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 2012级高三第 5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 “占领华尔街 ”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2、。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 义无反顾 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 “道德 ”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 噤若寒蝉 ,纷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近年来, “红色 ”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 方兴未艾 ,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溢美之词 不绝于耳。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
3、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独树一帜 情趣 精致 B 独具匠心 情趣 精品 C 独具匠心 雅趣 精致 D 独树一帜 雅趣 精品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馆两全齐美胡 诌 (zhu)悬崖 勒 ( li)马 B伤元气倾刻之间 匕 (b)首戎马 倥 (kng)偬 C陪小心首屈一指市 侩 (hu)惊魂 甫 (f)定 D座谈会金榜题名 逮 (di)捕 徇 (xn)私舞弊 答案:
4、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全球史观 ” 反思 “西方中心论 ”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 “西方中心论 ”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不断深入,对 “西方中心论 ”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 ”正是这种反思潮流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 “全球史观 ”。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 “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 ”,这样才能 “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
5、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 “全 球史观 ”对 “西方中心论 ”、 “洋教条 ”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当然, “全球史观 ”尤其是其中的 “中国中心观 ”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 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 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 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提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 “走向以中国为中心 ”,亦即 “从 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
6、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 “后现代 ”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学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 “西方的没落 ”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历史的 “宿命 ”。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来世界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 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方文明丧失信心
7、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 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 “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 ”。这种泛中国崇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文化失衡的心理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 “全球史观 ”对 “西方中心论 ”的批判从技术到 制度再到文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
8、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分条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曾经在中国流行,它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 “西方中心论 ”。 B “西方中心论 ”关注的只是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 “全球史观 ”则侧重于关 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 “全球史观 ”认为, “西方中心论 ”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历史成就。 D “全球史观 ”有助于破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痼疾,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9、项是( ) A “全球史观 ”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明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以 “全球史观 ”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 “西方中心论 ”的反思和批判。 C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 30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以中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D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有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象未来的世界。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身,考察它
10、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C早在 17 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因为那时中国非常繁盛。如今中国崛起,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崇。可见,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地位。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力。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 “分析综合 ”能力。 “全球史观 ”关注的是全球,关注的是人类
11、【小题 2】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 “分析综 合 ”能力。只是一部分西方学者如此认为,并非西方人普遍认为 【小题 3】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 “分析综合 ”能力。与文章第六段 “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 ”不符 本大题共 4小题,共 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冬 至 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做 “冬季忧郁症 ”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
12、闭起生长的跫音。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 冬节来了。 于是,我们回家。 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阳
13、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在冬的日子里, 想着 “家 ”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 ,乱乱地,总也理不出头绪。 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在我看 来, “叶落归根 ”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 更是回家的事情 。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 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
14、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 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敞开的节日!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这些 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增加,我们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终有一日,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我们从年轻时憧憬四海为家到年老时信奉
15、同族同根,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体曾经多么自由,无论我们的精神曾经多么狂野,都无法斩断那一脉恒定的根须。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 “根本 ”呢? 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日子很冷。万物休眠。人心沉静。 此后,日照该一日一日长了,春日该一天一天近了。 (取材于筱敏同名散文,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 “冬至 ”为题,既指向文中所写的具体节气,又关联着文中念家思归的情感。 B作者感慨 “日照毕竟是短了 ”,缘于冬日远离了太阳、万物零落而造成的内心空虚。 C第六段中夜饭的爆竹以团圆的烛火为背景,则有冬日里聚拢人
16、气、共度冬节的意味。 D第九段中写风、流水、足踪、羽翎等,意在表明它们与 “叶 ”一样,最终未必归根。 E作者在敏锐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更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心理,其感悟引人深思。 【小题 2】从全文来看,第 段写 “各种生物回家 ”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作者说 “想着 家 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 ”,这里 “很困惑的事情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分) 【小题 4】作者说: “叶落归根 ”,说的 “更是回家的事情 ”。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 “叶落归根 ”的认识。( 10分) 答案: 【小题 1】 【小 题 2】 用草木虫鱼均回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四川省 成都 外国语学校 级高三第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