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ppt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ppt(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基本要求:了解弯曲工艺及弯曲变形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弯曲模件最小弯曲半径和弯曲力的计算,掌握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2,3.1、概述,弯曲: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按设计要求弯成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曲率,形成所需形状零件的冲压工序。,弯曲方法:,弯曲方法可分为在压力机上利用模具进行的压弯以及在专用弯曲设备上进行的折弯、滚弯、拉弯等。,3,3.1、概述,弯曲件的弯曲方法,模具压弯,折弯,滚弯,拉弯,4,3.1、概述,弯曲模:,本章与第2章相比:准确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弯曲所使用的模具。,5,3.2、弯曲变形分析,V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变
2、形。,一、弯曲变形过程,1.弯曲变形时板材变形区受力情况分析,变形区主要在弯曲件的圆角部分,板料受力情况如图所示。,1-凸模 2-凹模,6,3.2、弯曲变形分析,2.弯曲变形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弯曲校正,自由弯曲,校正弯曲,弹性弯曲,塑性弯曲,弯曲效果:,表现为弯曲半径和弯曲角的变化。,7,3.2、弯曲变形分析,二、弯曲时材料的流动情况,(1)变形区主要在弯曲件的圆角部分,圆角区内的正方形网格变成了扇形。在远离圆角的两平直部分,几乎没有变形。 (2)变形区内,板料外区(靠凹模一边)的金属切向受拉而伸长,内区(靠凸模一边)的金属切向受压而缩短。,由内、外表面至板料中心,其缩短和伸长两个区之间,
3、总存在一层金属,其长度在变形前后没有变化,成为中性层。 中性层向板料内区移动。,弯曲后,弯曲前,8,3.2、弯曲变形分析,(3)当相对弯曲半径(r/t)较小时。弯曲变形区中的板料在弯曲后产生厚度变薄现象。 (4)弯曲变形区内板料横截面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对于窄板(b3t),外区受拉引起宽度收缩,内部受压引起宽度伸长,故原矩形断面变成了扇形。 对于宽板(b3t),弯曲后横截面无明显变化,仍保持为矩形。,窄板(B3t),9,3.2、弯曲变形分析,型材、管材弯曲后的剖面畸变,10,3.2、弯曲变形分析,三、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平面应变状态,平面应力状态,11,3.2、弯曲变形分析,弯曲时
4、,外表面在切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变形:,相对弯曲半径( r/t):,四、变形程度及其表示方法,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的大小。,a,a,b,b,o,o,12,3.2、弯曲变形分析,最小弯曲半径rmin:在板料不发生破坏的条件下,所能弯成零件内表面的最小圆角半径。故也常用最小弯曲半径rmin表示弯曲时的成形极限。其值越小越有利于弯曲成形。,五、最小弯曲半径,1.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 应力集中或加工硬化,()弯曲线的方向与钢板的纤维方向,()弯曲中心角越小,半径越小,13,3.2、弯曲变形分析,2最小弯曲半径rmin的数值,参见表31,3提高弯
5、曲极限变形程度的方法,(1)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热处理后再弯曲。,(2)清除冲裁毛刺,或将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3)对于低塑性的材料或厚料,可采用加热弯曲。,(4)采取两次弯曲的工艺方法,中间加一次退火。,(5)对较厚材料的弯曲,如结构允许,可采取开槽后弯曲。,14,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塑性弯曲时伴随有弹性变形,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一、回弹现象,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弯曲半径变大,弯曲角变大,弯曲中心角减小,15,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材料的力学性能,二、影响回弹的因
6、素,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回弹值的影响 1、3退火软钢 2-软锰黄铜 4-经冷变形硬化的硬钢,16,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相对弯曲半径,弯曲半径越大,弹性变形比例大,塑性变形比例小,回弹越大。,弯曲中心角,弯曲中心角越大,变形区的长度越长,回弹积累值也越大,故回弹越大。,弯曲方式及弯曲模,(1)自由弯曲时,回弹最大。,(2)校正弯曲使塑性变形稳定,回弹较小。,(3)在弯曲U形件时,凸、凹模间隙越大,回弹角也就越大。,工件的形状:弯曲件越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越多,回弹量就越小,17,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先根据经验数值初步确定模具工作尺寸,然后在试模时进行修正。,三、回弹值的确定,小变形
7、程度( 10)自由弯曲时的回弹值,凸模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和角度可按下式进行计算:,18,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2大变形程度( 5)校正弯曲时的回弹值,变形程度在卸载前后变化不大,故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是很小的,可以不予考虑,而仅考虑弯曲角的回弹变化。 弯曲角为90时部分材料的平均回弹角见表3-2。 当弯曲件弯曲角不为90时,其回弹角可用下式计算:,19,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1.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四、减少回弹的措施,(1)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r/t 。如有可能,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以提高零件的刚度,抑制回弹。,(2)尽量选用 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20,3.3、
8、弯曲卸载后的回弹,2.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1)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动态轻压下技术的应用。 (2)对冷作硬化的材料须先退火,使其屈服点s降低。对回弹较大的材料,必要时可采用加热弯曲。 (3)对弯曲半径很大的零件,采用拉弯工艺。,21,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3.合理设计弯曲模,(1)对于较硬材料,可根据回弹值对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正。 (2)对于软材料,其回弹角小于5时,可在模具上作出补偿角并取较小的凸、凹模间隙。,22,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3)对于厚度在0.8mm以上的软材料, r/t又不大时,可采取如图所示凸模做成局部突起的结构。,23,3.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弯曲 工艺 设计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