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陕西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陕西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陕西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陕西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表明孔子主张 ( ) A儒法并用 B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题干的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故题干强调的是讲求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2、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 在宋代,词用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达到空前繁荣。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 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民队伍的扩大 苏轼等人对词的革新 程朱理学的兴 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掌握。宋代的时候,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词。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词作家,如苏轼、柳永等。分析选项,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宋词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 “忠、孝、节、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奇特现象 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
3、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 ) A忠、孝 B孝、义 C节、义 D忠、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道德。结合所学可知,曹操和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在人们的观念中,曹操是 “奸雄 ”的代表,与忠格格不入;而关羽与刘、张二人 “桃园三结义 ”,侠义冲天。 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 儒家思想 忠与义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
4、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师夷长技 ”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有 ( )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 中实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
5、想,故含有此项的可排除, 、 、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陈独秀说: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 )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题干材料主要是揭示了尊孔复古与民主不相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要实行民主政治,就必须反对尊孔。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新
6、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 运动 中国在 19世纪后半期到 20世纪 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这说明 ( ) 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 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 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 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变化与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都积极探索挽救中国的道路,思想潮流更迭快。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潮流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断被逐渐代替。近代反动统治的黑暗,人民反抗激烈,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冲突激烈。所以应选 D。 考点:近
7、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各种思潮 认识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 物, 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毛泽东所说的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 ”是指 (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在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上存在着过激的片面的态度,认为西方文化一切皆好,中国传统文化
8、一切皆坏,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前期 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 “新 ”在 (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D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作为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彻底地批判旧的封建思想,动摇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不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9、。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临终时说: “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最典型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三民主义的掌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实现了伟大的转变,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主张,体现了孙中山 “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的主张。所以应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
10、发展 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以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的表现是: 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爆发了武昌起义,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后孙中山又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所以应选 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三民主义的作用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
11、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 主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材料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自己具体的国情相结合,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依据所学,俄国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应选 A。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运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对社会主义
12、阶段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的论断 对社会主义建设速 度问题的分析 对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和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分析存在重大错误,不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所以应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依据所学,毛泽东思想、邓
13、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者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所以应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本质特征 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 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
14、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分析选项, A项不符合题意; 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C项与材料不符。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作用 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 (包括海外华人 )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推崇。这表明 ( )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世界性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会走向统一 D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
15、又有统一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结合材料 “许多积极部分 ”、 “不仅对中华民族 ”、 “被世界所推崇 ”可知,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影响 明清时期 ,“重农抑商 ”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 ,“工商皆本 ”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 ) 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思想变化是根源。 “工商皆本 ”的学说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A与题干意思不符; B与事实不符,明清时期实行
16、“闭关 ”“海禁 ”政策,对外贸易受到抑制; D也与事实不符,(鸦片战争之前)明清时期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背景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 ,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 ,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 “他律 ”指的是 ( ) A君主意志 B “爱人 ”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儒家的规范。 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 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C项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且不属于 “他律 ”。所以应选 D。 考点:
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依据所学可知, B项属于儒家荀子的思想主张,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改造; C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的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属于道家思想,但与题意不符; D项强调的是因循自然,但没有 “崇尚无为 ”方面的体现,属于儒家思想,也不符题意。 A
18、项即体现因循自然,同时也崇尚无为,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道家思想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 ,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 ) A儒家的 “仁政 ”思想 B墨家的 “兼爱 ”思想 C法家的 “刑不避大夫 ”思想 D荀子的 “性恶论 ”思想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家思想。依据所学,墨子的 “兼爱 ”思想反对儒家所强调的 “爱有差等 ”的观点,积极倡导 “爱无等差 ”是一种博爱思想,受到当时儒家和法 家的攻击,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19、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思想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 :“两汉之世 ,(皇帝 )遇日食灾变 ,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从题干材料的含义可知,每逢天灾人祸,皇帝都要下 “罪己诏 ”,检讨自己的行为。这时我国古代 “天人感应 ”思想的体现,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20、 ) A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 B “以德兼人者王 ,以力兼人者弱 ,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 ,非为君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依据所学可知, “为政以德 ” 和 B“以德兼人者王 ”都强调的是 “以德治国 ”; D“为天下,非为君也 ”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 A、 B、 C都与题意不符。 C体现了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所以应选 C。 考点:
2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的新儒学 钱穆说 :“从汉代起 ,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 ,既非贵族政府 ,也非军人政府 ,又非商人政府 ,而是一个 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 ”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汉代士人政府崇尚文治,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 飞黄腾达。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 A项表述错误,且材料无法体现; B项与题意不符; D项是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出现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陕西 三原县 中学 上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