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诗歌阅读(B 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9 分)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林 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却忆清溪谢太傅 注 ,当时未解惜蓑衣。注 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厚的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的山水之乐。
2、解析:选 C C 项,错在“渲染了凄凉气氛” ,渲染的应是宁静安详的气氛。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6 分)答: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犬闻人语出柴扉”的趣味,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诗句描绘了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从手法看,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参考答案:描绘了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
3、4 题。(9 分)感 愤王 令 二 十 男 儿 面 似 冰 , 出 门 嘘 气 玉 蜺 横 。未 甘 身 世 成 虚 老 , 待 见 天 心 却 太 平 。狂 去 诗 浑 夸 俗 句 , 醉 余 歌 有 过 人 声 。燕 然 未 勒 胡 雏 在 , 不 信 吾 无 万 古 名 。注 王令:诗人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蜺:古同“霓” ,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却:此处指“返回” 。去:作“来”讲。浑:简直。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
4、沛然的堂堂正气。B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解析:选 B B 项,颔联抒发了诗人不甘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并非“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 。4诗题为“感愤”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6 分)答: 参考答案: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建功立业、报
5、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56 题。(9 分)咏 柳王十朋东 君 于 此 最 钟 情 , 妆 点 村 村 入 画 屏 。向 我 无 言 眉 自 展 , 与 人 非 故 眼 犹 青 。萦 牵 别 恨 丝 千 尺 , 断 送 春 光 絮 一 亭 。叶 底 黄 鹂 音 更 好 , 隔 溪 烟 雨 醉 时 听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满怀喜悦地写出了春神降临人间,柳树发出新芽,村村如画的初春旖旎风光。B “向我”一句作者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却写出了杨柳动人的韵
6、致,令人心神摇荡。C “青眼”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虽然并非故交,但多情的杨柳仍以青眼相待,传神地写出柳树温柔的心性。D古人往往在分别之际,折柳赠送行人,借如垂丝般的长长柳条,以示永不相忘,也传递绵延不绝的离愁别绪。解析:选 B B 项, “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错,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千万丝杨柳一起吐翠舒眉,含情展黛,她们无言却饶有动人的韵致。6与贺知章的咏柳相比,本诗对柳树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答: 3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考虑描写的内容和描写使用的方法技巧。内容方面,贺诗写柳树枝条(柔、绿、高、垂)和叶;本诗则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和柳树上的黄鹂鸟,内
7、容更丰富更全面。技巧方面,贺诗运用比喻,而本诗运用拟人、典故,赋予了柳树生命,传神地表达了柳树的特点。参考答案:贺诗运用比喻手法,只是抓住柳树枝条的柔、绿、高、垂和叶子的细节进行描写;(3 分)而本诗写柳树则更为全面,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甚至还有柳树上的黄鹂鸟;并且运用拟人、典故等手法,赋予了柳树生命,将其所含特点传神地表达了出来。(3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9 分)雪 诗张 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 泥四壁。到处爇 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注 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
8、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爇:焚烧。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B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 ,极写室内的温暖。C “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面令人愉悦。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 ,构思巧妙精当。解析:选 C C 项,诗中并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9、6分)答: 解析:第一问,由诗中“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可知,诗人认为只知纵情享乐、生活奢靡的贵族根本不知道平民百姓受冻受苦,不能保障温饱,体现出诗人对豪门大族的4反感、痛恨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第二问,这种情感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诗人只是在大雪纷飞这一特定环境中将“豪贵家”和“饥寒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诗人的情绪。参考答案: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2 分)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1 分),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 “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 “饥寒人”却受冻受苦、温饱堪忧。(1 分)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全程 备考 二轮 复习 诗歌 阅读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