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讲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讲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7讲大气环流与气候学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7讲 大 气 环 流 与 气 候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移动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A 与 G(填符号),动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是 C 与 E(填符号)。2 写出三圈环流的名称:a 低纬环流圈,b 中纬环流圈,c 高纬环流圈。3 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1)气压带:A 赤道低气压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E 副极地低气压带,G 极地高气压带。(2)风带:B 东北信风带,D 盛行西风带,F 极地东风带。4 7 月份,图中 C 气压带的位置会向北移动。【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
2、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2受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一般来说,纬线 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3、(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考向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考题引领1(2018江苏扬州模拟)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2)热带辐合带( )A夏季北
4、移,冬季南移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4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解题关键】 注意图中横坐标对应的纬度及气流的运动状况。【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可知,图中为北半球信风,为南半球信风,为东北风,为东南风。由赤道附近高空流向南半球副热带高空,为西北风(西风);由赤道附近高空流向北半球副热带高空,为西南风(西风)。第(2)题,热带辐合带与赤道低气压带大致吻合,北半球夏季时北移,冬季时南移;南半球夏季时南移,冬季时北移。其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影响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答案】 (1)D (2)D变式训
5、练1读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 a、b、c、d 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等压面向上隆起 b 地空气受热上升c 地气压高于 b 地气压 d 地气压最低A BC D(2)若 a 地为副热带地区,则 Q 地的风向可能是(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西南风A BC 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由于大气垂直运动,近地面 a 地气流下沉,为高压,等压面向上隆起,而 b 地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凹陷。根据气压分布规律知,四地气压大小应为 PaPbPcPd。根据图示并不能确定 b 地气流上升是由空气受热引起的。第(2)题,若 a 地为副热带地区,则当其位于北半球时,b 地
6、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 Q 地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当其位于南半球时,Q 地位于南半球信风带,其风向5为东南风。答案:(1)B (2)D考向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题引领2(2013新课标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1)(2)题。(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 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题关键】 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解析】 第
7、(1)题,降水少、气温高、光照强都不易形成雾,而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驱散。第(2)题,S 市位于 30N40N 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 (1)C (2)D变式训练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模拟)下图为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6(1)图示为( )A北半球 1 月 B北半球 7 月C南半球 1 月 D南半球 7 月(2)图示季节( )A甲处洋流为逆时针B丙处气压中心势力最强C乙处正值高温多雨D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可知图示为北半球,C、D 项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高压中心分布在海洋上,低压
8、中心在陆地上,北半球是夏季,一般用 7 月表示,A 项错误,B 项正确。第(2)题,图示季节北半球是夏季,甲处是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方向,A 项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丙处气压中心势力较弱,B 项错误;乙处是地中海气候,正值高温少雨季节,C 项错误;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D 项正确。答案:(1)B (2)D考点二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1 根本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72 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气压中心 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陆地
9、上形成强大的高压,海洋上仍保留低压。3 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气压中心 N 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仍保留高压。4 季风环流8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 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9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 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10注意:除亚洲东部、南部外,澳大利
10、亚北部南北美洲东南沿海和非洲的一些地区也存在季风环流,但这些地区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11考向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考题引领1(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解题关键】 注意此时的时间及天气特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受海陆分布影响的气压带、风带的变化。寒露时节即 10 月 8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已经进入深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已经南移,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大气 环流 气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