请你根据规律写出一个可能的温度值 ;当该物质温度为
23、64 时,其状态是 态(选填“固 ”、 “液 ”或 “固液混合 ”);这种物质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答案: (或 45) 液 晶 试题分析:( 1)分析前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每隔 0.5分钟,该物质的温度大约降低 1或 2 ,所以温度可能是 46(或 45) ( 2)当温度为 64 时,物体温度还没有到达凝固点,因此处于液态 (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 3到 4.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 48 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 故答案:为: 1.5;液;晶体 考点:物质的凝固特点 点评: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液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北京市 燕山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