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9 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0,分数:90.00)1.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所作的规定。(分数:1.00)A.技术B.技术规范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D.技术标准2.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分数:1.00)A.规范性B.强制性C.约束性D.标准性3.(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分数:1.00)A.环境标准B.环境措施C.环境指标D.环境质量标准4.( )提供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分数
2、:1.00)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地方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分数:1.00)A.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杏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6.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分数:1.00)A.国家级和地方级B.地方级C.行业级D.企业级7.( )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分数:1.00)A.国家标准B.环境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
3、方法标准8.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分数:1.00)A.功能分类 保护水域功能B.功能分类 保护水环境质量C.区域综合 治理水域功能D.区域综合 治理水环境质量9.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分数:1.00)A.使用目的B.管理目的C.检测目的D.排放标准10.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分数:1.00)A.污染物数量B.污染物排放浓度C.污染
4、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11.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分数:1.00)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12.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分数:1.00)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泛参与原则13.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分数:1.00)A.可行性分析B.环境因素分析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14.下列识别方法中
5、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分数:1.00)A.矩阵法B.网络法C.数值模拟法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15.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分数:1.00)A.主要特征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分数:1.00)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要素D.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17.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 )级。(分数:1.00)A.1B.2C.3D.418.不属于
6、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分数:1.00)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D.环境功能区划19.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分数:1.00)A.工程性质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C.污染物排放特点D.工程建设过程20.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 )类功能区。(分数:1.00)A.1B.2C.3D.421.特征污染物指( )。(分数:1.00)A.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C.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22.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
7、源中心点(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分数:1.00)A.2B.3C.4D.523.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分数:1.00)A.几何高度最高B.几何高度最低C.测量高度最高D.测量高度最低24.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分数:1.00)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2
8、5.(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分数:1.00)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26.一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 )。(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7.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8.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 )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分数:1.00)A.最低者
9、B.中级C.低级D.最高者29.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0.( )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分数:1.00)A.一、二级B.二、三级C.三、四级D.一、四级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分数:1.00)A.2B.4C.5D.632.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分数:1.00)A.过往的B
10、.近几年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 )途径。(分数:1.00)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34.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 )。(分数:1.00)A.监测因子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35.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问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分数:1.00)A.4B.5C.6D.736.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分数:1.00)A.6B.8C.
11、10D.1237.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分数:1.00)A.0.6B.1.3C.1.2D.1.43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构成。(分数:1.00)A.专题B.专项C.总则D.区域功能39.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分数:1.00)A.5B.10C.15D.204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景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分数:1.00)A.小于 30B.大于 30C.小于 20D
12、.大于 204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 )采样捕集空问,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分数:1.00)A.2000B.2200C.2500D.270042.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分数:1.00)A.58B.38C.49D.152043.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1.00)A.大于 40kmB.小于 40kmC.小于 50kmD.大于 50km44.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
13、征调查的基础上,对( )状况进行评价。(分数:1.00)A.区域生物群落B.区域生态系统C.区域生物种群D.区域生态环境45.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数:1.00)A.1 年B.2 年C.3 年D.4 年46.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此种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为( )。(分数:1.00)A.生态机理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47.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 )(北京时问 08
14、 点)的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1.00)A.每日 1 次B.每日 2 次C.每日 3 次D.每日 4 次48.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数:1.00)A.6B.12C.24D.3649.低于第( )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分数:1.00)A.1B.2C.3D.450.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 )的排放量。(分数:1.00)A.含热量大的冷却水B.冷却水
15、C.不含热量的冷却水D.含热量的冷却水51.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分数:1.00)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52.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是大于等于( ),或者只含有随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 )。(分数:1.00)A.2,8B.2,10C.3,8D.3,1053.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 )处理方式。(分数:1.00)A.分类B.分级C.分层D.集中54.
16、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内,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 )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分数:1.00)A.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B.水域功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范围C.水域功能水环境中污染物标准要求的范围D.水域功能标准要求的范嗣55.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 )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分数:1.00)A.污水排放方式B.河流流向C.污水排放量大小D.河流规模56.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 )。(分数:1.00)A.排放范围B.
17、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C.环境评价范围D.现状调查直径57.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 ),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分数:1.00)A.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B.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C.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时D.枯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58.( )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分数:1.00)A.冰封期较长的水域B.平水期的水域C.丰水期的水域D.枯水期水域59.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 )进行。(分数:1.00)A.丰水期B.枯水期C.平水期D.冰封期60.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18、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分数:1.00)A.评价范围B.评价级别C.评级类型D.评价方法61.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 ),一般不进行实测。(分数:1.00)A.数学分析法B.大众参与C.模型分析法D.收集资料的方法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 )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数:1.00)A.评价对象B.供水水源C.环境影响分析对象D.供水水样分析6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 )临界量的功能单位。(分数:1.00)A.等于B.等于或超过C.等于或低于D.超过64.地
19、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 类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 )的建设项目。(分数:1.00)A.水环境变化B.水质变坏C.水体平衡破坏D.水质污染6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呵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 )、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分数:1.00)A.工程调查B.工程分析阶段C.工程环境分析方法D.环境特征分析6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备阶段,在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之后,需确定评价上作等级和( )。(分数:1.00)A.评价内容B.评价目标C.评价重点D.评价范围6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
20、( )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分数:1.00)A.评价重点B.评价范围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D.初步工程分析68.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 )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数:1.00)A.生产运行B.建设期C.施工期D.服务期满后69.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中废水渗漏引起地下水( )、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数:1.00)A.水域面积B.水位C.水文变化D.水质70.I 类和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分数:1.00
21、)A.水文条件B.水质条件C.影响类型D.水污染源分析71.地下水环境影响中的 I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分数:1.00)A.水质条件B.气象条件C.水文地质条件D.包气带防污性能72.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 ),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分数:1.00)A.污水水污染物数量B.污水水质指标数量C.污水水质变化情况D.污水水质指标变化73.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
22、一致时,取( )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分数:1.00)A.低级B.中级C.较高级D.高级7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分数:1.00)A.引起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B.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C.引起的地下水水温气候变化情况D.引起的地下水微生物群的变化情况75.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下水( )产生的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人侵、湿地退化等。(分数:1.00)A.水位下降B.
23、水质变化C.断面垂线变化D.横断面的变化76.对于改、扩建 I 类建设项目,必要时监测范围还应扩展到( )。(分数:1.00)A.地表层B.断面层C.包气带D.水平面7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 I 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 )为调查评价范围。(分数:1.00)A.地下水水位B.地下水块段C.地下水质条件D.地下水水文条件78.对企业或生活废(污)水污染源中的排放口,应测定其位置,了解和调查其( )、排放方式(如连续或瞬时排放)、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状况等。(分数:1.00)A.
24、排放量,排放途径和去向B.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途径和去向C.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去向D.排放量,排放途径79.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 )级。(分数:1.00)A.1B.2C.3D.480.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 )来表示.分为大、中、小三级。(分数:1.00)A.影响直径B.影响半径C.水位高度D.水质变化8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要求中指出,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 )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数:1.00)A.1B.1.5C.2D.2.582.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以能说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2019 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师 考试 技术 标准 模拟 试题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7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