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 T 105-2023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pdf
《DB5306 T 105-2023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06 T 105-2023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昭通市地方标准DB5306/T 105-2023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2023-05-26 发布2023-07-26 实施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6ICS 65.020CCS B 05DB5306/T 105-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清凤、胡祚、宋维际、白艳菊、李周、赵洁、普春、王晓娇、刘元剑、杨代芬、谢菲。DB5306/T 105-20231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关键环节
2、质量控制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基础设施、苗期质量管理、收获期管理、储藏管理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温网室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331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 18133 马铃薯种薯GB/T 29376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GB/T 29378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NY/T 267
3、8马铃薯6种病毒的检测RT-PCR法SN/T 1135.9马铃薯青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SN/T 1723.1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白线虫检疫鉴定方法DB5306/T 18昭通市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规程DB5306/T 71昭通市马铃薯品种真实性和种薯纯度鉴定DNA分子标记DB5306/T 72昭通市马铃薯原原种雾培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脱毒苗经检测确认不带马铃薯 X 病毒(PVX)、马铃薯 Y 病毒(PVY)、马铃薯 S 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 M 病毒(PVM)、马铃薯 A 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试管苗
4、。3.2原原种在防虫网室、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用脱毒苗在容器内或在基质中生产出的符合相应质量标准的种薯。3.3雾培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DB5306/T 105-202323.4栽培苗用于生产原原种的种苗。3.5假植苗用脱毒试管苗按一定规格定植于温室或标准网室等设施内,经炼苗、生根培养后,供雾化栽培用的幼苗。3.6关键环节特指在生产中对种薯质量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苗期质量管理、收获期管理、储藏管理等环节。4质量要求马铃薯原原种田间植株、原原种质量标准符合 GB 18133。脱毒苗的真实性和纯度检测方法参照DB5306/T 71
5、。5基础设施要求5.1温网室要求5.1.1环境要求进行原原种生产的温室或网室建造环境要符合 GB/T 29376 要求。5.1.2设施要求5.1.2.1温网室温网室建造要符合 GB/T 29376 要求。5.1.2.2缓冲间缓冲间外设洗手池。缓冲间规格为 150cm200cm,设两道门(门不能正对),进入的第一道门处设外吹风帘,地面设 50cm60cm10cm 消毒池,消毒池内放海绵垫,海绵垫高度与消毒池面持平。5.1.3消毒5.1.3.1缓冲间消毒用 0.1%的高锰酸钾作消毒液,设施使用期消毒海绵垫应保持湿润。每 7d10d 用 50%多菌灵 800倍液对缓冲间进行消杀。5.1.3.2基质消
6、毒5.1.3.2.1移栽前 20d,所有基质均采用蒸汽高温消毒,消毒温度 85,消毒时间 30min。5.1.3.2.2消毒后立即取样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检测方法参照 GB 7331,符合生产要求后方可使用。5.1.3.3雾培营养液消毒DB5306/T 105-202335.1.3.3.1雾培营养液要进行青枯病病菌检测,检测参照 SN/T 1135.9 中方法执行。5.1.3.3.2需要消毒的雾培营养液采用超声波紫外杀菌器消毒,设置参数为超声频率 20kHz,功率500w,紫外线照射剂量 30mJ/cm2,杀菌时间为 10s。5.1.3.4温网室及其内部设施消毒按 GB/T 29376 中
7、规定执行。5.1.3.5凡是进入室内的生产用具应清洗干净,并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全面喷洒消毒。5.1.3.6工作装 7d 清洗一次,并用紫外灯消毒。5.1.4人员管理5.1.4.1进入生产大棚时,工作人员的准备、操作应符合 GB/T 29376 要求。5.1.4.2非工作人员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进入温网室。若进入温网室,需穿消过毒的白大褂、鞋套或消过毒的专用拖鞋。5.1.4.3刚从茄科植物地里出来的人员,经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生产大棚。5.2苗床处理5.2.1地面栽培苗床间设走道,育苗池底部用水泥抹平。移栽前 7d 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全面喷洒消毒。5.2.2雾化栽培苗床为悬
8、空设计,栽培槽内设施用 50%多菌灵 800 倍进行喷雾消毒。5.3温网室内外杂草处理移栽前一周,人工去除温网室内外杂草。再用 50%乙草胺配制成 300 倍药液,喷施于温网室内部及室外 1m 内地面。6苗期质量控制管理6.1栽培苗移栽6.1.1脱毒苗移栽6.1.1.1取苗要求。移栽时,将脱毒苗从培养容器中取出,用自来水洗净根系黏附的培养基,然后使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泡消毒 5min。捋顺每棵苗,避免根系损伤。6.1.1.2移栽苗选择。选择根系发达,叶深绿,茎秆粗壮的脱毒苗移栽。6.1.1.3移栽苗剪尖。需剪尖的移栽苗按 DB5306/T 18 方法进行剪尖。剪尖前,工作人员要用 75%
9、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并用浸泡在 75%百菌清 800 倍液中的剪刀进行剪切。剪切时应有多把剪刀轮换消毒使用,一苗一换。6.1.1.4移栽要求。脱毒苗移栽时,品种间应顺序进行,避免交叉进行。6.1.1.5移栽方法。参照 GB/T 29376 执行。6.1.2雾培假植苗移栽按 DB5306/T 72 方法执行。DB5306/T 105-202346.2苗期管理6.2.1标示品种每移栽完一个厢面或一个品种,厢面上插入品种标示牌,标示牌上注明品种名称、扦插日期、种苗类型,并填写品种分布图。6.2.2苗床检查检查方法按照 GB 18133 要求执行。全生育期随时检查,及时拔除病株杂株。6.2.3苗期抽检
10、6.2.3.1植株抽样方法。移栽后 30d 和 60d 各进行一次抽样检测,每 667m2 随机取 9 个点,每个点随机抽取 4 株植株。6.2.3.2检材取样要求。检测时,用 75%酒精消毒过的的工具进行取样,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植株。6.2.3.3检测方法。按 NY/T 2678、SN/T 1135.9、SN/T 1723.1 执行。6.2.4网室检查随时检查生产网室,保持网室的塑料薄膜和防虫纱网无破损。6.3病虫草害的防控6.3.1温网室周围杂草及虫害的防控定期清除温网室外杂草、残枝,每隔 7d 喷施一次敌敌畏 1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 4000 倍液防虫。6.3.2苗期病虫害防控苗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06 1052023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105 2023 马铃薯 原种 生产 关键环节 质量 控制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