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细胞器 B存在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存在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无叶绿体的细胞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的运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和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细胞器 核糖体; B项对,真核细胞具有内质网,而原核细胞没有
2、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C项错,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如酵母菌,无叶绿体的细胞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D项错,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和蛋白质的 运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 ,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 ,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 ,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 ,下列有关叙
3、述中错误的是 ( ) A若图中靶细胞 1为胰岛 B细胞 ,则靶细胞 2一定是肝细胞 B图中结构 1的末梢与靶细胞 1合称为效应器 C图中 与 的形成有关 , 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 D图中靶细胞 1对靶细胞 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中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转 化为其他非糖物质,可见其作用于全身各处的细胞,作用于肝细胞合成肝糖原只是一个方面; B项对,效应器指的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C项对,图中 是高尔基体,它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是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即进入组织液中; D
4、项对,如图可知靶细胞 1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靶细胞 2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甲属于体液调节、乙属于神经调节。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 ,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 ,a、 b、 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c激素分泌增多 ,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 ,产生热量增加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 ,同时能合成、释放 d激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5、:由图可知, 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为促甲状腺激素, c为甲状腺激素, e为抗 利尿激素; 对,当受到寒冷刺激时, a、 b、 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对,甲状腺激素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骨骼肌活动增强,增加产热量; 对,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错,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 错,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温调节过程,同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6、( ) A在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B甲图的 结构中 ,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则 a、 c为兴奋部位 D乙图 a、 b段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 b 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根据甲图中 结构 突触可知, 为感受器、 为效应器、 为传入神经、 为神经中枢、 为传出神经; B项对,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此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 化学信 号 电信号; C项错,神经纤维上未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所以 a、c部位是未兴奋部位, b是兴奋部位; D项错
7、,乙图 a、 b段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 a b,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 b a。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正确判断反射弧各环节的名称。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 性免疫 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 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错,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 错,抗原是外来异物或体内衰
8、老病变的细胞; 对,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或外分泌液,人体分泌的乳汁属于外分泌液; 对,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对,过敏反应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 错,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 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 对,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 T细胞引起的,通过细胞免疫进行。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以及免疫异常疾病。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过呼吸作用消耗 B在植物 羊 狼这条食物链中,羊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蜜蜂发现
9、蜜源后的舞蹈动作、雄孔雀为吸引雌孔雀而开屏 D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A项对,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以及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利用其中的能量,经过呼吸作用消耗; B项错,食物链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属于功能; C项对,蜜蜂跳舞、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 D项对,根瘤菌的固氮以及无机氮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氮循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大气
10、中 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 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图示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 CO2含量 B大气中 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 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异养生物 是消费者,异养生物 是分解者;A项对,自养生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 CO2,降低大气中的 CO2含量; B项错,大气中CO2的 增加主要与生产者数量的减少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 C项对,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所
11、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项对,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 考点: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图中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如图所示的图 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 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 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图 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 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 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G/125千克 C图 1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也将减少 D图 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
12、四、第五、第六共 4个营养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图 1中次级消费者有食草鸟、昆虫; B项错,设黄雀最多增加体重为 X千克,则螳螂增加 5X/2千克,蝉增加 5X/2千克,又由于螳螂增加 5X/2千克,所以蝉另需增加 25X/2千克,所以蝉共需增加 15X千克 ,则绿色植物需增加 75X千克,即 G千克,所以 X G/75千克; C项错,若蛇的数量突然减少,猫头鹰可捕食食草鸟、食虫鸟,其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项对,图 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 4个营养级。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食物
13、网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同时根据食物网图计算各营养级的能量。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使用试剂的量等都是自变量 B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产生 CO2的量 C用斐林试剂模拟尿糖检测时,应该设计正常人尿液的对照实验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直接计数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项错,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属于自变量,使用试剂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B项对,石灰水与 CO2变浑浊,若 CO2浓度高,石灰水浑浊程度大,若 CO2浓度低,石灰水浑浊程度小; C项对,正常
14、人尿液可作为尿糖检测的空白对照实验; D项错,由于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多,不能直接计数,应抽样检测。 考点:本题考查 生物实验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以及实验设计的分析。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若图 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 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 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 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 中 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 曲线可用于指导
15、灭虫,如果将害虫消 灭到 K/2的数量,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项对,图 所示 a点后 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可推测为过度放牧;B项错,图 所示 b点后 K值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食物、空间增大,而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加不会使 K值变化; C项对,图 所示 c点后 K值降低,可能是外界干扰超过了其抵抗的能力; D项错, 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利于灭虫。 考点:本题考查 S型曲线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S型曲线以及 K值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用高秆抗锈病 (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 (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
16、 ,方法一是杂交得到 F1,F1再自交得到 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 ;方法二是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方法一所得 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 3/8、 1/4 B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 1/2、 1/4 C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 ,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对,方法一得到的重组类型占 1-5/8 3/8,纯合子占 1/21/2 1/4; B项错,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 1,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17、 1/4; C项错,方法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二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项错,方法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纯合二倍体,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体细胞中含 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对,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
18、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项对,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项对,单倍体生物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染色体组与配子中染色体组数目相同,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体 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项错,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他方法如低温处理也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9、的概念。 下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若 X是 mRNA, 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若 X是 DNA一条链, Y含有 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 X是 tRNA, 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若 X是 HIV的 RNA, Y是 DNA,则管内必须加入 DNA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对,若 X是 mRNA, Y是多肽,则表示翻译过程,原料是氨基酸; B项错, X是 DNA一条链, Y含有 U,是 RNA,则表示转录过程,须加入 RNA聚合酶,逆转录酶是逆转录过程需要的; C项错, 若 X是 tRNA, Y是多肽,则表示翻译过程
20、,不需要脱氧核苷酸; D项错,若 X是 HIV的 RNA, Y是 DNA,则表示逆转录,需加入逆转录酶。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 X和 Y准确判断出遗传信息的过程。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 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 膜的一部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对,主动运输过程中,消耗能量 ATP,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项错,静息状态下,神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陆丰市 碣石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