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 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
2、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5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
3、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7 认为存在“ 脱离物质的运动 ”这一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8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
4、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0 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
5、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1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13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6、)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4 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1)(2)(3)(B) (1)(2)(4)(C) (1)(3)(4)(D)(2)(3)(4)15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
7、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16 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并很快死去。这一现缘给我们的哲学启不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7 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8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
8、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1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二、多项选择题21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
9、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2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论证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它( )(A)首先坚持物质决定论的原则,认为这是科学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根本(B)首先坚持能动论的
10、原则,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的能动作用(C)坚持意识的能动论,认为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了巨大的能动作用(D)承认物质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由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也具有直接的意义24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主观性(B)不同主体韵意识之间的差异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和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25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6 下列哪些说法展示了时间的一维
11、性(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分量,借过光阴无处寻(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 (打油诗)27 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了( )(A)这个人一直运动,不存在静止(B)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28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12、)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9 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等计时,现代人们用 24 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A)是人的观念产物(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3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自觉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三、论述题3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南昆铁路从南宁盆地爬上云贵高原,其高差为 1940 米,它在有“地质博览,地下迷宫”之称的地质环境中,一路穿过 258 座隧道,经过 476 座大中桥梁,桥隧总长占全线总长的近三分之一。在中外铁路史上,是空前的。打通属于
13、九级地震区的草原勘测和科技攻关,通过反复勘测掌握了山内“隐形水库” 的特点,并根据地球磁场变化的规律,经过周密策划决定造船进洞治理塌方和涌水。在职工的支持下,由23 名党员组成的“ 敢死队 ”乘 3 只小船进入掌子面,同大山进行短兵相接的较量,终于制服了涌水、泥石流和塌方,保证了隧道提前竣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1 南昆铁路的建成说明了什么问题?32 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32 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 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 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 24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 80,长江以北占 20,其人均占有量是
14、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0。1999 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 亿立方米,其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 年 5 月 21 日材料 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
15、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 20 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 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 38 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 l 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
16、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 40 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 10 年之久。1958 年起步,1965 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 年建设日产 3000 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 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 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 年 3 月 10 日材料 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
17、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 年 5 月 22 日请回答:33 结合材料 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 源问题的产生原因。34 根据材料 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35 结合材料 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 关
18、系。35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36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37 如何理解“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8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3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 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 “养鸡生蛋”的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
19、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子、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请回答:39 “短期行为 ”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40 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一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 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 A 项本身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 B 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 D 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河北省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