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107.ppt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107.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107.pptx(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5 杜甫诗三首,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现在属山东)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春望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
2、安,次年(至德二年)三月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他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于是他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佳作。,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望岳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崇高雄奇,热情赞美
3、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同时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之雄奇反衬诗人志向远大,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抱负。 春望 本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局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忧国忧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感。 石壕吏 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
4、词快解 岱宗:即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荡胸:心胸摇荡。 曾:通“层”。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角。,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5 杜甫 诗三首 课件 新版 新人 201901091107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