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1.1.5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1.1.5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1.1.5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1.1.5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 “10”,如果将镜头换成 “10”和 “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目镜不变,物镜由 “10”换为 “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 2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倍数扩大了 2倍,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 1/2,因此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是 4个。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显微
2、镜的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较新颖,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之间的关系。 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 的是 A实验失败 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
3、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第一块草地与第二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一块草地为对照组,另一组是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为对照组,第三块草地应设计为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水。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此题较新颖,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资料的形式包括 A文字、图片 B数据 C音像资料 D以上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
4、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资料分析的理解。 点评: 此题为基本题,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 市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学生 实 验 方 案 甲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都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乙 第一天,两只手背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丙 一只手背上涂上
5、防晒霜,另一只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丁 在另一同学戊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同学戊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 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甲同学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不涂,因手和脸本来白皙的程度不同,所以这样比较起不到很好的比较的效果, B、乙同学虽然说是涂得都是手背,可能在第一天就被晒黑了,所以也无法比较, C、丙同学同时一只手涂上防晒霜,一只手不涂,形成一个对比,通过两只手并晒黑的程度,能够看出此防晒霜是否有效, D、在不同的同学手上涂上防晒霜,可能这两个 同学本来皮肤就不同,所以
6、也无法确定防晒霜是否有效。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照实验的设计。 点评:此题较新颖,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物镜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 C、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D、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点评:此题是道基础题,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是考查的重点,只要多操作、多思考,
7、便可解答。 用显微镜观察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的过程中,四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操作:甲同学在对光过程中直接使用高倍物镜以使得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乙同学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细胞,仍觉得有些模糊,于是又调试细准焦螺旋使物像达到最清晰;丙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污点,则取下装片用手擦干净;丁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便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上述操作中正确的同学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同学在对光过程中直接使用高倍物镜以使得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是错的,对光时要选用低倍镜;乙同学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细胞,仍觉得有些模糊,于是又调试细准焦螺旋使物像达到最清晰的操
8、作规范,故符合题意;丙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污点,则取下装片用手擦干净,是不对的,因为擦拭物装片时应用纱布;丁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便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是错的,因为如果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物象应向右下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而观察到的物象移动的方向应与装片移 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应将装片左上向方移动。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点评:此题是道基本题,用显微镜观察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时的操作要领,要记清楚,否则就会出现操作失误。 如果在目镜为 5、物镜为 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
9、下,把目镜改为 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 3个 B 5个 C 7个 D 9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 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 1510) ( 510) 3 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 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 5个细胞。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点评:此题较新颖,有一定难度,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容易误选 C,或 17除以3除不开。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转动遮光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苏科版 初中生物 年级 1.1 科学 探究 基本 方法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