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 。据此可推知,周代A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建立起“多元一体”的民族 D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
2、于稳定统治秩序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决策失误3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 ,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4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44 年) ,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 ,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
3、济区域差异缩小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5 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 、 “恒产论”和“轻徭薄赋” ,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2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7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
4、设,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制、货币和文字,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主要得益于A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C垂直管理的控制模式 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8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9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
5、, “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 。司马光此举意在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 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 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10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据此推论,这些官员A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 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C分管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 D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11封泥是中国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形式类似于西方的火漆。2014 年 12 月,陕西出土的“右丞相印” 、 “廷尉之印” 、 “泗川太守”等 5 枚封泥,被专家鉴
6、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封泥印证了秦汉时期A郡国并行的制度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C官僚政治的推行 D国家实力日益增强12 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 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3 -13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出土情况(部分) 。据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14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
7、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由此可知,班固A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15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 ,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16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
8、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7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A封建土地私有制 B社会动荡不安 C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重农抑商政策18下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B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C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强化- 4 -D三教并立丧失正统地位19汉、魏时,州郡
9、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协助办事的官吏) ;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 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僚机构渐趋膨胀20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C阶级矛盾彻底消失 D中华帝国长期繁荣21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立契、申牒或过割制度,规定土地买来必须通过官府,进行书面申报和登记,才算有效,否则要受到处罚。唐朝政府此举的目的是A杜绝土地兼井 B保证财政收入 C调整赋
10、役制度 D推广租佃经营22唐代独异志 (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23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这反映唐诗A是研究唐朝政治的主要史料 B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C促进了文化逐渐向平民转移 D是中华文化辉煌的重要象征2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阶段性 测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