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1 师说(第 1 课时)1作家作品韩 愈 是 唐 代 著 名 的 _和 _, 是 _的 倡 导 者 。 在 文 学 史 上 , “古 文 ”的 概 念 是由 韩 愈 提 出 来 的 。 他 所 谓 “古 文 ”, 是 和 当 时 流 行 的 重 词 藻 、 轻 内 容 的 骈 文 相 对 立 的 , 即 奇 句 单 行 , 以 儒家 思 想 为 基 本 内 容 , 取 法 先 秦 两 汉 文 体 的 散 文 。 唐 初 , 承 六 朝 之 弊 , 文 风 浮 靡 , 言 之 无 物 , 虽 有 陈 子 昂 、李 华 、 独 孤 及 、 萧 颖 士 、 梁 肃 等 人 反 对 , 但
2、效 果 不 大 。 直 到 韩 愈 、 柳 宗 元 , 由 于 在 创 作 实 践 和 理 论 上 均 有巨 大 成 就 , 才 掀 起 一 个 “古 文 运 动 ”, 把 文 章 从 形 式 主 义 的 桎 梏 中 解 放 出 来 。 这 种 “古 文 运 动 ”, 实 际 上是 以 复 古 为 解 放 , 目 的 在 继 承 古 人 用 通 俗 平 易 的 语 言 抒 情 达 意 的 优 良 传 统 。 只 要 看 韩 愈 主 张 写 文 章 要“唯 陈 言 之 务 去 ”, 学 习 古 人 文 章 要 “师 其 意 , 不 师 其 辞 ”, 强 调 “文 从 字 顺 ”, “词 必 己
3、出 ”, 就 可 见 这 实际 上 是 一 种 文 风 和 文 学 语 言 的 革 新 运 动 。 至 于 以 儒 家 思 想 为 基 本 内 容 , 近 代 学 者 多 加 诟 病 , 但 在 当 时 却 有着 “攘 斥 佛 老 ”, 反 对 藩 镇 割 据 , 维 护 全 国 统 一 的 作 用 , 是 有 积 极 意 义 的 。 韩 愈 在 文 学 上 的 主 张 和 创 作 实践 , 对 后 世 有 深 远 影 响 , 后 世 称 韩 、 柳 和 宋 代 的_、 _、 _、 _、 _、 _为 _。 他 的 著 作 收 在_里 。2写作背景魏 晋 以 来 , 门 第 制 度 十 分 严
4、格 , 分 为 高 门 和 寒 门 , 门 第 观 念 严 重 破 坏 了 从 师 学 习 的 风 气 。 到 唐 代 , 魏晋 以 来 形 成 的 门 阀 制 度 仍 有 沿 袭 , 关 于 韩 愈 写 此 文 的 背 景 , 从 柳 宗 元 的 答 韦 中 立 论 师 道 书 中 一 段 可见 一 斑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
5、颜而为师”,并著师说这一千古佳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 ) 或不焉(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子蟠( 经传( ) 师襄( ) 贻( ) 近谀(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师说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君子不齿(5)圣人无常师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8)作师说以贻之1散文家 诗人 “古文运动”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文集3Du fu tn chng dn pn zhun Xing y y4 (1
6、)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一种。 (2)岂,难道。 (3)无论。 (4)鄙视,不屑一提。 (5)固定的。 (6)不一定。 (7)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赠送。1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全段用总提分承方式:前两句总提,中间两句承“解惑” ,后三句承“传道” 。据此全段分三小层,即教师的任务、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择师的标准为全篇立论的依据。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并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古”指两汉以前, “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 “必有师”
7、,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总领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 “所”具有代词性质, “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 “所”指代“老师” ,译为“他” , “以”译为“靠” 。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句中的“道” ,包含“仁” “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 ;“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第二层:反面论述无师
8、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三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六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这些分句表明贵贱长少不是择师标准。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 “知”是“了解、知道” 。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3还是比我小呢!”这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后几句说的才是择师标准。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 “所存” ,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 ”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
9、, “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2说说第 2 段与第 1 段是怎样联系的?第 1 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第 2 段以第 1 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 1 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3第 2 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第 2 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第一层为例):第一层:(开头至“其皆出于此乎” )首句是提挈全段的,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
10、也” ,表示停顿。这句话前人认为是“似起似承” ,是因为它既提示了本段的内容(将论述“师道之不传”的危害及原因) ,又兼有过渡的作用(上文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由此开始说“今” ) 。本层用“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做对比论述:先对比学风(“从师而问”和“耻学于师” ) ;后对比结果(“益圣”和“益愚” ) 。 “今之众人”指士大夫之族,文言文中常有这种以全代偏的辞格。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危害。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 “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 “此”指代“从师与否” 。4第
11、 3 段与第 1 段关系怎样?第 3 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 1 段中的论点。5第 4 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 “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 。 “作师说以贻之” ,句中“贻”意为“赠送” , “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 2 段, “能行古道”照应第 3 段。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A贻(y) 嗟乎(ji) 针砭时弊(bin)B蹉
12、跎(cu) 严谨(jn) 不拘于时(j)C鞭笞(ch) 阿谀() 杀一儆百(jng)D沏茶(q) 联袂(mi) 不屑一提(xi)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
13、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D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 马说都属“说”一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11 课时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