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苏州五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苏州五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苏州五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苏州五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 等。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法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农业
2、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1898年 9月 2 1日中外日报报道: “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 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 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宁郡通久源纱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它在 19世纪末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扩大税源
3、,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D发生在辛亥革命后; C发生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选 A。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点评: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 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 “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 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 “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非常艰难 “当地士绅 ”和 “拱北楼面馆
4、 ”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荣氏兄弟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厂名 “保兴 ”喻有 “保家卫国、兴国安邦 ”之意, 正确;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当地士绅 ”属于封建地主阶级, “拱北楼面馆 ”属于工商业者, 错误; 符合材料主旨; “当地士绅 ”并不是从经济角度反对,排除 。本题选 D。 考点: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点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有: 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 后
5、天畸形: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压制。 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海关十年报告记载: 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 “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 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有进展。此厂已濒临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受什么特殊优待的章程。 ”从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是 A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的规模 C生产的产品难以与外国商品竞争 D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中上海伦章
6、造纸厂濒于停业,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日本纸的竞争,另一方面在于当时中国政府并不保护民族工业 (税收方面 )。可见,民族工业受中外势力的阻挠而步履维艰。 A、 B 两项与材料史实相反; C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选 D。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始人简 玉阶回忆说: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月销 飞马 香烟一千箱左右, 1912年获利四万余元, 1913年获利
7、增至十万元, 1914年为十六万元 ”。从材料来看,导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蒸蒸日上的主要因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 D “一战 ”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来看, 1912-1914年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蒸蒸日上的主要因素是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 ”。 故选 C,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
8、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943年 6月 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 “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 (注:原文无法辨识 )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 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中国大众的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43年、上海 ”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汪伪政权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即国民经济服从战争的需要。这一政策的实施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故
9、选 A。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抗战期间,在沦陷区的民族企业,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加上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正逐步改变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国营经济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而私营经济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这反映了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已经建立,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 D。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根据一五计划, 1953-19
10、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下面是 20世纪 50年代末我国两幅新闻报道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历史面目 A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 B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 C左、右图都是虚假的 D左、右图都是真实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大跃进 ”。左图 “水稻亩产三万多斤 ”反映的是 “大跃进 ”时期浮夸风盛行,报道是虚假的; “大跃进 ”时期提出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的口号,右图居民把家里的铁具送去大炼钢铁的场面是真实的。故选 A。 考点: “大跃进 ”运动 点评
11、: “大跃进 ”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几年内赶英超美;农业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它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 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或 建设)道路的探索。这首山歌反映的是农村发展合作社搞人民公社的做法,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
12、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非某个地域的特例;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 B、 C均与史实不符,故选 D。 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 ”,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2013年高考山东卷考查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20世纪 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 “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后者则认为2030 年代的
13、苏联类似尝试,但 “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 “它 ”是指 A土地改革 B “一五 ”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 “轮船招商局 ”、 “劝民自置 ”、 “纾商民之困 ”,可以判断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目的是抵抗外国经济侵略,求强
14、和求富。故选 B项。 考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点评:洋务派从 19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 “求富 ”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后,西方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这些措施包括 完全放弃自由竞争原则 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高度
15、集中,产生了垄断。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符 合史实;垄断组织的出现并不代表着资产阶级完全放弃自由竞争原则, 错误,排除。本题选 B。 考点:垄断组织出现 点评:垄断组织的出现对资本主义和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一定作用; 垄断资本控制着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国家成为其利益的代表者; 国际垄断组织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侵略扩张步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
16、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 编年史。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 火车机车 电话、汽车 飞机模型 B 火车机车 电话 汽车、飞机模型 C 汽车 电话 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 飞机模型 火车机车、电话 汽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蒸汽引擎和火车机车; 19世纪 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话和留声机是其主要成果; 1885年汽车发明, 1903年飞机升上天空, 处应该为汽车、飞机模型。故选 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
17、发明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40年代) 1765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 英国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车 1769 英国 瓦特 单动式蒸汽机 1771 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 英国 克隆普顿 骡机 1782 英国 瓦特 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1785 英国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1807 美国 富尔顿 汽船 1814 英国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初) 1866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1867 瑞典 诺贝
18、尔 炸药 1870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1876 美国 贝尔 电话机 1882 美国 爱迪生 第一个火力发电厂 1885 德国 卡尔 本茨、戴姆勒 最早的汽车(内燃机) 1895 法国 卢米埃尔兄弟 电影 1896 意大利 马可尼 无线电报 1903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周礼 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 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
19、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匠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A、 B、 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 C。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 以下关于 “市 ”的材料中 ,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 “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 ,三市在道东。 ”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 C “千竹夜市喧冶 ”; “蛮声喧夜市。 ”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 约十余里。 ”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
20、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北宋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A项对市有严格的限制,是在宋代之前,与时间不符;项江淮地区草市(即城郊和乡村的集市)普遍和项夜市出现都与图片的场景不一致。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点评:宋朝之前,县治以上的城市,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居民区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这种对市严格的空间、时间的限制 ,到北宋时被打破。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 “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 则排前直木
21、,则排随来去, O 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插图和题干材料的描述,可以判断这一工具是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的工具。故选 C。 考点:古代冶金业 点评: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有: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2、 下表是全汉 N、包伟民统计的北宋赋税结构表(单位:万贯。征榷,是指国家专卖收入)。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时间 租税(正赋)收入 征榷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 997年) 2408 1 1167 7 400 61: 39 天禧末( 1021年) 2641 2 2670 0 1204 40: 60 熙宁十年( 1077年) 2021 3 4248 4 868 8 28: 72 A农业税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北宋政府降低农民赋税 B非农业税比例上升,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商业的发展 C征榷收入增长,表明北宋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度 D北宋赋税结构的变化,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答案:
23、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表材料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征榷收入、商税收入增加,说明政府的专卖制度加强,商业得到发展,但商业税的加重会影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 C、 D与材料相吻合。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重逐年下降,但租税(正赋)收入变化不明显,说明北宋政府并未降低农民赋税。 A项错误。 考点:北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点评:本考点还可以采用新材料创设情境考查: 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提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期票、信用证以及 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 ”材料中反映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苏州 中高 下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