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西周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出, “立子立嫡之制 ”即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其他的制度,如礼乐丧葬制、分封制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故选 A。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
2、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 “正是这个设计 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 “精巧的设计 ”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 ”、 “二百年前由一群
3、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 ”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个国家指美国, “设计 ”指 1787 年宪法。美国的 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权的巩固与完善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使美国逐步崛起为超级大国。故选 B。 考点:美国的联邦共和制。 点评: 1775至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787年宪法的颁布,使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体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 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现任总统奥巴马( 303 选举人票)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 206选举人票)连任美国总统。美国宪法规定:各州
4、先选出与本州出席国会议员数相等的选举人,再由他们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统由议会直接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B总统由议会间接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对宪法负责 D总统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和宪法负责而不向议会负责;内阁由总统任命的官员组成,只向总统负责;议会与总统独立平等,相互牵制。故选 C。 考点: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点评:关于美国的联邦共和制,最常考查的是三权分立制度: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
5、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 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表述中,能说明 “立宪 ”是虚、 “君主 ”是实的是 国家元首有权签署和公布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控制立法权 国家元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
6、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考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还可以引用马克思的论述: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 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后,因与皇帝威 廉二世意见不合被罢免。皇帝的做法 A符合宪法 B不符合宪法 C须经联邦议会批准 D说不清 答案: A
7、试题分析 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皇帝威廉二世罢免宰相,符合宪法。选 A 考点: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对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局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 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
8、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所不同: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美国则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国政体的确立都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B美国政体最优,法国次之,英国的政体最差 C三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国情不同 D在三国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献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法美三国都依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适合本国国情、具有各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A、 C、 D表述正确,故选 C。 考点:英法美的政治制度。 点评:对近代西方政体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向封建势力妥协,保留了君主,制定宪
9、法以限制其权力,首创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未经过封建社会,缺少封建传统,且受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移植的民主制的影响,以及启蒙思想的影响,因而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法国封建专制根深蒂固,历经了多次革命的洗 礼,革命相对彻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C项正确;英国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A错;四国的内阁成员都是直接任命不经选
10、举, B 错误; D 项不符合美国和德国。故选 C。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 1)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 2)以法律的形式巩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巩固国家统一。 ( 3)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的三幅图示分别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标题 B与君主专制
11、不符; C与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不符; D仅指的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故选 A。 考点:中外的政治制度。 点评:对政治制度的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阶级时代的局限性,我们要承认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 “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 ”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答案: B 试题分析:楹联中的 “焚毒冲云霄 ”指的是虎门销烟,领导虎门销烟运动、抗击英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A、 C、 D都与 “焚毒 ”不合,故选 B。
12、考点:虎门销烟。 点评:以楹联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题目,还可以这样设计: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D )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 “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 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从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
13、江浙一带倾销商品。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选 D。 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 割香港岛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赔款 2100万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关税中英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文中的 “两个强盗 ”和 “夏宫 ”是指 A英、法颐和园 B葡、西颐和园 C英、法
14、圆明园 D美、日圆明园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的描述,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起战争的是英、法两国。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在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文中的 “两个强盗 ”和 “夏宫 ”是指英法两国和圆明园。故选 C。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对列强侵华的考查一般强调列强侵华的破坏性,同时还应看到侵略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旧制度的灭亡。要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等方面综合分析,归纳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和影响,并结合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和评价。 1861年 4月的某一天 ,赵烈文 (曾国藩的幕僚 )看到了某书 ,在其日记中记载 :“ 其中
15、所言 ,颇有见识 , 皆是效法西人所为 ,其钦折外洋 ,殆为心悦诚服 ,而于夷情最谙练 观此书 ,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的三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信息,发生于1861年;二是清朝封建统治阶层(曾国藩的幕僚)对该书的评价,将此书的作者称为 “贼 ”,说明该书的作者反对清王朝的统治;三是书的内容, “效法西人所为 ”,主张学习西方。 A要求绝对分配土地和财产; C是 19世纪末严复翻译的著作; D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的著作。故只有 B符合题意。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但它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
16、侵略,从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记载:东王称 “天父下凡 ”,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 “天父上身 ”的东王对天王说: “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咐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 ”洪秀全说 “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 ”“天父 ”又问 “东世子岂止千岁 ”洪说 “东王既称万岁,世予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 大喜说 “我回天矣。 ”与此则材料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 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内乱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东王即杨秀清,他借口 “天父下凡 ”,强迫洪秀全封他为 “万岁 ”,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
17、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结果酿成天京变乱。故选D。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正确认识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 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
18、示威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誓与台湾共存亡 .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人民誓与台湾共存亡,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选 C。 考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点评: 1840年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即不平等条约: 战争 时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
19、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与英法天津条约( 1858)、北京条约( 1860)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中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辛丑条约( 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 英国营盘 德国营盘 意大利营盘 A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 C甲午战争后不久 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
20、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所以图中的帝国主义列强的营盘应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故选 D。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点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列强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组织,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C在东交民巷设立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D准许各国派
21、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说明这时的清政府完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放弃了反抗,是替帝国主义列强来维护它们在中国侵略利益的反动政府,完全变成了 “洋人的朝廷 ”,因而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B。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点评:从 1840年到 1919年的 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致清政府在历次
2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 D列强军事力量强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D是客观方面的原因; B、 C不是主要原因;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故选 A。 考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点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
23、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 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说:“总统先生 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海安县 实验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