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5019-2006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additive elements in lubricating oil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润滑油添加剂元素含量测定法(感应耦合电浆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CNS 15019-2006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additive elements in lubricating oil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润滑油添加剂元素含量测定法(感应耦合电浆原子发射光谱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5019-2006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additive elements in lubricating oil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润滑油添加剂元素含量测定法(感应耦合电浆原子发射光谱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 印月958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75.120.60 K6112315019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58月24日 月日 (共9頁)潤滑油添加劑元素含量測定法(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法)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additive elements in lubricating oil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未使用過的潤滑油及添加劑配方中鋇、 硼、鈣、
2、銅、鎂、磷、硫、鋅等元素含量之測定法。 備考 1. 本標準之精密度數據適用於原樣品稀釋後濃度範圍在 (1 5) mass %之稀釋液。 2. 精密度數據表中列出實驗室間分析比對時之濃度範圍,但比前述較高或低之濃度亦可使用本標準測定。最低測定濃度取決於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儀 (ICP-AES)之靈敏度及樣品稀釋倍率;而最高測定濃度則由 檢量線線性範圍內之最高濃度與樣品稀釋倍率之乘積而定。 3. 如果儀器之波長操作範圍包括 180 nm,則硫含量亦可測定。 4. SI 單位表示的值可視為標準值,括弧內的數值僅供參考。 5. 本標準可能涉及有危險性的材料,操作和設備,本標準要旨不在強調有關使用它
3、時的所有安全問題。使用者應建立適用之安全衛生之操作準則,並且在使用之前能決定規則範圍之應用性。對於特殊有害的聲明參閱各節備考。 2. 方法概要:秤取適量樣品,再以混 -二甲苯或其他溶劑稀釋,濃度以質量百分比表示。本標準必須使用之內標準品可直接秤取加入已稀釋之樣品溶液,或先加入稀釋溶劑再加入樣品溶液。校正用之標準樣品溶液亦以同樣方式配製。溶液以自由吸入的方式或利用蠕動泵 (選用 )導入 ICP 儀器。比較樣品及標準樣品之元素放射光譜強度並應用內標準法校正,可計算樣品中元素之濃度。 3. 意義及應用 3.1 本標準可測定八種元素含量,分析每支樣品時間約需數分鐘。 3.2 添加劑配方為各種個別添加劑
4、如清淨 劑、抗氧化劑、抗磨損劑等之混合液。多數添加劑成分含有一種或多種本標準 測定之元素。添加劑配方之部分規範包含元素含量。潤滑油係由添加劑配方及 基礎油摻配而成,其部分規範亦包含元素含量。可由測定結果判定未使用過的 潤滑油或添加劑配方中之元素含量是否符合規定。 4. 干擾 4.1 光譜干擾:當選擇使用表 1 之譜線時,本標準測定之元素間並無發現光譜干擾現象。但是當其他元素存在,或使用 其他譜線,產生光譜干擾時,則應使用元素間干擾校正以去除干擾效應。 4.2 黏度指數增進劑效應:可能會存在於 複合級潤滑油中之黏度指數增進劑,將有機會導致測定偏差。不過使用本標準規定之溶劑 /樣品稀釋比率及內標準
5、方法可2 CNS 15019, K 61123 使偏差降至可忽略程度。 表 1 測定元素及建議選用之波長A元素 波長, nm 鋇 (barium) 233.53、 455.40、 493.41 硼 (boron)B182.59、 249.68 鈣 (calcium) 315.88、 317.93、 364.4、 422.67 銅 (copper) 324.75 鎂 (magnesium) 279.08、 279.55、 285.21 磷 (phosphorus)B177.51、 178.29、 213.62、 214.91、 253.40 硫 (sulfur)B180.73、 182.04、
6、182.62 鋅 (zinc) 202.55、 206.20、 213.86、 334.58、 481.05 A所列波長僅建議使用,並非含括所有可選用之波長。 B硼、磷、硫選用 190 nm 以下波長時,光經過之路徑必須抽真空或用惰性氣體吹除空氣。 5. 儀器設備 5.1 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儀 (ICP-AES):如配備石英 ICP 焰炬及用以產生及維持電漿之無線電波產生器時,選配掃瞄式及同時多通道式光譜儀均適用。 5.2 分析天平:可精秤至 0.001 克或 0.0001 克,最大秤重至 150 克。 5.3 蠕動泵 (建議使用 ):鄭重推薦使用蠕動泵以提供穩定流量之溶液。蠕動泵之流量
7、範圍需在 (0.5 3) mL/min 之間。泵之管線需能承受與稀釋溶劑接觸最少 6 小時而不變質。可使用含氟彈性體共聚物材質之軟管 (此共聚物杜邦公司以 Viton註冊商標生產 )。 5.4 溶劑分配器 (可選用 ):利用溶劑分配器提供所需一定質量之稀釋溶劑較為便利。確認溶劑液滴不影響準確度。 5.5 試液容器:適當大小,含旋轉瓶蓋、玻璃或聚烯材質之管瓶或一般瓶子。 5.6 渦漩攪動器 (可選用 ):利用渦漩攪動稀釋後之樣品及溶劑混合液直至樣品完全溶解為止。 5.7 超音波均質器 (可選用 ):可利用浴槽式或探頭式超音波均質器使試樣均質化。 6. 試劑與材料 6.1 試劑純度:試藥級化學藥品
8、可適用於本試驗,除非特別註明,否則應符合 CNS所規定之試藥。其他等級的試藥,如 確定有足夠純度不至減低測試準確性,也可使用。 6.2 基礎油:不含分析元素且室溫之黏度 與樣品儘量接近中華藥典之白油或潤滑基礎油 (潤滑基礎油可能含有硫成分,因此配製硫標準品及摻配添加劑配方時建議使用白油 )。 3 CNS 15019, K 61123 6.3 內標準品 (必要 ):本標準必須使用油溶性內標準元素。下列內標準品順利地使用於探討 精密度之實驗室間分析比對:銀 (Ag)、鈹 (Be)、鎘 (Cd)、鈷 (Co)(最常用 )、鑭 (La)、錳 (Mn)、鉛 (Pb)、釔 (Y)。 6.4 有機金屬標準品
9、:含多種元素 (個別濃度約為 0.1 mass%)之標準液可由個別元素之濃縮液稀釋配製。多元素標準品包含已知濃度 (約為 0.1 mass%)的個別元素,可由個別元素之濃縮液稀釋配製。配 製時應確保充分混合均勻。市售之多元素標準液 (每一元素濃度約 0.1 mass%)亦可使用。 6.4.1 為測定本標準之所有元素,可能 需使用大於一種以上含多元素標準液。使用者可選擇適當之元素及濃度搭配。使用與樣品元素近 似之濃度較為便利。然而應注意,在 選用之元素濃度下可以精確測定發射光譜強度 (即元素之發射光譜強度應顯 著大於背景信號強度 ),且其強度應在檢量線之線性範圍內。測定線性範圍之方法參閱儀器廠商
10、提供之操作手冊。 6.4.2 有些市售之有機金屬標準品是由 金屬之磺酸鹽配製,因此含硫。測定硫時可能需單獨配製硫標準溶液;此溶液可將商品名為 NIST SRM 1622 標準品摻混白油配製。 6.4.3 如果金屬磺酸鹽之硫含量為已知或經由適當方法測得,如以 CNS 14471石油產品中硫含量測定法 (高溫法 )測定,亦可做為硫之標準品。 6.4.4 若不會對精密度產生不良影響及顯著偏差,則石油添加劑亦可做為標準品。 6.5 稀釋溶劑:混 -二甲苯、鄰 -二甲苯及煤油等。 7. 內標準法 7.1 在內標準法中,每一測試溶液 (樣品及標準溶液 )需加入相同濃度 (或已知濃度 )且不存於原樣之內標準
11、元素。內標準 品通常加入稀釋溶劑中。內標準之校正一般採用下列兩種不同方式之一,概述如下: 7.1.1 檢量線基於分析元 素之放射光譜強度除以 (校正 )單位濃度內標準元素之放射光譜強度。測試溶液中之元素濃度可由檢量線直接讀取。 7.1.2 檢量線基於分析元素測得之放射光譜強度 (未校正 )。未校正之測試溶液中之元素濃度由檢量線讀取;此濃度 乘以一校正係數即得校正後之濃度。校正係數等於已知之內標準濃度除以量測之內標準濃度。 7.2 將做為內標準品之有機金屬化合物溶 解於稀釋溶劑中,再移至液體分配器。此內標準溶液之穩定性需監測;當元素濃度顯著改變時需新鮮配製 (通常每星期配製 )。內標準溶液之元素
12、濃度最小應為偵測極限之 100 倍。濃度範圍通常為 (10 20) mg/kg。 備考: 本標準指定將內標準品混入稀釋溶劑中,係因當配製多個樣品時,基於效率常採用此配製方式。但只要內標準品之濃度能維持相同或準確地得知,則亦可與稀釋溶劑分別添加。 8. 取樣:取樣目的是能取得能代表群體之樣品。參閱 CNS 1217石油及其產品之取樣法之說明取樣。特定之取樣方法可能影響本測試法之準確度。 9. 儀器裝置之準備 4 CNS 15019, K 61123 9.1 儀器:由於不同廠牌儀器、 ICP 激發源設計上之差異以及使用不同之分 析波長,因此無法詳盡敘述操作條件。參閱儀 器廠商所提供之操作手冊設定適
13、用於選用溶劑之操作條件。 9.2 蠕動泵:如果使用蠕動泵,則每天開 始時應先檢查泵之管線,適時更新。校驗溶液抽取速率並調整至所需速率。 9.3 ICP 激發源:最少分析前 30 分鐘打開電漿電源,在此暖機時間導入霧化稀釋溶劑。觀察焰炬處是否積碳。如有積碳 應立即更換焰炬;可參閱儀器廠商提供之操作手冊,排除此現象。 9.3.1 增加輔助氬氣之流量或 (或同時 )降低焰炬與誘導線圈之相對位置,通常可減少積碳。 備考 1. 在焰炬內管尖端之積碳可用含約 1 %氧之氬氣移除。 2. 有些儀器製造商建議更長之暖機時間以減少檢量線斜率之變化。 9.4 掃瞄信號形狀:依儀器一般之操作規定,進行掃瞄光譜信號形
14、狀。 9.5 操作參數:設定適當之操作參數至儀 器工作檔以測定選定之元素。這些參數包括元素、波長、背景校正點 (選用 )、元素間校正因子 (參閱第 4.1 節 )、積分時間及內標準校正 (必要 )等。每一測定所需積分次數 (通常 3 次 )。典型之積分時間為10 秒。 10. 試樣製備 10.1 稀釋劑:稀釋劑指含有內標準品 (參閱第 7.2 節 )之稀釋溶劑。 10.2 測試樣品溶液和校正標準溶液之配製方法相同,參閱第 11.2 節。在測試樣品溶液和校正標準溶液中之油樣質量百分比必須相同。 10.2.1 潤滑油試樣:精秤試樣至 0.001 g。秤取之試樣質量隨試樣中金屬濃度之不同而異。加稀釋
15、劑並混合均勻。 10.2.2 添加劑配方:添加劑配方中之元素濃度通常為潤滑油之 10 倍,因此添加稀釋劑之前先用基礎油稀釋。精秤適量 (隨樣品中金屬濃度之大小而異 )之添加劑配方至 0.001 g。加入約 10 倍之基礎油,再加入稀釋劑並混合均勻。 10.3 記錄所有質量,計算 稀釋倍率,即稀釋劑、樣品及基礎油 (如有加入時 )等之質量並除以樣品之質量。 11. 配製校正標準品及查核標準品 11.1 稀釋劑:稀釋劑指含有內標準品 (參閱第 7.2 節 )之稀釋溶劑。 11.2 本標準之使用者可自行選擇稀釋倍率,即樣品和稀釋劑之相對含量。但樣品在稀釋劑中之質量百分比在測定過程中必須維持一定,且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50192006METHODOFTESTFORDETERMINATIONOFADDITIVEELEMENTSINLUBRICATINGOILSBY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