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 9 3 3 1 B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 1 1 1 1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 AAbb的后代 D丙、丁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 3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Bb和 AaBb的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 9 3 3 1, A正确; AaBb和 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为( 1:1)( 1:1) =1 1 1 1, B正确;四株豌
2、豆自交产生基因型为 AAbb的后代的比例分别为: 1/16、 1/16、 1、 1/4, C正确; AAbb和 Aabb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D错误。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代谢废物完全由 过程排出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然后经过循环系统运
3、输到全身各处, A正确;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出代谢废物, B错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而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 C错误;多细胞动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而单细胞动物直接通过细胞膜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错误。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高等动物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人的血浆 pH为 7 35 7 45,其稳定与 HCO3-、 HPO42-有关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
4、的含量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故本题答案:选 C。 ABD三项都是对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考点:细胞外液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 1是毛细血管壁, 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 1处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3 B 5中液体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 C淋巴与 5之间可相互渗透 D 2中的血红蛋白存在于内环境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是血浆,外是组织液, A错误;组织水肿就是指组织
5、液增多, B正确;组织液可以流向淋巴,淋巴不能流向组织液, C错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D错误。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 B麦芽糖 C钙离子 D激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血浆蛋白、钙离子和激素都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不存在于动物的内环境中。 考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 AA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 aa是红色,基因型为 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
6、的。一头红褐色雌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雄性或雌性, aa B雄性, aa或 Aa C雄性, Aa D雌性, Aa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 AA,则小牛的基因型为 A ,小牛表现为红色,则小牛肯定为雌性,并且基因型只能为 Aa。 考点:基因控制性状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完全显性的特殊的例子,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 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 pH较高的石灰岩上, 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 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
7、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两种种群首先出现了地理隔离,并且生存的环境不同,因此发生了不同的选择,此过程中两个种群的基因库逐步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B正确;突变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C错误;这两种植物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D错误。 考点: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
8、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正常双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 44+XXY的孩子,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孩子不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父亲产生的精子 B若孩子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 C若该孩子长大后能产生配子,则产生含 x染色体配子的概率是 2/3 D正常双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 23个四分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44+XXY 的受精卵可以由 22+X 的卵细胞和 22+XY 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以由 22+XX和卵细胞和 22+Y的精子结合而成。如果是精子不正常,孩子肯定不患色盲;如果是卵细胞不正常,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
9、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没有分裂,如果是前一种情况肯定不患色盲,因此 A错误。如果孩子患色盲,即基 因型为 XbXbY,这种情况肯定是是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没有分裂导致的, B正确。由于性染色体有三条,因此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不能确定产生含 x 染色体配子的概率, C 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 D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和减数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异常的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之间的关系,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 D
10、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 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突变酶的 mR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B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不利于进化 D突变酶大大提高了 DNA复制的速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既然是酶发生了突变,那肯定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了突变,那么相对应的 mRNA上相应密码子就发生了改变, A错误; 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因此作用底物就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 D项,属于无中生有,按常识来做,酶的保真性越好,复制速度相对会比较慢。故本题选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因此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
11、生不利于进化。 考点: DNA的复制和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将 DNA复制和生物进化进行有机结合,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 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 CO2和 H2O,并排出 CO2 B 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 pH C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O2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血浆中 NaHCO3发生 中和反应,产生乳酸钠和 H2CO3, H2CO3分解产生 CO2和 H2O,故本题选 B。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
12、PH值的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中,如果对 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中,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2P标记噬菌体的 DNA。如果对 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就不能从细菌表面脱
13、落,导致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如果对 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通过半复制保留产生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从而使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故本题选 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中的放射性标记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A 1/2 B 1/4 C 1/6 D 1/12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由此确定这对夫妇
14、都为杂合子,则他们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 1/3AA或 2/3Aa。这个儿子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 aa)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 =2/31/21/2=1/6,故本题选 C。 考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产生基因突变。抗病基因 R对感病基因 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 rr占 1/9,抗病植株RR和 Rr各占 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则 F1中感病植株占 A 1/8 B 1/9 C 1/16 D 4/81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由于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因此只有抗病植株 RR和 Rr可以繁殖后代,并且它们各占一半,产生的 R 配子的概率为 3/4, r 配子的概率为 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因此 F1中感病植株 rr的概率=1/41/4=1/16。故本题选 C。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人体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X1、 X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Y1、 Y2)。一般情况下,以下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 X1 与 X2 相同, Y1 与 Y2 不同 B核
16、基因种类 X1 与 X2 不同, Y1 与 Y2 相同 C染色体数目 X1 与 X2 不同, Y1 与 Y2 相同 D核基因种类 X1 与 X2 相同, Y1 与 Y2 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 X1 与 X2 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因此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同,故本题选 D。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
17、AaBb后代的概率为 1/4 B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2的性状分离比 C丙图 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 3、 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均为纯合子概率为 1/9 D若丁图表示某生物次级卵母细胞,则通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数目为 4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中,亲本基因型为 AaBb,因此两个亲本杂交产生 AaBb后代的概率 =1/21/2=1/4,A正确;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2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正确;丙图 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则亲本均为 Aa,而 3、 4号为异卵双生兄弟,因此他们是 AA的概率均为 1/3
18、,则他们均为纯合子概率为 1/9, C正确;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减半,因此体细胞中含有 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可以含有 8条染色体, D错误。 考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 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 为次级精母细胞, 中 A和 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 变 B图一中 都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C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 C D段的有 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 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
19、的 DF 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一中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可以看出中间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A和 a一对等位基因,因此 中 A和 a形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A错误;图一中 都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中含有 4个染色体组, B错误;图二 C D段表明一条染色体上有 2个 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因此可对应图一中的 , C正确; A和 a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此时不分离应该是图二的CD段的前一段时间发生分裂异常,而 DF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错误。 考点:变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发
20、生的几种变异情况,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果蝇的红眼基因( R)对白眼基因( r)为显性,位于 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 B)对残翅基因( 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 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 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亲本为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它们的基因型可初步确定为: B XRX , bbXRY。又由于
21、 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 1/8为白眼残翅,基因型为 bbXrY,因此可进一步确定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A正确;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 1/2的含 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 1/2的含 Xr, B正确;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 =1/21/2=1/4, C 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卵原细胞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和基因都加倍,因此能够分裂形成 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倍体植物甲( 2N 10)和二倍体植物乙( 2n 10)进行
22、有性杂交,得到的 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 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1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为 2种 B物理撞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 F2为二倍体 C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D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F1幼苗,则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 F1仍然是二倍体,但是甲乙两种生物不是同一物种,因此二倍体的 F1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正常的进行减数分裂, A错误;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 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该配子有
23、两个染色体组,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F2, F2属于四倍体, B错误;植物甲和乙能虽然能进行有性杂交,但是得到的 F1不育,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 C错误;秋水仙素可以使染色体数加倍,因此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F1幼苗, F1变为四倍体,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该植株是可育的, D正确。 考点:物种和生殖隔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种和生殖隔离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蜗牛的有条纹 (A)对无条纹 (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 55,无条纹个体占 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 Fl,则 A基因的频率和 F1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
24、分别是 A.30, 2l B.30, 42 C.70, 2l D.70, 42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条纹 (AA)个体占 55,无条纹( aa)个体占 15,则有条纹( Aa)个体占 30%,并且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 A基因的频率 =55 +30 /2=70, a基因的频率 =1-70 =30, F1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 =270 30 =42,故本题选 D。 考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黑龙江省 牡丹江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