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8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ART THREE,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1)考查范围与形式。近五年考查的主要篇目为课外古代诗词,有些在“浙江省考试说明附录2”的范围内,涉及教材中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对课内篇目一般设置对比鉴赏题,考查次数较少。考查形式主要分三种:课外单独考查;课内外对比或课外对比考查;古诗文一体考查或在现代文中综合考查古诗文。 (2)题量分值。近五年考查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有少量填空题,极少出现选择题,题量一般为12道题,分值为35分。 (3)体裁类别。近五年考查的体裁比较集中,只有诗和词,
2、没有考查过曲,其中诗占据绝对优势,近五年考查了三十余次,而词只考查了八次;在诗歌体裁中,绝句居多,律诗次之。在朝代选择上,唐宋居多,兼有晋元明清。,【考情总结】,(4)主题分布。近五年主要考查了怀古诗、思乡诗、写景诗、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词以婉约派为主。 (5)考点频率。炼字考查了4次;内容理解考查了20次,其中字或词的理解考查了5次,句子理解考查了5次,景物或特点考查了8次,画面描绘考查了2次;分析情感考查了10次,探究情感考查了1次,把握作者志趣考查了1次。在对比阅读中,比较内容考查了3次,比较情感考查了10次,比较类别考查了2次,比较意象考查了1次,比较手法考查了2次;在综合
3、阅读中,主要考查内容的综合理解、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以及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综合分析。,【考情总结】,(6)难度评估。虽然考查篇目多为浅易的古代诗词,但是命题形式繁杂多样,难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考点设置上,虽然侧重于对基本内容的理解、评析,但是在能力层级上的要求逐年提升,出现了对诗歌情感的多元解读与探究,内容、情感、手法的对比,由课内外对比逐渐走向课外对比,还出现了古诗文一体或古今文一体的综合阅读,体现了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较高要求。考生不仅要能读懂课外古代诗歌,还要能和课内或课外的作品进行比较,领会内容、情感、类别、意象的种种不同,能结合相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对古代诗歌的内容、形象或情感进行
4、综合分析与归纳。,【考情总结】,(7)备考提醒。虽然浙江省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难度较高,题目灵活,但是各个地方的考题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对多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比较辨析及选择题,湖州已经连续考查了两年,因此每个地方的考生都要注意研究近两年的考题形式,突破这些题型的审题、解题障碍。另外,虽然考题复杂多变,但是考点趋于稳定,考生要透过考题抓住考点的本质,针对考点逐一训练,寻找突破考点的方法,规范自己的答题格式。,第1讲 课外阅读,2018嘉兴、舟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
5、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注释 滹(h)水:滹沱河。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莫:同“暮”。,考点1 炼字,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4分),技法精讲,【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也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
6、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炼字能力。要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前两联主要是写过去景色的繁茂和生机勃勃,后两联写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连坟冢也看不见了,只剩下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感叹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巨变。围绕“犹”字,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述即可。,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结合全诗,体会句中“”字的意蕴。 (2)“”是千古名句,句中“”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3)诗中“”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技法精讲,【答题思路】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
7、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炼字题的答题要点: (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字不离句”,要想准确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一定不能孤立地看,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2)看看该字有没有运用某种手法,如拟人、比喻、双关等。 (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语言简练,信息全面。 (4)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精讲,【小贴士】 常考的炼字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叠词,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
8、作用和答题要点。 1.动词 统摄全篇,突出动态、变化、气势,有时会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画面动态感,展现鲜明的意境,表现出作者的精神、气概或心情。 示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概。2.形容词 贯穿全篇,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状态,有时会采用修辞方法,使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具体鲜明,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示例:“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奠定了全篇豪迈的感情基调,展现出作者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抒发了词人一心报国的壮志豪情。,技法精讲,3.副词 修饰限制动词,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程度、状态,使事物或人物
9、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更为妥帖地传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情感。示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修饰“见”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的恬淡形象,展现出他闲适的心境。4.名词 名词连用可以凝练地展现出动态的画面,呈现给读者蒙太奇般的剪接镜头,让人深受感染,充分体验当时的意境,体会到作者的心境。示例:“枯藤老树昏鸦”通过一系列的名词,展现出一幅天涯秋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的羁旅苦思和寂寞之情。,技法精讲,5.叠词 叠词在形式上富有节奏与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可以渲染氛围,展现意境,同时传递出作者的独特的心绪。示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属于叠词,富有音韵之美,渲染出时间的漫长久
10、远,表现出作者的绵长无穷的千古兴亡之感。 【答题模板】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点出该字烘托了的意境,或表达了的情感)。,角度一 词句理解,2018金华 古诗阅读。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考点2 品味诗歌语言,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1) ”字看出。颔联中的“(2)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分),技法精讲,【答案】(1)泛
11、 (2)野花落,【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对应内容的梳理。第(1)空根据提示里的“近”与“啭”(鸟婉转地叫)对应(能听到鸟儿婉转地叫可知“近”),可推知“轻”与“泛”对应(因为“泛”所以“轻”)。第(2)空可根据“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推知应填“野花落”(“花”与“枝”有关)。,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句中的“”字,从“”字对应而来。 (2)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3)诗人说“”,你怎样理解?,【答题思路】 寻找对应字或词: 第一步,根据诗词特点,对应内容应该字数相同,范围就在上句或下句中。 第二步,根据诗词特点,对应内容应该词性相同,进一步缩小
12、范围。 第三步,如果通过以上两步,答案还不唯一,就仔细辨析内容,选择最佳对应字或词。 直接提取原字词: 第一步,根据题干限定的范围,比如“气息”“景色”“心情”等,从全诗或词中找到对应的句子。 第二步,从这些句子里逐字逐词筛选,寻找最适合的那个字或词。 第三步,将这个字或词代入题干中,看是否吻合;或将几个字或词代入题干中,比较哪个更吻合。,分析与概括: 这类题通常针对整首诗歌进行理解,要求解答出具体内容。 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其次,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掌握诗歌主旨。 再次,抓住关键词句和主要意象,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了解意象所
13、表达的意思。 最后,概述出题干所要求解答的内容,概括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感情。,角度二 景物特点,2017台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 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惟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 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2分),技法精讲,【答案】清新 优美,【解析】本题考查诗中景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理解诗意,“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清新、优美的特点。,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诗歌的某句和某句分别从
14、、 两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2)某句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3)诗中某个词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写景句,逐字翻译,确定有哪些景物,诗句中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第二步,如果回答有哪些景物,对所列景物进行提取即可;如果要求回答景物的特点或表现特点的方面,则须进一步分析概括。景物的特点除了要结合诗句意思进行概括之外,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与心境对所概括的词句进行修改,概括时既要体现其外在特点,又要兼顾其内在品性;表现景物特点的方面可以从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时间早晚,历史景观、自然风光、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 第三步,组织答案时尽量用诗中原词或在原词基础上调改
15、润色,各个特点或方面在字数、形式上保持一致,体现出语言的精练、严密与生动性。,角度三 画面描绘,2017金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小 雨 宋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技法精讲,【答案】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得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珠帘,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解析】本题要求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作答时,首先要对诗歌内容有所理解。这首诗是诗人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前两句主要描述小雨的形态,后两句则写它的心思。这首诗的大意为: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16、。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解答此题,不仅要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还要能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诗人写出了小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4分),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的画面。 (2)请用第一人称描述的情形。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画面?,【答题步骤】 第一步, 对题干要求的诗词句或整首诗词的描绘性文字进行集中分析与赏读。 第二步,重点结合诗歌整体意蕴、作者经历与情怀、典故或意象揣摩画面基调、色彩与氛围。 第三步,对描绘性诗句进行翻译,结合分析
17、,进行润色。 第四步,对原诗词进行联想和想象,审视自己的答案是否传递出了画面的意蕴和作者的意图。 【小贴士】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2018温州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释 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殷尧藩:浙江嘉兴人。鹤发:白发。,考点3 分析情感,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4分),技法精讲,【答案】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
18、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思考:诗人为何将“鹤发”的自己与“儿童”前后对应,最后结合诗句内容来提炼诗人的思想感情。,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后两句写,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答题思路】 (1)审视标题与注释。通过标题
19、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创作背景,从而大致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从题目中的“寄”及诗中的“共剪”,可以看出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松柏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
20、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答题模板】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2)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2016台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若耶溪上 南宋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注释 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村场:村庄祭神的场地。菰(g):俗称茭白,可食用。堪:能够;可以。,考点4 探究情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
21、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4分),技法精讲,【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诗人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只能聊以自慰。,【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多元探究。可以抓住文中的景物描写,比如“红叶傍人飞”,阐述作者的愉悦之情;也可以结合诗歌背景“卸任归乡”,以及“吹客衣”等关键字词,揣摩作者的落寞之情。,【常见题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三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12 古诗词 鉴赏 对比 课件 新人 20190122353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