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5 杜甫诗三首(课时 2)1写作背景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 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 712年,这首诗是他 55 岁时
2、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2文学常识古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
3、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3一词多义(1)去一去紫台连朔漠_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_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_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_2只恐夜深花睡去_(2)独独留青冢向黄昏_ 百年多病独登台_(3)病百年多病独登台_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_相
4、如每朝时,常称病_ 子疾病,子路请祷_(4)急白帝城高急暮砧_ 风急天高猿啸哀_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_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_(5)回渚清沙白鸟飞回_ 奔流到海不复回_虎鼓瑟兮鸾回车_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回车叱牛牵向北_1. (1)离开 距离 除去,去掉 前去,到 表行为的趋向 (2)独自 独自 (3)疾病 泛指疾病 生病,有病 重病,病重 (4)急迫的 迅疾 迫切 着急 急难,危难 (5)回旋 回还, 回来 回转 回环,曲折 掉头1 登高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一个颤颤站立
5、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2概括登高中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3诗人的悲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又孤独无依之悲,白发日多而壮志未酬之痛,潦倒不堪又生病断饮之苦,战乱未已的国难家愁之恨。3读登高一诗,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来描写这些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首 联 和 颔 联 描 写 了 “风 ”“天 ”“猿 ”“渚 ”“沙
6、”“鸟 ”“落 木 ”“长 江 ”八 种 意 象 。 分 别 用 “急 ”“高 ”“啸 哀 ”“清 ”“白 ”“飞 回 ”“萧 萧 ”“滚 滚 ”来 描 写 。 这 些 意 象 共 同 营 造 了 一 种 萧 瑟 凄 清 、 苍 凉 宏 阔 的 意 境 。4 登高一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试分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中心“悲秋” 。在写景中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渚清、沙白) ,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渚、沙) ,有局部景(首联) ,有整体景(颔联)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呼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
7、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世事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 ,因“多病”而造成“停杯” ,在诗的内容上又是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1下列加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环珮(pi) 省识(shng) 潦倒(lio) 朔漠(s)B青冢(zhng) 江渚(ch) 千载(zi) 琵琶(p)C王嫱(qing) 霜鬓(bn) 阴森(yn) 荆门(jng)D边塞(si) 萧森(xio) 阻
8、塞(si) 暮砧(zhn)2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A百年多病独登台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 秋天漠漠向昏黑C生长明妃尚有村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D蜀道之道,难于上青天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别/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9、倒新/停浊酒/杯。5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6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尾联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意蕴丰厚。7补写出下列句子(登高 )
10、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登高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的千古名句是: , 。(2) 登高中写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愁恨无限的句子是: , 。8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 字。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宁静,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之后,他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如他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5于此,是多么需要有一位像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
11、外,杜甫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一)阅读咏怀古迹(其三) ,完成小题。咏怀古迹(其三)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 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 有何效果?3 “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4 咏怀古迹(其三)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
12、”二字不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登高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2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试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对 雪 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
13、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2诗歌的第二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5 杜甫 诗三首 02 课时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